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啤酒酿造中,双乙酰是影响啤酒生产熟化期长短及其风味的主要因素.存在于多种细菌中的a-乙酰乳酸脱羧酶(EC4.1.1.5,简称a-ALDC)[1]能将双乙酰的前体a-乙酰乳酸直接转化为对啤酒风味没有影响的乙偶姻,从而大大降低啤酒中双乙酰的含量,缩短啤酒熟化期.但所有的啤酒酵母菌不产生此酶.虽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此酶是一个解决的途径,但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将ALDC基因引入到啤酒酵母菌中.国外已开展这方面的研究[2,3],本研究组曾用随机克隆的方法获得了枯草芽孢杆菌a-ALDC基因[4],本文报道了枯草芽孢杆菌ALDC基因在工业用啤酒酵母中的表达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2.
【目的】确定蛹虫草甲羟戊酸途径中的2个关键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CmErg8)和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CmErg19)的功能及其对麦角甾醇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蛹虫草中CmErg8和CmErg19,并采用酵母互补确定其功能是否保守;以蛹虫草尿嘧啶营养缺陷型CmΔpyrG为背景菌株,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CmErg8和CmErg19进行过表达,观察其对麦角甾醇和虫草素含量的影响。【结果】CmErg8和CmErg19不能互补酵母erg8和erg19突变体的温度敏感表型;CmErg8和CmErg19过表达菌株中麦角甾醇和虫草素含量均有所增加,特别是CmErg19基因过表达可以使虫草素含量提升5倍左右。【结论】本研究揭示了蛹虫草CmErg8和CmErg19的功能,并且发现蛹虫草麦角甾醇合成通路基因可能会影响虫草素含量。  相似文献   
53.
不同微生物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测定了不同微生物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ALDC)酶活力,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ALDC酶力有较大差异,酶反应速度曲线存在明显差异;酶反应体系的pH对ALDC酶活力有明显的影响,如乳酸乳球菌的ALDC酶反应最适PH为6.6,而产气气杆菌的ALDC酶反应的最适PH为5.8,酶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亮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不同来源的ALDC酶活性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贴壁的简易方法,同时,观察单个血小板激活前后细胞内钙波动及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多种粘附剂固定血小板,利用钙荧光探针(Fluo-3/AM)(终浓度10-20μmol)进行染色,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同镜检测下加入二磷酸腺苷,观察和分析血小板内Ca^2 浓度及形态变化。结果 多聚赖氨酸促进血小板贴壁固定的效果最佳;单个血小板活后细胞内Ca^2 浓度为激活前的128%,形态圆形或椭形转为不规则形,有空泡,突起形成。结论 多聚赖氨酸是血小板贴壁的理想粘附剂,本方法能简易,快捷地监测血小板激活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动态变化及形态改变,有助于血小板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5.
通过研究重组apo(a)KringleⅣ 10 (KⅣ 10 )的赖氨酸结合能力对纤溶酶原与内皮细胞结合的影响 ,探讨apo(a)在抑制纤溶过程中的作用 ,为脂蛋白 (a) [lipoprotein(a) ,Lp(a) ]致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将含apo(a)野生型KⅣ 10 ((wild typeKⅣ 10 Trp72 ,wt KⅣ 10 Trp72 )和突变型KⅣ 10 (mutate typeKⅣ 10 Trp72 ,mut KⅣ 10 Arg72 )基因片段重组质粒 ,分别转化至E .coliDH5α菌株中并表达含这 2个重组片段的融合蛋白 ,通过Glutathione Agarosebeads亲和层析柱进行分离和提纯 ,经L Lys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检测其赖氨酸结合能力 .再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纤溶酶原为配基 ,观察这 2种基因表达片段对纤溶酶原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 lialcells ,HUVEC)结合的影响 .结果显示 :在E .coliDH 5α菌株中表达的野生型谷胱甘肽S 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 ,GST) KⅣ 10 Trp72 (GST wt KⅣ 10 Trp72 )融合蛋白和突变型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mut KⅣ 10 Arg72 )融合蛋白在赖氨酸结合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GST wt KⅣ 10 Trp72能有效地抑制纤溶酶原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结合 ;而GST mut KⅣ 10 Arg72 在任一浓度范围内均无这种抑制作用 .结果  相似文献   
56.
类黄酮化合物对糖基化反应终产物AGE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比较了芸香苷 (G Rutin)、地奥明糖苷 (G Diosmin)、柚苷 (G Naringin)、橘皮苷 (G Hes peridin)对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AGE包括荧光性AGE、CML、Pentosidin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各种类黄酮化合物对荧光性AGE、CML均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效果依次为芸香苷、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 ,且比氨基胍的抑制作用相对持久。在对Pentosidine的抑制作用中 ,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而芸香苷则相反有一个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Pentosidine的生成路径与荧光性AGE和CML有所不同 ,有待进一步探讨。类黄酮化合物对AGE的抑制机理与其抗氧化性、消自由基作用有关。根据实验结果 ,笔者认为 ,芸香苷、地奥明糖苷、柚苷、橘皮苷等化合物对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有抑制作用 ,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糖基化反应的前期阶段  相似文献   
57.
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导入水稻及可育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构建了一个植物高效表达质粒,使来源于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的高赖氨酸蛋白基因(lys)受控于单子叶植物ubiqutin强启动子下表达。用基因枪法将其导入水稻(Oryza sativa L.)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可育的再生植株。经PCR和Southem blotting检测,表明该基因已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表明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叶、茎和根中均有gus基因的表达。测定112株转基因水稻叶片中赖氨酸叶量,大部分植株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幅度为16.04%。  相似文献   
58.
谷氨酸脱羧酶放射测量法的改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aOH代替苯乙胺作为14CO2的吸附剂,改进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的放射测定方法,结果发现NaOH为吸附剂组内变异系数为9.6%, 以苯乙胺为吸附剂组内变异系数为31.9%;以NaOH为吸附剂72 h后测量其放射活性仍稳定不变,以苯乙胺为吸附剂者1 h后放射性活性即下降47%,6 h后已降低至本底水平;14CO2重吸收实验亦证明以苯乙胺为吸附剂吸附的14CO2 6 h内已有80%以上重新被NaOH吸附;以NaOH作为吸附剂测定GAD的活性,在0.39~17.8 mg脑组织样品范围内GAD量与14CO2生成量之间有线性关系.NaOH代替苯乙胺作为14CO2的吸附剂测定GAD的活性其灵敏度提高1.66倍.用此方法测定组织和细胞内GAD活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生物磁学》2012,(29):I0004-I0004
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7月23日报道。日本福井县立大学副教授滨野吉十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β-赖氨酸”不仅容易渗透进入细胞。而且它对动物没有副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新一期《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  相似文献   
60.
【目的】明确寄主植物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甜菜夜蛾Spodostera exigua (Hübner)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的影响。【方法】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测定了取食不同食物(蕹菜、甘蓝、黄豆和人工饲料)的感毒与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含量。【结果】两因素分析显示,感毒和食物两个因子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幼虫血淋巴中这3种酶的活性;进一步比较发现,取食蕹菜的感毒幼虫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取食甘蓝的次之,而以黄豆和人工饲料为食物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低,感毒幼虫血淋巴中其他两种酶活性也表现相同的趋势。【结论】寄主植物能够调控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参与黑化反应的关键酶活性,而这些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寄主植物调控甜菜夜蛾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