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孙敬三刘永胜辛化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APOMIXISINANGIOSPERMSSunJing-san,LiuYong-sheng,XinHua-wei(InstituteofBotany,AcademiaS...  相似文献   
42.
纯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获得病毒基因组RNA后,反转录合成双链病毒F基因cDNA。将此双链cDNA平端插入PUC19质粒SamⅠ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进行cDNA克隆。以重组克隆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CDV全长F基因。将此F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对表达产物的最终鉴定,可确认所获片段为CDV全长F基因.  相似文献   
43.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肖辅珍,王景林(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1无融合生殖及其类型无融合生殖(Apomixis)是被子植物不经过精卵结合而产生种子的特殊生殖方式[1]。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植物中,或代替有性生殖(专性的),或与有性生殖共存...  相似文献   
44.
普通小麦与簇毛麦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浓度(0~2.5mmol/L)碘乙酰胺(IOA)处理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6krad(130rad/min)60Co-γ射线处理的继代后4~5d期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法诱导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经培养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或植株。通过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及同工酶分析,确认了得到的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为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45.
吖啶橙失活处理应用于不对称融合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栽培种和野生种叶肉原生质体经过吖啶橙(AO)处理后,暗培养两天,再光照4h而失活.失活程度取决于AO处理时间、AO浓度、光照时机等.四倍体失活浓度高于二倍体,处理后马上光照失活效果最强烈,8d后光照其小细胞团同未光照处理相差不大。AO失活的栽培种NO7同罗丹明6G(R6G)失活的Solanumbulbocastanum融合后可以发生代谢互补恢复分裂,已得到假定的杂种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单核细胞趋化激活因子(MCAF)融合蛋白经SephadexG-75和CM-SepharoseFF两步柱层析,获得了电泳纯的GM-CSF/MCAF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我们以纯化的该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DotELISA和Westernblot试验表明,该抗血清效价高、特异性好,可分别与GM-CSF/MCAF、GM-CSF和MCAF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7.
微生物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辛明秀  马玉娥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65-370
微生物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应用辛明秀,马玉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河北涞源第一中学,涞源102900)原生质体融合起源于60年代。1960年法国的Barski ̄[1]研究小组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动物细胞混合培养中发现了自发融合现象。同时日...  相似文献   
48.
比较研究了重组单体ATH-1376与其双亲本AspergillusnigerAMS11,TrichoderonareeseiQM9414在菌丝生长、纤维素酶系合成和发酵原液协同降解滤纸纤维积累还原糖等方面的动力学特征。显示出所构建的两属远缘杂种优势工程菌株具有克服常规混合制曲或二次制曲生产局限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9.
李蔚  李育阳 《遗传学报》1997,24(6):561-568
将ADH2基因的UAS与带有不同长度缺失上游区的SUC3基因融合,构建成4种具有不同融合启动子的SUC2基因的表达质粒YRD1101.YFD110△9.YFD110△17、YFD110△11。将这些质粒及对照表达质粒YFD26△1.YFD25转化酵母菌Y33,在阻遏与去阻遏培养条件下,对各种转化子所产生的蔗糖酶进行了活性测定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去阻遏生长条件下,YFD110△1的启动子组合中UASsuc2和UASADH2对SUC2基因的表达有协同激活作用。在阻遏条件下Y33/YFD110△1与Y33/YFD110△9、Y33/YFD26△1、Y33/YFD25一样,均表达很低的糖基化蔗糖酶,3种去阻遏培养条件比较说明,在低糖培养基中对糖基化蔗糖酶表达的去阻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0.
高必需氨基酸转基因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以来,马铃薯遗传转化系统日趋成熟,转基因工程植株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1]。作为食物蛋白和能量主要来源的马铃薯,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及质量的遗传工程研究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Yang等[2]将旨在改善氨基酸平衡的CAT-HEAAE(氯酶素乙酰转移酶-高含量人体必需氨基酸)融合基因导入马铃薯,获得了Southernblot、Northernblot、Westernblot的证据,但尚缺少氨基酸分析的资料。玉米醇溶蛋白(zein)[3]是一个富含甲硫氨酸的贮存蛋白,它和人工合成的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