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五种诱食剂对中华绒螯蟹诱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配合饲料诱食性、减少饲料溶失, 试验以均重为(26.4±0.17)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 尝试用色素指示法筛选出其适用诱食剂。首先, 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每种颜色饲料取相同颗粒数放入同一养殖箱内, 观察饲料颜色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有无影响; 然后, 以基础日粮为对照, 鱿鱼膏(Squid extract, SE)、酵母核苷酸(Yeast hydrolysate, YH)、棉粕酶解肽(Cottonseed meal proteinhydrolysate, CPH)、甜菜碱(Betaine)以及大蒜素(Allicin)5种诱食剂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 同种诱食剂不同浓度的饲料添加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每种颜色饲料取相同颗粒数放入同一养殖箱内, 筛选出每种诱食剂最适浓度; 之后, 选用5种诱食剂的最适浓度, 采用同样方法, 比较其诱食效果。结果显示: (1)不同颜色的基础日粮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 (2)添加0.3%鱿鱼膏组、0.6%酵母核苷酸组、0.6%棉粕酶解肽组以及0.09%大蒜素组的诱食指数最高, 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添加1%甜菜碱组诱食指数最高,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添加0.6%棉粕酶解肽组的诱食指数显著高于除0.6%酵母核苷酸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 高于酵母核苷酸组但差异不显著; 0.3%鱿鱼膏组诱食指数略高于0.09%大蒜素组显著高于1%甜菜碱组(P<0.05)。结果表明: 饲料颜色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无影响; 鱿鱼膏、酵母核苷酸、棉粕酶解肽、甜菜碱和大蒜素的最适浓度依次为: 0.3%、0.6%、0.6%、1%和0.09%, 其诱食性为: 棉粕酶解肽>酵母核苷酸>鱿鱼膏>大蒜素>甜菜碱。其中, 0.6%棉粕酶解肽或0.6%酵母核苷酸诱食效果较好, 建议作为中华绒螯蟹诱食剂使用。  相似文献   
52.
寄生蜂毒液和卵巢蛋白在寄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白成分和性质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主要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分析了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和卵巢蛋白的分子量组成.结果表明,腰带长体茧蜂毒液蛋白图谱显示约有7条蛋白带介于43~1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三条带为97kDa、64kDa、45kDa;卵巢蛋白图谱显示约有12条蛋白带,位于30~200 kDa之间,含量较高的两条带为39kDa、43kDa.并对毒液和卵巢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2006年,在新疆阿克苏市进行了利用麦蛾柔茧蜂Harbrobracon hebetor Say防治麦田第一代棉铃虫和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麦田按5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柔茧蜂,可使麦田棉铃虫幼虫的虫口减退57.7%;化蛹量较对照减少0.56头/m2.在棉田按700头/亩的量释放麦蛾茧蜂,对棉铃虫幼虫的麻痹率是50.73%,对棉铃虫的防效达65.96%.  相似文献   
54.
稻飞虱(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是世界性重要的水稻Oryza sativa L.害虫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稻飞虱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使稻飞虱产生抗药性,并引起害虫增殖等诸多弊端,迫切需要有效的生物防控手段进行控害。螯蜂是稻飞虱若虫和成虫期重要天敌,兼具捕食与寄生的双重习性,在控制稻飞虱种群数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外有关螯蜂的研究报道仍然偏少。本文综述了我国稻飞虱天敌螯蜂常见种类、生物学特性、控害效果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螯蜂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介绍四脊光亮螯虾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和养殖,并对养殖该新品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中国红螯蛛属两新种及两种雄蛛新发现(蜘蛛目:管巢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红螯蛛属2新种,即宁明红螯蛛Cheiracanthiumningmingensis,sp.nov,和思茅红螯蛛Cheiracanthiumsimaoensis,sp.nov及2种雄性的补充描述,即粗美红螯蛛CheiracanthiumexquestiumZhangetZhu,1993和纤红螯蛛CheiracanthiumfibrosumZhangetal,1994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省生物研  相似文献   
57.
脂类在中华绒螯蟹成熟卵子中以两种形态存在,脂肪滴和卵黄体,前者为中性脂,卵黄体中的脂类主要是磷脂。L和Y几乎充满足整个成熟卵子,且交互分布,开始它们间以许多致密小颗粒间,直到两者的分布无界限分割。  相似文献   
58.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暗适应时中华绒螯蟹的光感受器超微结构与外界钙离子浓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出与培育在生理溶液中的光感受器相比,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升高,使得感杆束的直径急剧缩小,感杆束周围胞质增厚,胞饮泡增加,膜下猪泡囊极度减小。胞质中多囊体的数量和直径减小,而板模体和溶酶体的数量增加,同时细胞内的色素颗粒增多。分布在小网膜细胞的远端。细胞的结构表现为类似光适应状态,与之相反,细胞外钙离子浓度降低时小眼的感  相似文献   
59.
中华绒螯蟹卵巢RACE Cdna文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 ,已经获得了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为了进一步获得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 ,运用SMART技术 ,成功构建了中华绒螯蟹卵巢 (Ⅲ期 )RACEcDNA文库。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 ,文库所含全长cDNA的长度主要集中在 5 0 0~ 2 0 0 0bp之间 ,RACEPCR结果表明 ,所用基因特异性引物与接头引物皆能扩增出产物 ,说明所构文库的质量较好 ,适于用RACE方法从中分离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  相似文献   
60.
侧线痣反颚茧蜂 Eudinostigma latistigma (Fischer),1962 中国新纪录. 体长1.5mm.触角17节.中胸背板中陷,盾纵沟缺如:狭长的腹板侧沟具微弱的扇状小脊.并胸腹节具均匀的细粒状皱纹.径脉第2段与第1肘间横脉等长,径脉第3段长为径脉第1、2段之和的3.2倍.腹柄节长为端部宽度的2倍,具浓密的纵脊.产卵器甚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