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麦几丁质酶基因Wch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小麦几丁质酶基因PCR特异片段为探针,分离克隆了一个小麦Chidl几丁质酶基因Wch2。该基因编码311个氨基酸,不含内含子,具有一个信号肽、一个富含半胱氨酸的几丁质结合区域、两个变异区、两个酶活性区域。Southern分析表明,在小麦基因组中Wch2有多个拷贝。秆锈菌接种诱导Wch2在一对小麦近等基因系中差异表达;在抗病系中国春Srll中,接种3d后Wch2开始表达,6d后表达量更高;而在感病等基因系中国春srll中,在所有取样分析的时间内均未检测到Wch2表达。将Wch2克隆到细菌表达载体pET22b,在细菌中表达的重组Wch2具有几丁质酶活性。这些结果说明,分离的Wch2基因在小麦秆锈菌诱导的抗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异种表达及其功能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丁质酶参与植物的发育及防卫反应,并与人类疾病发生有关.文章研究了小麦几丁质酶基因Wch2经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间表达和转基因拟南芥的稳定表达,Western杂交及酶活测定证实,瞬间表达的小麦几丁质酶分子量约30 kD,具有降解几丁质多聚物的功能;Wch2在转入拟南芥后表达量高,尖孢镰刀菌接种的鉴定表明,表达Wch2的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显著高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对照植株.这些结果说明Wch2的异种表达,可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适合组织培养的小麦基因型,建立一套有效的小麦诱导再生体系,以24个小麦品种的幼胚为研究材料,选用4种诱导培养基和3种分化培养基,研究了影响小麦组织培养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①培养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MM2培养基的诱导效果最好,平均诱导率为98.5%,M5B培养基的分化效果最佳,平均分化率为39.8%。②不同品种在诱导愈伤和分化再生上都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③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分别对接种与否的大麦抗—感白粉病等基因系—叶期幼苗取材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病原的侵入使抗—感两系在30Kd以下的低分子量区域的蛋白质发生了明显变化。接种48小时之后,抗病系在pH5.5、6.0、6.8及8.8附近出现了对照中所没有的蛋白质,而在pH6.0和8.8附近的蛋白质则较对照有减小的趋势;感病系在pH6.0附近蛋白质明显增多,在pH8.8处不仅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种类也有增加。结果还表明,抗—感系间在未接种的情况下双向电泳图谱也有差异,接种之后由于感病系在pH8.8处蛋白质的特异性合成,使抗—感两系间的差异缩小。  相似文献   
5.
甘露糖对大麦品种不同外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栽培品种的茎尖、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甘露糖浓度对这些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露糖浓度为20 g/L时,茎尖的叶片伸长和生根受到明显抑制;甘露糖浓度为10 g/L或15 g/L时,成熟胚的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50%,甘露糖浓度为20 g/L或25 g/L时,成熟胚愈伤诱导和生长完全受到抑制,因此在以大麦茎尖和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 I)/甘露糖筛选中,可分别以20 g/L、25 g/L甘露糖作筛选压。另外,在培养早期阶段筛选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7.
根据拟南芥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设计PCR引物,从我国甘蓝型油菜栽培品种F4叶绿体基因组中克隆了长度为1.5kb的trnI和trnA2个基因序列,核酸序列分析表明它们与拟南芥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4%和99%,这两个克隆的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序列trnI和trnA被用于构建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利用烟草叶绿体基因强启动子Prrn和终止子TpsbA,以及筛选标记基因aadA和目的基因HSA,构建了多顺反子表达盒Prrn-aadA-HSA-TpsbA,将表达盒置于油菜叶绿体trnI和trnA序列之间,最后构建成油菜叶绿体多顺反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pIPaHTA。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证实,构建的表达载体具有预期的调控元件及结构,这为后期油菜叶绿体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受白粉菌诱导大麦抗感等基因系蛋白质变化的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才  张启发 《遗传学报》1991,18(5):431-436
  相似文献   
9.
两个紧密连锁的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和平  廖玉才 《遗传学报》2003,30(10):907-912
利用一个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CR片段为探针,从小麦核DNA基因库中筛选出一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该克隆含有两个高度同源、紧密连锁、转录方向相同的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1与PAL2,它们之间的核酸序列同源性。为93%,相距约7kb,利用PAL1特异片段进行Southern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具有多个拷贝。Northern杂交表明,经秆锈菌接种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在一对小麦抗-感近等基因系中差异表达:抗病等基因系中国春-Sr11携带与接种菌无毒性基因P11相对应的抗病基因Sr11,在接种4d后开始诱导表达,8d后表达量更高;而缺少抗病基因的感病系中国春-sr11接种6d后才开始表达,8d后的表达量与抗病系中6d时相当。用秆锈菌诱导物和几丁质寡聚物处理小麦悬浮细胞,均可在2h内激活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表达,但真菌诱导物在早期的诱导活性显著高于几丁质寡聚物。从转录水平证实了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在秆锈菌诱导的抗性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甲基氯化铵在PCR扩增小麦基因中的关键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简并性引物,用PCR法从小麦DNA或cDNA中合成小麦几丁质酶基因、葡 聚糖酶基因和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片段。在PCR反应中添加四甲基氯化铵(TMACl)是合成这些特异基因片段的关键。合成的PCR片段都经末端补齐和磷酸化后用于克隆。核酸序列分析证实,这些PCR产物分别与用于设计PCR引物的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Abstract:In the presence of tetramethy1 ammonium chloride(TMAC1),a chitinase gene sequence,a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 sequence and a glucanase cDNA sequence of wheat were amplified with highly degenerate primers by PCR.The inclusion of TMAC1 in the PCR reactions was essential for successful amplification of the desired sequences from genomic DNA or cDNA in wheat.The ends of the PCR fragments were made flush and phosphorylated prior to cloning.Sequence analyses of the above PCR fragments confirmed their identities,showing high sequence similarities to the genes used for the design of PCR primer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