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71.
青海土族肤纹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土族人群的肤纹参数,在知情同意手续下捺印对象的手纹和纹,样本包括106名男性和108名女性,研究的项目有TFRC、a-b RC,atd,tPD、指纹、指间纹、手大小鱼际,猿线,大拇趾球纹,趾间纹,小鱼际纹和跟纹等。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提供了较完整的数据集。  相似文献   
37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辣椒辣素对小鼠慢性膝关节炎疼痛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昆明小鼠50只,通过左膝关节腔内注射0.01 m L完全性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慢性膝关节炎疼痛模型,3周后建模成功。随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五组(n=10):实验一组(生理盐水组)、实验二组(辣椒辣素赋形剂组)、实验三组(0.5%的辣椒辣素组)、实验四组(3%的辣椒辣素组)、实验五组(8%的辣椒辣素组)。观察注药后1、4、7小时的热缩反射时间以及注药后60天内的热缩反射时间。结果:(1)生理盐水组与辣椒辣素赋形剂组注药后1、4、7小时的热缩反射时间以及注药后60天内的热缩反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三组注射辣椒辣素后产生的急性疼痛于注药后7小时恢复,实验四组小鼠的急性疼痛期于注药后4小时恢复,实验五组小鼠的急性疼痛期于注药后1小时恢复。(3)实验三组镇痛时间持续18.9±1.1天,实验四组镇痛时间持续33.7±1.0天,实验五组镇痛时间持续58.2±1.2天。结论:辣椒辣素对于CFA所致慢性膝关节炎疼痛模型具有镇痛作用,并且镇痛作用时间随着辣椒辣素的浓度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373.
本文利用显微拍照和电镜扫描技术,以黄缘窗萤(Pyrocoelia analis)、穹宇萤(Pygoluciola qingyu)和雷氏黄萤(Aquatica leii)为例,对四川峨眉山较为常见的三种萤火虫幼虫臀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种萤火虫幼虫臀的相似特征为:腹内侧均有趾钩,趾钩的排布规律基本相同;均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背外侧的臀较长,腹内侧的臀较短;基本都为白色透明。不同特征为:黄缘窗萤幼虫的臀数量最多,穹宇萤次之,雷氏黄萤最少;黄缘窗萤幼虫的臀存在一级或两级的分叉现象,而另外两种则无此现象;臀基部的斑纹和刚毛的情况各有不同,差异较大。三种萤火虫幼虫臀都有着相似的功能:吸附功能,将身体吸附在物体上;作为清理工具,清理体表黏着的泥土等脏物;辅助爬行。此外,穹宇萤幼虫还可利用臀筑巢化蛹。  相似文献   
374.
猎物对巴氏钝绥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1)℃、90%RH以上、无光照实验条件下,以腐食酪螨和刺根螨为猎物,研究了巴氏钝绥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腐食酪螨幼螨为猎物,巴氏钝绥螨可正常发育和繁殖,雌、雄成螨寿命分别为(34.250±1.361)和(23.950±1.606)d;以刺根螨为猎物时,无法发育到成螨;成螨寿命明显缩短,雌、雄分别为(7.300±0.619)和(6.567±0.609)d,显著短于捕食腐食酪螨的巴氏钝绥螨,而且雌螨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375.
贻贝通过腺分泌特有的丝并以此粘附于水下各种基质表面.贻贝丝中富含各种粘附蛋白,其优异的水下粘附性能使其成为开发新型生物粘合剂的候选分子.厚壳贻贝丝粘附能力强,本文采用尿素及盐酸胍抽提结合二维双向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分别对厚壳贻贝丝纤维和丝盘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及染色;采用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常规搜库和表达序列标签(EST) 数据库搜索,对分离获得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从中获得了mfp-3、mfp-6、胶原蛋白以及3种未曾报道过的新型贻贝丝蛋白成分.上述研究为深入了解厚壳贻贝丝蛋白的分子多样性、探讨其粘附机理以及从中筛选具有应用前景的贻贝丝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6.
种子内的寄生昆虫可以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育、损害种子活力.种子余策略理论认为大种子有利于抵御和适应昆虫寄生取食,但动物最优觅食理论推测,大种子更易遭受昆虫寄生.为对这两种对立观点进行验证,本实验以青冈、苦槠和麻栎各2个种群的种子为材料,对昆虫寄生与完好种子间的体积和萌发率进行比较,并对寄生种子萌发率与种子体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6个种群的种子中,只有松阳麻栎和青冈种群的寄生种子体积大于完好种子,其余4个种群的寄生种子体积小于完好种子,但这种差异不显著;(2)所有寄生种子的整体萌发率(18%)显著低于完好种子(45.66%)(P<0.001),在不同种群内,寄生种子的萌发率也分别显著低于完好种子.(3)比较同种植物体积差异显著的寄生种子的萌发率发现,大种子总比小种子具有更高的萌发率,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植物的寄生种子间比较时,体积最大的麻栎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体积较小的青冈和苦槠种子.研究结果表明,象虫在种子上产卵时对大种子没有选择偏好,在昆虫寄生取食严重损害种子活力的压力下,大种子比小种子具有更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377.
通过对山西省境内等目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等目潮虫亚目鼠妇科腊鼠妇属2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多变腊鼠妇Porcellionides variabilis Jackson,1926和弗罗里达腊鼠妇Porcellionides floria Garthwaite&Sassaman,1985.多变腊鼠妇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各部分颜色多变,雄性第1腹肢的外肢节近鳃盖状,下端具一弧形凹陷,上端具波浪状凹刻;弗罗里达腊鼠妇主要鉴别特征为头胸部近似长方形,第7胸肢座节末端具2枚硬刺.所有检视标本保存于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378.
记述了中国海域等目寄生亚目鳃虱科1新种,突异圆鳃虱Allorbimorphus tuberculus sp.nov.,该种寄生于瓷蟹Porcellana sp.鳃腔,以其特有的第1育卵板后侧突而区别于异圆鳃虱属其它3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79.
为明确糖代谢相关途径在茶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testaceipes蛹滞育过程中的作用,揭示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柄瘤蚜茧蜂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代谢相关途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与分析.GO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条目相关的差异基因共1 050个,KEGG注释到的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共149个,糖酵解/糖异生、淀粉与蔗糖代谢及柠檬酸循环三条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8个、10个和18个.这些在滞育过程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PFK,PGK,ALDO,GAPDH,PGAM,PEPCK,GYS,TreS,TreH,MDH,IDH等基因与茶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途径可能对茶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糖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昆虫在滞育过程中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380.
乌科剖面位于四川布拖县乌科乡境内。在此剖面的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中产有相当丰富的介形类丽介目,特别是球茎介科的化石。经研究、鉴定,初步划分出2个属和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Entomozoe bispinosa sp.nov.,E.suboblongasp.nov.,E.wukeensis sp.nov.),1个比较种和2个未定种。在分析上述属、种,特别是相关种的地质、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并参考其他门类化石(如腕类动物群)和岩石性质,提出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可能要低于笔石M.crispus带上部,大致相当于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早期。Entomozoe和球茎介科的最早代表推测是产自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Entomozoe的那些分子,如E.suboblongasp.nov.,而非E.tuberosa(Jones),1861(或其亲缘种E.aff.tuberosa)(Siveter et al.,1990,2006)。文中还就上述丽介目动物群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石门坎组上碎屑岩段可能是在陆棚浅水到相对较深水、能量较低的、温暖的开阔海环境下沉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