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凹唇壁蜂的耐寒性及生殖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永平  袁锋  张雅林 《昆虫知识》2001,38(2):122-124
在滞育期和滞育结束后 (成虫出茧之前 ) ,分别测定凹唇壁蜂越冬成虫的耐寒性 ,结果表明 :滞育期成虫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分别为 -2 6 4 8℃和 -2 0 91℃ ,解除滞育后分别为 -1 8 4 0℃和-1 1 78℃。自然条件下 ,凹唇壁蜂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可安全越冬。在筑巢前期 ,对雌蜂的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发现 ,卵巢由 6根卵巢管组成 ,卵母细胞总数平均为 55 9± 4 4 6个 ,卵原区在成虫筑巢期不再产生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02.
描述产自辽宁北票上园地区黄半吉沟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膜翅目昆虫化石1新属新种Trematothoracoides liaoningensis gen.et sp.nov.,归入薤式产(Sepulcidae)中的陷胸茎蜂亚科(Trematothoracinae)。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可行的陷胸茎蜂化石,也是该亚科在侏罗纪的产次报道,分支分析结果表明Trematothoracinae为一单系类群。Thoracotrema与Prosyntexis进化程度较高,构成一对姊妹群,同时又是Trematothorax的姊妹群,Trematothoracoides最为原始,为Thoracotrema Prosymtexis Trematothorax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103.
描述产自辽宁北票上园地区黄半吉沟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膜翅目昆虫化石1新属新种Trematothoracoides liaoningensis gen. et sp. nov., 归入葬茎蜂科(Sepulcidae)中的陷胸茎蜂亚科(Trematothoracinae)。这是首次在我国发现可靠的陷胸茎蜂化石,也是该亚科在侏罗纪的首次报道。分支分析结果表明Trematothoracinae为一单系类群。Thoracotrema与Prosyntexis进化程度较高,构成一对姊妹群,同时又是Trematothorax的姊妹群;Trematothoracoides最为原始,为Thoracotrema+Prosyntexis+Trematothorax的姊妹群。  相似文献   
104.
河蟹眼柄神经分泌细胞离子通道的膜片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培养12-24小时不同形态河蟹眼柄视节端髓X器官(MTXO)神经分泌细胞离子通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蟹眼柄MTXO中分布的A、B、C三种类型神经分泌细胞均可记录到由向电流和外向电流组成的正常全细胞电流。内向电流由高电压激活钙离子通道电流(Lca)和对TTX敏感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组成。ICa的激活电压为-30mV,在0- 20mV电压下达到峰值,在-40mV和-70mV保持电压下记录的ICa激活阈值、初始峰值及I-V曲线无明显差别。外向电流明显,幅值较大,包括对4-AP敏感的快速激活、快速失活钾离子通道电流(IA)和对TEA敏感的缓慢激活、缓慢失活钾离子通道电流(IK)。正常蟹种、二龄成蟹和早熟蟹种MTXO神经分泌细胞均表达电压门控钠、钾、钙离子通道,通道电流和电压特征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5.
