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7篇
  免费   750篇
  国内免费   4817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81篇
  2022年   337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526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06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0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唯逍  刘小军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朱艳 《生态学报》2012,32(22):7053-7060
为探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以武香粳14和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W1、W2、W3和CK分别表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0%、30%、40%和5cm水层灌溉)的水稻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W3)具有处理间最大的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其他处理规律不显著。灌浆初期各水分处理下叶位间光合指标均表现为:剑叶>顶2叶>顶3叶>顶4叶,其他生育期规律不显著。与对照处理(CK)相比,武香粳14的W1、W2和W3处理的产量分别减少61.14%和29.13%、增加0.96%,水分生产率分别减少10.69%、增加1.53%和20.61%;两优培九的产量分别减少64.11%和28.76%,增加2.08%,水分生产率分别减少16.39%,增加2.46%和22.13%。研究结果为水稻精确灌溉和节水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唐振兴  何志斌  刘鹄 《生态学报》2012,32(4):1056-1065
利用综合环境观测仪(ENVIS)的长期监测数据,分析了2002-06-01—2008-05-31期间祁连山阴坡林草交错带土壤水热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年内变化格局相似,但存在滞后期,滞后时间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年际变化与气温一致,呈逐渐降低趋势。2)土壤水分表现为20—80 cm土壤水分易受外界降水过程影响,120 cm和160 cm深度土壤水分变化相对平缓;土壤水分季节性冻融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子为温度,但20—80 cm冻土的融化还受上层土壤水分融化和降雨下渗影响。3)月尺度上土壤水分和温度与气象要素的统计关系优于日尺度。利用气象要素在月尺度上建立的经验模型上对20—60 cm深度土壤温度的估算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93.
不同方式处理牛粪对大豆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养殖场粪便堆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这类废弃物开展资源化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以不施肥料处理(CK)为对照,研究了生态养殖场牛粪经腐熟(DD)和蚯蚓处理(RD)后对大豆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养殖场牛粪经过两种处理后,在一定施用量范围(DD≤30 t/hm2,RD≤45 t/hm2)内,可显著增加大豆株高、分株数、干物质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增加单株荚数、籽粒数、籽粒重,提高大豆产量(P<0.01)。施入腐熟牛粪30 t/hm2株高和单株结荚数比CK分别增加24.2 cm、63%;经蚯蚓处理后,可以提高牛粪施用量的上限,施入蚯蚓处理过的牛粪45 t/hm2时产量最高、单株结荚数最多,比CK分别增加72%和75%(P<0.01);施入蚯蚓处理过的牛粪15 t/hm2时,粗蛋白含量、蛋脂总量最高,比CK分别增加7%和6%(P<0.01)。本研究可为大型养殖场牛粪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广西植物》2012,(2):252
<正>我刊于2008年第28卷第4期539-543页发表的英文题名" Study of latex exploitation using depolymerizing compounds of microfilaments in rubber trees "(中文题名《使用微丝骨架解聚剂对橡胶  相似文献   
995.
高效反硝化菌aHD7的筛分、脱氮特性及厌氧氨氧化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反硝化菌aHD7,30℃静置培养3d,脱氮率可达91.7%,且反应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量较低,3d后亚硝酸盐氮浓度基本稳定在1.8mg.L-1.显微镜观察显示,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小为0.5 μm×(1.5~2.5) μm.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初步推断该菌株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考察了碳源、C/N、氮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菌株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中低浓度硝酸盐(硝酸盐氮浓度≤276.95 mg.L-1),脱氮率接近100%,硝酸盐氮浓度高达553.59 mg·L-1时,脱氮率可达66.8%,且亚硝酸盐积累量甚微;最适碳源为乙醇;C/N为6~8和偏中性条件有利于反硝化反应.aHD7具有较强的厌氧氨氧化性,平均氨利用率达4.56 mg·L-1·d-1.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增补和滤除掉部分自然UV-B辐射的模拟试验,研究了增强和近环境UV-B辐射对高寒草甸一年生牧草窄叶野豌豆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补UV-B辐射处理后,窄叶野豌豆的株高、生物量、分配向果实的生物量、总花数和种子百粒重均显著下降,花期延迟,开花集中度和繁殖成功率有所提高,而种子产量无显著变化.相对于减弱UV-B辐射处理,近环境UV-B辐射使窄叶野豌豆的株高先降后升,分配向果实的生物量减少,花期、花数和种子产量无显著变化,种子百粒重减小.增强和近环境UV-B辐射对窄叶野豌豆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增强UV-B辐射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7.
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瑞香狼毒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为4’-甲氧基-7-羟基黄酮(1),山奈酚(2),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3),4’,5,7-三羟基黄烷酮(4),3,5,7-三羟基黄烷酮(5),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6),α-香树酯醇(7),(24R)-5α-豆甾-7,22(E)-二烯-3α-醇(8),狼毒色原酮(9),伞形花内酯(10),东莨菪素(11),异东莨菪素(12),狼毒素(13),瑞香内酯(14),异茴芹香豆素(15),β-谷甾醇(16),瑞香素乙(17)和β-胡萝卜甙(18)。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8.
微核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核试验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最常用而有效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之一,经济、简便、快速,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主要综述国内外微核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微核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其中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和激光扫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以及微核试验高内涵筛选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99.
从土壤中富集筛选获得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经菌落的形态和18S rDNA鉴定确定为黑曲霉。将筛选出的黑曲霉菌株接种于发酵培养基,利用含有京尼平苷的栀子粉作为底物发酵,通过对发酵条件优化,得到在装液量50/250 mL,栀子粉浓度为10%,转速为180 r/min,发酵时间为96 h时,京尼平的微生物转化率达到最大22%。这种微生物转化法简化了京尼平的生产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利用微生物转化获得的京尼平交联胶原蛋白材料,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交联特性,是一种在食品、医药等领域都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交联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D2-40、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 L-form,Hp-L型)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和25例对照组的Hp-L型感染,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LVD值和VEGFR-3的表达,分析Hp-L型与LVD以及VEGFR-3表达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革兰染色L型检出阳性率为67.5%;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5%,两种方法检测同时阳性的病例50例,占62.5%.胃癌组的Hp-L型阳性率、LVD及VEGFR-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中Hp-L阳性组的LVD值和VEGFR-3表达阳性率高于Hp-L阴性组.LVD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结论 Hp-L型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L型可能是肿瘤淋巴管生成的重要促进因子,影响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