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8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199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51.
2006年7月-2007年4月,用“非淹没培养皿法”和活体观察法对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麻沿林区土壤肉鞭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到肉鞭类原生动物78种。其中包括2个未定名种和12个中国土壤肉鞭虫新纪录种,隶属于2亚门5纲16目32科47属。群落中变形目为优势类群,动基体目和眼虫目为次优势类群,腰鞭目、领鞭目、源生目、双滴虫目和太阳目为偶见类群,小波豆虫、卵形波豆虫、气球屋滴虫和绿刺日虫为群落中的优势种。结果表明,小陇山麻沿林区土壤肉鞭虫物种丰富,特有和稀有物种较多,物种组成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52.
《昆虫知识》2009,(6):828-829
9700万年至1.1亿年前的琥珀,其中包裹着1只长相奇特的远古苍蝇。它的头上长有1个角并且生有5只眼睛,很容易发现捕食者的踪影;其中有1对巨大的复眼,与今天的很多昆虫类似。研究人员表示,当时胶粘的树液滴落到这只苍蝇身上,使其生动逼真的细节特征得以保存而后逐渐硬化。这种新发现的物种现在被称之为“Cascopleciainsolitis”,能够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古代生态系统以及动物居民的细节。美国俄勒冈州大学动物学教授、  相似文献   
953.
孙家梅  张玲敏  徐芳 《昆虫学报》2009,52(12):1356-1365
【目的】 对中国白蛉亚科(Phlebotominae)昆虫进行数值分类研究, 探索其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亲缘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白蛉40个蛉种作为分类单元以及白蛉的68项形态特征为分类指标, 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属级及白蛉属Phlebotomus的亚属级分类一致。司蛉属Sergentomyia的亚属分类与传统分类有一些区别, 聚类分析将司蛉属分为8类, 其中尼克组nicnic group与司蛉亚属subgenus Sergentomyia和传统分类一致; 泉州司蛉S. quanzhouensis和唐氏司蛉S. tangi聚入帕蛉亚属subgenus Parrotomyia; 尹氏司蛉S. yini聚入新蛉亚属subgenus Neophlebotomus, 应氏司蛉S. iyengari、马来司蛉S. malayensis、吐鲁番司蛉S. turfanensis、兰州司蛉S. lanzhouensis和南京司蛉S. nankingensis聚为一类; 歌乐山司蛉S. koloshanensis、方亮司蛉S. fanglianensis和云南司蛉S. yunnanensis与尼克组nicnic group聚成一类, 此类群和此属中其他蛉种系统发育关系距离远。【结论】 中国白蛉亚科昆虫的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 验证了传统分类系统的可靠性, 并揭示了传统分类中一些蛉种不确定分类问题。司蛉属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有差别, 提示有个别蛉种需重新考虑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954.
细胞分裂素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APETALA1(AP1)特异启动子在花分生组织和第1、2轮花器官中表达细胞分裂素合成酶(isopentyl transferase,IPT)基因IPT4,研究细胞分裂素对花和花器官发育的影响。在pAP1∷IPT4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花密集和花器官数目增多等现象。原位杂交和GUS组织染色结果发现,在pAP1∷IPT4转基因植株中,花分生组织特征决定基因LEAFY(LFY)与花器官特征决定基因AP1、PISTILLATA(PI)和AGAMOUS(AG)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南芥中表达pAP1∷IPT4影响其花和花器官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55.
菊科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的繁殖特征及其与入侵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菊科入侵植物.通过实验观察和人工控制套袋等方法,对其花序开花动态、花粉胚珠比(P/O)、自交亲和性、花粉活力、访花昆虫和种子(瘦果)的萌发率等与繁殖相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这些繁殖特征与入侵性的关系.三叶鬼针草在10-11月开花,单个花序的花期约为5-6天.每小花的花柱基部有圆筒状的蜜腺环绕.单个花序内可自交亲和,自交结实率和花粉活力均较高,其P/O值为1754.12士29.87.主要访花者为灰蝶科(Lycaenidae)、粉蝶科(Pjerjdae)和茧蜂科(Braconidae)昆虫.三叶鬼针草所具有的灵活交配机制是其入侵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三叶鬼针草结实量大、种子产生迅速且适于传播,以及种子萌发范围广和短期快速萌发等特性也增强了其入侵性.  相似文献   
956.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 normal glucose);高糖组(30 mmol/L high glucose);高糖+IL-1β(5ng/ml)组。分别于处理后24h、48h、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 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水平。结果高糖能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的表达逐渐减少;IL-1β与高糖同时刺激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多,而其自身标志物CK-18的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炎症因子IL-1β能增强高糖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从高温稻草堆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纤维素的放线菌CN9,分别对其表型特征、化学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验结果,CN9属于高温链霉菌。  相似文献   
958.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22个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all)菌株进行种内和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通过欧氏最短距离中的类平均法聚类,得到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在5.93~7.41之间,表明种内及近似种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在遗传距离7.12处,将22个供试菌株分为5类。通过ISSR分析结果结合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论证了子囊果埋生位置,子座、唇、子囊、子囊孢子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等在该类菌物种水平分类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59.
改良三倍体鲫鱼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鱼类远缘杂交和雌核发育相结合的方法培育出改良四倍体鲫鲤和改良二倍体红鲫,两者交配制备出一种改良三倍体鲫鱼(湘云鲫2号).对改良三倍体鲫鱼的染色体数目和组型、性腺和垂体结构、外形特征、生长速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改良三倍体鲫鱼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核型公式为33m+51sm+33st+33t;其精巢和卵巢在繁殖季节不能产生成熟配子,垂体超微结构显示,GTH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和分泌小球在繁殖季节没有大量排出,该特征从内分泌的角度证明了它们的不育性;改良三倍体鲫鱼具有体背高、尾柄短和头部小的优良外形特征.与三倍体湘云鲫相比,改良三倍体鲫鱼不但保留了三倍体鱼生长速度快、不育等特点,而且在体形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改良特征,是一种新型改良三倍体鲫鱼.  相似文献   
960.
外源Ca(NO_3)_2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番茄品种'农城906'和"毛粉802'幼苗为材料,利用Hoagland基础培养液,研究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10、20、30和40 mmol/L Ca(NO3)2对番茄植株盐胁迫的缓解作用.结果显示,(1) NaCl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了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使其CAT、POD、SOD活性显著降低;(2)添加20 mmol/L Ca(NO3)2能够有效提高盐胁迫条件下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干重,缓解叶绿素的降解和根系活力的下降,增加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强幼苗体内POD、CAT等细胞保护酶活性,但随着Ca(NO3)2浓度的继续增加,这种缓解作用逐渐减小.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外源Ca(NO3)2能有效缓解NaCl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和生理伤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番茄幼苗对盐胁迫的耐受力,并以20 mmol/L Ca(NO3)2对NaCl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