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是新疆民间常用药用植物。为了解骆驼刺内生菌的多样性,获得骆驼刺的内生菌资源,本实验在新疆维吾尔克拉玛依盐碱戈壁(北纬45°16’,东经85°2’)采集骆驼刺。利用常规平板分离方法进行植物内生菌菌株的分离、培养,测定菌株16S r DNA基因序列,并结合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从骆驼刺中共分离到可培养内生菌50株,分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胞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微杆菌属(Exiguobacterium)、气球菌属(Aerococcus)、巨型球菌属(Macrococcus)、多米杆菌(Domibacillus)、巴尔加瓦菌属(Bhargavaea)、微球菌属(Micrococcu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考克菌属(Kocuria)、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副球菌属(Paracoccus)、马西利亚菌属(Massilia)和耐辐射球菌属(Deinococcus)15个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芽胞杆菌属,为环境和植物当中广泛存在的菌属,分离获得的其他细菌与骆驼刺生长环境(盐渍化严重,高辐射)有关,内生菌多样性与骆驼刺在新疆干旱、寒冷、盐碱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机制具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恰玛古(Qamgur, Brassica rapa L.)内生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真菌,内生放线菌的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研究新疆药食两用植物恰玛古内生放线菌多样性,以期发现产新活性物质的放线菌或新种放线菌,为研究微生物药物奠定基础。从恰玛古根、茎和叶三个部位分离培养获得内生放线菌,对其菌落与个体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序列测定方法进行鉴定,以获取其分类地位。从恰玛古三个部位共分离得到17株内生放线菌,其中12株为革兰氏阳性杆菌,3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2株为革兰氏阳性丝状菌;17株内生放线菌分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两面神菌属(Janibacter)和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从新疆药食两用植物恰玛古中分离获得17株内生放线菌以稀有放线菌为主。  相似文献   
3.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22个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all)菌株进行种内和近似种间亲缘关系的分析。通过欧氏最短距离中的类平均法聚类,得到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在5.93~7.41之间,表明种内及近似种间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另外,在遗传距离7.12处,将22个供试菌株分为5类。通过ISSR分析结果结合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论证了子囊果埋生位置,子座、唇、子囊、子囊孢子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等在该类菌物种水平分类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5.
本研究采集干旱沙漠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Shap.)标本,采用匀浆涂布法分离培养骆驼刺内生真菌,共分离获得9株内生真菌,通过ITS序列测定的方法进行鉴定,其中7株(LTCZ2、LTCY1a、LTCY1b、P9、P10、P11、3P1)为外担菌纲(Exobasidiomycetes),2株(LTCY2、LTCY3)为不整囊菌纲(Eurotiomycetes)曲霉科(Eurotiaceae)曲霉菌属(Aspergillus)。采用菌饼法检测其抑菌活性,P9、P10、P11、LTCY1a、LTCY1b、LTCZ2、LTCY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潜在抑菌活性,LTCY3、P10和LTCY2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有潜在抑菌活性,其中分离获得的一株曲霉属内生真菌LTCY3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均具有潜在抑菌活性。本研究以期为今后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效果显著,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建立一套科学客观的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及模型评价体系,对促进中医药在此领域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了胃溃疡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方法,对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等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发现目前的胃溃疡动物模型存在中医辨证分型不够统一、造模思路与证型局限、造模方法标准不一、模型病证结合不紧密、模型评价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模型改进意见,以期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胃粘膜损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SPF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25 mg/mL,A组)、中剂量组(50 mg/mL,B组)和高剂量组(100 mg/kg/d,C组)。空白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组使用口服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建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模型。进行胃黏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检测,同时测定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免疫功能以及IL-4/STAT6 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升高(P<0.05);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蛋白Bax和Cl-caspase-3的水平、TNF-α、IFN-γ、IL-10和TGF-β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Bax和Cl-caspase-3的水平、TNF-α、IFN-γ、IL-10和TGF-β的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低、中、高剂量组上清液中CD3+、CD4+和CD8+的水平、IL-4 mRNA和STAT6 mRNA均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小檗碱剂量的增加,CD3+、CD4+和CD8+水平、IL-4 mRNA和STAT6 mRNA逐渐升高(P<0.05)。结论:小檗碱能够减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小鼠胃粘膜损伤,提升免疫功能,可能与IL-4/STAT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患者结肠粘膜组织中IL-23、IL-12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5年4月-2011年3月经确诊的30例克罗恩病患者手术标本,对照选取3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实验设CD病变肠段组、CD正常肠段组及对照组3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内IL-12、IL-23的表达,分析IL-23、IL-12的表达与CD的疾病临床严重程度(CDAI)和内镜下肠黏膜损伤程度(CDEIS)的相关性.结果:IL-12的表达:CD病变肠段组、CD正常肠段组、对照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IL-23的表达:CD病变肠段组阳性率高于CD正常肠段组,CD正常肠段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IL-12在CD患者肠粘膜中不升高,而IL-23在CD表达明显升高,提示IL-23在CD粘膜免疫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对CD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