不同营养层次挥发物对燕麦蚜茧蜂寄主搜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Y”型管嗅觉计及风洞测定试验明,小麦植株,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对燕麦蚜蜂(Aphidius avenae)雌蜂的吸引作用较小,而有蚜植株及蚜害植株对其吸引作用较大,并以麦长管蚜有蚜植株的吸引作用最强,尽管该蜂对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你,工作量 由其危害诱导产生的挥发性信息化僵物对该蜂仍具有较强的吸引作用,GC-MS鉴定结果表明,麦蚜取食诱导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主要是2-莰烯,6-甲基-5-已烯-2-酮,顺-3-已酰酸酯有水杨酸甲酯,其中6-甲基-5-已烯-2-酮和6-甲基-5-已烯-2-醇对燕麦蚜划蜂的吸引作用最强,水杨酸酯无明显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首次报道中红侧沟茧蜂 (Microplitismediator)雌蜂卵巢中存在多分DNA病毒 (MicroplitismediatorPlolyd navirus,MmPDV) ,初步研究了MmPDV形态和基本生理生化特征。利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纯化了MmPDV粒子 ,电镜负染显示PDV粒子分三段 ,带有一明显的尾部结构 ,大小约为 130× 35nm ;SDS PAGE电泳条带较多 ,至少可以分辨出 2 6个电泳条带 ,表明病毒粒子衣壳蛋白复杂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MmPDV基因组至少由大小不同、丰度不等的 14个DNA分子组成 ,用 6种内切酶 (EcoRI,HindIII,BssHII,PstI,BamHI,BglI)酶切MmPDV基因组后 ,估算出MmPDV基因组大小约为 10 8kb。用雌蜂输卵管萼液注射小地老虎幼虫 ,注射后的小地老虎体重和龄期发育动态表明 ,MmPDV具有抑制寄主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记述了茧蜂科Braconidae潜蝇茧蜂亚科Opiinae印度茧蜂属Indiopius的1个新种:Indiopius alutacius Weng et Chen sp.nov.。这是该属在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建立了世界已知3种的分种检索表。本新种与矮茧蜂I.humillimus Fischer相似,但新种可以由下列特征予以区别:1.并胸腹节革质纹,后缘具短纵脊;2.第1腹节背板长为宽的1.2-1.3倍;3.腹板侧泡明显具齿。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药用昆虫中华蜂(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体内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方法,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及抗菌活性,挖掘更多微生物资源。【方法】选用7种分离培养基对中华蜂样品体内放线菌进行分离;通过采用16S rRNA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其多样性;选用4种致病菌对菌株进行抗菌活性初探。【结果】共分离得到180株放线菌,根据菌落的形态和细胞特征观察结果,从中选取84株作为代表菌株,其分属于3个目、4个科中的4个属,其中6株为潜在新种;最适的表面消毒方法:浓度为0.2%的Cl O2(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作用60 s;拮抗实验显示,31.0%、48.8%、27.4%、16.7%的代表菌株分别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玉米弯孢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71.4%的代表菌株对至少一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结论】分离方法的选择对昆虫体内放线菌的分离效果影响较大;中华蜂体内放线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展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表明其在发现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9.
应用自制复合菌剂M5于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的高密度养殖系统中,通过分析肠道菌群并监测养殖水质,研究了复合菌剂作用的效果及潜在的机理。结果显示,复合菌剂M5的使用可显著降低养殖水环境的pH值,降低污染物NH+4、NO-2和COD的浓度,抑制弧菌属(Vibrio)中某些条件致病菌的生长。基于PICRUSt与KEGG数据库的功能预测及肠道菌群的群落分析,复合菌剂既可作为额外的营养补充物,缓解肠道群落之间对营养源的竞争,又可提高虾的消化能力、免疫力。新型复合菌剂M5可显著改善养殖水质并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从而提高养殖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每年有大量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场从全国各地赶到云南放蜂。本研究旨在揭示西方蜜蜂这一外来蜂种对云南本地传粉蜂种类、数量及其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马来氏网收集、调查了云南省罗平县西方蜜蜂高放蜂密度试验点(鲁特和走马田)、中放蜂密度试验点(外纳和下阿列)和低放蜂密度试验点(马把和下庄科)共6个试验点包括山林生境和农田生境的本地传粉蜂群落结构;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放蜂密度、不同生境下各试验点传粉蜂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及丰富度指数(Dm)之间的差异。【结果】采集到的1 715头本地传粉蜂隶属于10科53种,其中蜜蜂科(Apidae)、隧蜂科(Halictidae)和胡蜂科(Vespidae)为优势类群,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切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excisum为优势种。在放蜂密度(试验点周围3 km范围内西方蜜蜂蜂群数量)为723~2 750群这一变动范围内,各试验点本地传粉蜂物种数量、个体数量均随西方蜜蜂放蜂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物种多样性指数(H′)及丰富度指数(Dm)也相应降低,但西方蜜蜂放蜂密度对本地传粉蜂均匀度指数(J′)没有影响。此外,在相同放蜂密度下,山林生境的本地传粉蜂物种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农田生境。【结论】云南罗平本地传粉蜂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受西方蜜蜂放蜂密度的影响,在放蜂密度从723~2 750群这一变动范围内,放蜂密度越大,本地传粉蜂的个体数、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越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合理控制西方蜜蜂放蜂密度以保护云南本地传粉蜂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