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3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目的:探究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9例肺癌患者,对其实施超声造影检查、常规病理检查,通过CD34免疫组织染色计算其血管密度。按照病理检查结果将149例患者区分为腺癌组(87例)和鳞癌组(62例),使用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计算腺癌和鳞癌患者峰值强度及增强强度指数,对比两组患者新生血管密度,并计算超声造影参数强度与新生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将患者按照肿瘤大小进行分组,对比新生血管密度。结果:(1)腺癌患者新生血管密度、造影峰值强度、强度指数均高于鳞癌患者(P<0.05);(2)腺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与其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635,r=0.881,P<0.05),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与其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519,r=0.669,P<0.05);(3)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新生血管密度呈现增长趋势(P<0.05)。结论:肺癌超声造影能够较准确的反映肺癌患者新生血管密度情况,同时新生血管密度与肺癌瘤体大小具有相关性,可使用肺癌超声造影对肺癌患者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慢性脑低灌注(CCH)大鼠模型焦虑样行为和海马和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00-220 g)分为两组(假手术(sham)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组,每组N=40),分别给予BCCAO或者假手术。造模4周后,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样行为;间接免疫荧光(Iba1和GFAP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海马CA1区胶质细胞激活和血清及海马区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水平。结果:旷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sham组,BCCAO组总穿行距离、中央区穿行距离和停留时间明显增多(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BCCAO组开臂停留时间和访问次数明显增加(P<0.05),闭臂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另外,相比sham组,BCCAO组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细胞明显激活,海马以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海马区域而非血清ICAM-1和VCAM-1水平与CCH大鼠焦虑样行为(中央区和开臂的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海马区域ICAM-1和VCAM-1升高与CCH大鼠焦虑样行为显著相关,可能参与CCH慢性期焦虑样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86例老年COPD继发PH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研究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_1/FVC)、一氧化氮(NO)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疗效令人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患病情况,并分析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MHD患者229例记为研究对象。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CKD-MBD患病情况,并通过Kauppila评分对所有患者的血管钙化情况予以评定,将患者按照Kauppila评分结果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血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229例MHD患者中CKD-MBD患病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高甲状旁腺激素(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低PTH、高钙血症、低磷血症,占比分别为45.85%、42.36%、30.57%、20.09%、19.65%、10.04%。229例MHD患者血管钙化发生率为68.56%。钙化组年龄、透析时间、血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非钙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是MHD患者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HD患者CKD-MBD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多见于高PTH、高磷血症、低钙血症。其中年龄、透析时间、hs-CRP均与MHD患者血管钙化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诺欣妥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心内科2017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170例HFrE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均给予心衰(heart failure,HF)标准化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诺欣妥治疗,起始剂量50 mg/次,2次/d,每隔2-4周增加1倍剂量,逐步调整至200 mg/次并作为维持剂量,2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住院及随访期间的预后转归。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情绪、其他领域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除其他领域评分外其余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30 d内HF再住院率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诺欣妥治疗可使HFrEF患者明显获益,在改善血管内皮损伤、生活质量及近期预后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心衰标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联合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ACI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机体神经功能、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的评估价值,分析其分级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超声造影和血清YKL-40、Lp-PLA2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发病后4周统计预后。结果:易损斑块组颈动脉斑块造影分级、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不同预后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Lp-PLA2水平随着ACI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与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rs=0.751、0.694,P0.05)。结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分级高,其分级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为ACI病情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对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的神经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7例老年IC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保守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动脉血流速度、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53%(54/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χ2=2.261,P=0.133)。结论:老年ICVD患者经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动脉血流速度及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