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记述了中国等足目寄生亚目鳃虱科真虾鳃虱亚科1新纪录属,即深海鳃虱属Bathygyge Hansen,1897,该属唯一的种巨深海鳃虱Bathygyge grandis Hansen,1897是真虾下目镰虾的鳃腔寄生物.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
中国洞穴甲壳动物多样性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洞穴环境的研究现状以及洞穴动物的生态特征,初步探讨了中国洞穴甲壳动物的形成过程、多样性、地理分布以及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性。截止到2008年10月,我国已记录的洞穴甲壳动物(主要指十足目虾类和端足目钩虾类)共有33种,分别隶属6科10属,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省等喀斯特洞穴密集地区。洞穴甲壳动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洞穴的黑暗带,食物匮乏,水温恒定,CO2浓度过高,且O2浓度相对较少的环境中,其在形态结构、消化系统、生理及行为等方面逐渐表现出与地表甲壳动物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如:眼缺失、体无色、触角和附肢显著增长、新陈代谢减慢、代谢率小,昼夜节律降低,不能调节体温,生活步调放慢,寿命长,发育周期长等。  相似文献   
3.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省洞穴钩虾属1新种,奇异钩虾Gammarus praecipuus sp.nov.(图1~56).新种与钩虾属其它物种的区别在于:眼睛缺失;第1小颚外叶具有31个齿,明显多于其它钩虾属物种的11个齿;第1尾肢内、外肢无侧刺或毛;第3尾肢内肢为外肢长的一半.正模♂;副模:2♂♂,2♀♀,四川省江油市新春乡藏王寨无名洞,2010年5月12日,林玉成采.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词源:新种种名源自该种具有特殊的洞穴特征,如第1小颚外叶具多个齿以及第1尾肢内、外肢无侧刺或毛;形容词.  相似文献   
4.
中国褐虾鳃虱亚科研究(甲壳动物亚门,等足目,寄生亚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中国等足目寄生亚目鳃虱科褐虾鳃虱亚科3种,即普吉特褐虾鳃虱Argeia pugettensis Dana,1852;大西洋褐虾鳃虱Argeia atlantica Markham,1977和阚氏盖鼓虾鳃虱Stegoalpheon kempi Chopra,1923,其中后2种为新纪录.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中华蒙潮虫Mongoloniscus sinensis(Dollfus,1901)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等足目Isopoda潮虫亚目Oniscidea,中国特有种。为了探究中华蒙潮虫的种群遗传分化和系统进化关系,采用PCR对采自华北地区10个地理种群89只个体线粒体2个基因COⅠ和ND5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1)中华蒙潮虫COⅠ部分基因长604 bp,ND5部分基因长615 bp,拼接序列长1 219 bp,T、C、A和G含量分别为41.0%、11.2%、30.8%和17.0%,具有显著的A+T偏倚;变异位点503个(占总核苷酸序列的41.3%),序列间的转换/颠换比值为2.8。2)89只个体共4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0.964,核苷酸多样性0.005 6,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单倍型H1、H15、H16、H21、H41为2~3个种群共享单倍型。3)联合基因(COⅠ+ND5)系统发育树表明,最早出现的是华北以北地区(山西大同、河北石家庄),最晚分化出的是华北以南地区(山西临汾、陕西西安未央区、河南新乡),演化路线为从北向南,个别种群单倍型未按地理来源形成明显的簇群。4)平均遗传分化指数为0.513,基因流为0.24;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种群的变异与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错配分布呈多峰,结合中性检验(Tajima's D=-1.429;Fu's F_s=6.499),发现中华蒙潮虫近期未经历扩张,但种群内部分化显著,增长平稳。本研究首次基于线粒体多基因联合分析了中华蒙潮虫种群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王静  赵敏  安建梅  芦荣胜 《昆虫知识》2013,50(4):1101-1108
本文采取饲养观察与相机捕捉相结合的方法对北方硕螽Deracantha onos Pallas的行为模式,如若虫行为、常见行为、鸣声行为和交配行为模式进行了观察描记。并应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若虫不鸣叫,午间取食;其蜕皮与温度和食性有关。成虫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均出现清理触角、触角摆动、行进及取食等行为;但在营养不良空间狭小情况下,还会出现同类相食。对性成熟雄性个体的鸣声分别在独雄、双雄和一雌一雄3种情况下,以24 h为周期进行观察。独雄鸣叫时间最长,一昼夜鸣叫时间为(492.84±82.52)min,双雄时鸣叫时间最短,为(239.85±40.55)min,夜间鸣叫时间相对减少。食性和温度也对鸣叫时间有影响。鸣声是螽斯种内重要的通讯方式,在交配也会起到作用。交配时雌虫爬到雄虫的背部,雄虫尾部翘,雌虫尾部下弯,两性生殖孔相接,至雌虫生殖孔外挂精包为止。  相似文献   
7.
鳃虱科(甲壳动物亚门,等足目)属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鳃虱科Bopyridae的47个形态学性状,利用PAUP软件,以支序分析方法对中国海域鳃虱科24属进行属间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支序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鳃虱科内姐妹群的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假鳃虱亚科中的巨鳃虱属Gigantione是鳃虱科中较早分出的一支,而背腹虱亚科中的仿腹虱属Parathelges和腹虱属Athelges则为较晚分化出来的;褐虾鳃虱亚科的褐虾鳃虱属Argeia盖腹虾鳃虱属Stegoalpheon和真虾鳃虱亚科的深海鳃虱属Bathygyge聚为一支,成为一对姐妹群;蟹鳃虱亚科的单系性得到分析结果的支持,假鳃虱亚科的单系性则不被支持.  相似文献   
8.
山西临汾市郊土壤动物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临汾市郊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特征,2009年4~10月间对山西省临汾市郊7个类型生境中(林地、农田、果园、道路绿化带、汾河滩涂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区农田及林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手拣法和干漏斗法,共捕获土壤动物个体5 842只,隶属4门9纲25目。优势类群为弹尾目、蜱螨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14种,稀有类群8种。结果显示,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因季节不同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即秋季春季夏季。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非污染区的1、2、3号样地表聚性明显,中度污染区的4、5号样地表聚性不明显,重度污染区的6、7号样地出现了逆分布现象。在群落多样性指数方面,夏季除了均匀性指数外各项指数的波动比较大。在功能团方面,临汾市郊腐食性动物比例最高,尤其是在重金属污染区,腐食性动物占到了很大比例。而在绿色植物比较茂密的2号样地,植食性动物在数量上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山西省境内等足目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等足目潮虫亚目鼠妇科腊鼠妇属2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多变腊鼠妇Porcellionides variabilis Jackson,1926和弗罗里达腊鼠妇Porcellionides floria Garthwaite&Sassaman,1985.多变腊鼠妇主要鉴别特征为体色各部分颜色多变,雄性第1腹肢的外肢节近鳃盖状,下端具一弧形凹陷,上端具波浪状凹刻;弗罗里达腊鼠妇主要鉴别特征为头胸部近似长方形,第7胸肢座节末端具2枚硬刺.所有检视标本保存于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
记述了中国海域等足目寄生亚目鳃虱科1新种,突异圆鳃虱Allorbimorphus tuberculus sp.nov.,该种寄生于瓷蟹Porcellana sp.鳃腔,以其特有的第1育卵板后侧突而区别于异圆鳃虱属其它3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