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该研究针对根茎型克隆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考察了以下内容:1)地上枝条和根茎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时间动态及其对去叶干扰的响应;2)特定阶段植物体内一定部位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差异;3)植物体各部分(地上部分、直立茎地下部分及根茎)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试图弄清碳水化合物对于羊草克隆分株和整个基株生长和存活的意义。实验共有4个处理:1个对照和3个不同频度(在整个实验进行期间分别去叶1次、3次和5次)的去叶处理。所有去叶处理都采取一个统一的强度,即留茬15 cm。地上枝条和根茎的取样频次为每10 d 1次。植物体各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对不同去叶频度处理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性进行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不去叶对照处理在生长季盛期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的显著下降归因于植物体快速的生长而引起植物叶片旺盛的呼吸消耗,而去叶处理中植物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并没有大的降低甚至在最频繁的去叶处理下还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去叶处理减少叶片而造成地上部分总呼吸量下降所致。一次性去叶处理并没有影响植物地上部分最终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但是连续数次的去叶处理对地上部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秋季气温下降时,碳水化合物自地上向地下的转移在去叶频度越大的处理下表现越为迅速。这表明当植物体接受到气温降低的信号后,去叶干扰加速碳水化合物自地上向地下的转移。可能由于地下枝条存在一定的贮藏功能,在实验过程中地下枝条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浓度比地上枝条中表现的更加稳定。根茎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必要时会转移到地上以供应地上枝条的生长,而旺盛的生长会消耗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然而自未接受去叶处理的分株向接受去叶处理的分株的克隆整合(常常在较高频次的去叶处理中发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消耗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2.
15科温带树木营养贮藏蛋白质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15科29种2变种 温带树木中的营养贮藏蛋白质(VSPs)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VSPs在树木中的分布分为VSPs丰富、贫乏和缺乏3种类型。同时,VSPs有多种形态,大致可分为蛋白体状、颗粒状和絮状3种,这些形态的VSPs存在于不同的树木中或同一树种的不同细胞中。VSPs的有无、多少及其形态在不同科树木之间及同一科不同属树木之间存在在较大差异,但在同一属树种之  相似文献   
153.
柠檬酸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有机酸的代谢对植物组织的成熟衰老关系密切,芒果采后用适当浓度的柠苯酸液处理,可明显减缓其采后的生理活动呼吸高峰迟出现,与果成熟密切相关的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酶怀推返上升,酶活高峰值也有所下降。但酸液浓度达0.5%上升,酶活高峰值也有所下降。但酸液浓度达0.5%后过氧化物酶、淀粉酶的酶活高峰开始前移,而多酚氧化酶始终维持较低的酶活水平,几乎无酶活高峰出现。  相似文献   
154.
植物人工种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植物人工种子研究的进展,并对人工种子的诸领域:概念、意义、动态、应用前景、体细胞胚的诱导与同步化、包埋方法、人工种皮、干化、贮藏及防腐等进行了概述。结合我们在铁皮石斛人工种子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人工种子应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5.
种子脱水耐性的成因及人工诱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脱水伤害、形成种子脱水耐性的可能要素、脱水耐性的人工诱导及成功可能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6.
瓯柑果实贮藏期间的某些生理变化及其耐贮性(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温条件下瓯柑贮藏期为220d,红桔为110d左右。瓯柑果实的呼吸速率下降幅度小些,120d上升,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至初枯期前稍有增加,可滴定酸呈减少的趋势。红桔果实采后第3d起呼吸速率逐渐下降,45d后上升,果肉前期呼吸速率变化与整果同步,可溶性糖含蜈同时下降。两者果肉中POD活性和果实呼吸速率均呈正相关。瓯柑的SOD活性呈低-高-低变化吉贮藏期内则下和,瓯械的MDA含量低于红桔。果实进入桔水工  相似文献   
157.
以光声光谱技术对经不同光强预处理的 3个杂种杨无性系即三倍体无性系B34 2、二倍体无性系B1 1[(Populusalba×P .glandulosa)× (P .tomentosa×P .bolleana) ]和三倍体无性系B34 6 [(P .tomentosa×P .bolleana)×(P .alba×P .glandulosa) ]的光合放氧、光声热信号及光化学能量贮藏进行测定。叶圆片的光声放氧信号和光化学能量贮藏与预处理光强度成反比 ;而光声热信号与预处理光强度成正比。光化学能量贮藏分配到PSⅡ的份额要比分配到PSⅠ的多。在强光胁迫下PSⅠ的光化学能量贮藏要比PSⅡ的光化学能量贮藏稳定。 3种抑制剂 (strepto mycin ,dithiothreitol,sodiumfluoride)均对叶圆片的光声放氧信号有影响。无性系B1 1和B34 2抵抗光胁迫的能力比无性系B34 6高  相似文献   
158.
脐橙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朋那脐橙、纽荷尔脐橙和红肉脐橙果实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主要有机物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d前略有上升,10d后的变化各品种间有差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下降;固酸比显著上升;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因品种而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上述各指标在贮藏各时期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9.
景宁木兰花粉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宁木兰的花粉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用单因子与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浓度蔗糖、H3BO3、CaCl2所组成的基本培养基对景宁木兰花粉萌发的影响,同时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景宁木兰在30 g·L-1蔗糖+200 mg·L-1H3BO3+200 mg·L-1CaCl2的液体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74.56%)。低温条件下有利于景宁木兰花粉生活力的保持,在-80℃条件下,花粉生活力下降较慢,并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经过硅胶干燥的花粉的活力明显高于湿润花粉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0.
采收期和贮藏温度对金艳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金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A. eriantha) 4个不同采收期(Ⅰ~Ⅳ)在常温[(23±1)℃]贮藏60 d,以及低温(4℃)贮藏2、4、6月后常温货架14 d内果实品质和果肉色彩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Ⅰ和Ⅳ的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高峰出现早、失重快,可滴定酸(TA)、维生素C(Vc)含量和果肉硬度迅速下降;而采收期Ⅱ和Ⅲ的果实呼吸高峰出现晚,保持了较高的TA、Vc含量和果肉硬度。4个采收期猕猴桃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果实亮度L*、色度C*和色彩角h显著降低;而在低温贮藏后常温货架期间,果实色彩角h相对于亮度L*和色度C*变化更加明显。研究表明,采收期Ⅱ和Ⅲ为金艳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色彩角h可以作为适宜的指标反映猕猴桃果实的后熟与衰老,而低温贮藏6个月金艳猕猴桃仍能保持较好的食用品质和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