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纯化人源Fank1(fibronectin type Ⅲ and ankyrin repeat domain1)蛋白质N端FN3(fibronectin typeⅢ,Ⅲ型纤黏连蛋白)结构域蛋白,用于晶体生长的三维结构分析。方法将FN3结构域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将菌落PCR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后获得表达菌株。该菌株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出带有GST标签的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经过Glutathione Sepha-rose^TM 4B亲和层析、Hiload16/60 superdex200分子筛层析纯化后,蛋白纯度达到95%以上。结果纯化蛋白采用悬滴气相扩散法得到棒状晶体。结论成功制备了高纯度FN3蛋白,获得FN3蛋白质晶体,为进一步的三维结构解析及Fank1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6.4%.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94,Rp值平均为29.35,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品种的强辨别能力.40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Shannon信息指数(1)为0.52.按母本来源和育种机构对供试品种(系)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接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品种(系)的个体之间,不同组间基因交流明显.供试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2~0.75,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对40个供试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不同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福鼎大白茶在树状图中形成单独的分支,在树状图的根基处,其它品种(系)根据遗传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类群.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部分茶树品种(系)聚类在同一类群中,但未发现按母本来源区分的独立类群.总之,通过ISSR标记分析,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为今后福云(半)同胞系在茶树育种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液泡膜质子泵的硝态氮再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掌握洛川果园的土壤水分环境特征,不仅可为苹果的园址选择、砧穗组合和改进土壤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我国苹果产区果园提质增效具有借鉴价值.采用定点土壤水分连续监测法,对洛川苹果园的总体土壤水分环境以及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立地类型和乔、矮化果园的土壤水分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苹果树根际区 (0~200 cm)土壤水分普遍亏欠,且0~60 cm土层的水分亏欠小于60~200 cm土层;生长季0~60 cm土层贮水量与降水量的变化一致,土壤相对含水量大多<60%,季节性旱象严重;果园剖面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随土壤深度加深而递减;随果园生长年限的增大,土壤剖面贮水量下降;在栽培密度一致的条件下,矮化果园5 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乔化果园,而栽培密度大的矮化果园的土壤贮水量低于栽培密度小的乔化果园;塬地成龄果园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川地次之,台地相对较低.密度对果园土壤水分含量有很大影响,在栽培密度一致的条件下,采用矮化栽培能减少土壤水分消耗,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含水量;挖株降低栽培密度是维持苹果园土壤水分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微核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核试验作为检测染色体损伤最常用而有效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之一,经济、简便、快速,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面,与经典的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基本相当。主要综述国内外微核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微核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其中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和激光扫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以及微核试验高内涵筛选方法由于其特有的优势,应用和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开展春茶霜冻害风险区划对名优茶优化布局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基于杭州2015—2020年龙井43品种春茶物候观测资料、1951—2020年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和2010—2020年26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应用有效积温物候模型估算历史缺失年份春茶萌发初日数据,分析春茶生产霜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春茶霜冻害灾损率的加权平均模型,研制春茶霜冻害风险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过去70年来,春茶萌发初日提前的速度不及终霜日;春茶霜冻害年份减少,轻度霜冻害年份减少,中度霜冻害年份变化趋势不明显且年代际间波动大,重度以上霜冻害年份增加;各等级年霜冻害日数和霜冻害年份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茶霜冻害年份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出现频率分别为31.4%、18.6%、4.3%和1.4%,年灾损率无明显趋势变化;海拔每上升100 m,春茶萌发初日、终霜日分别推迟约1.3和2.6 d,春茶霜冻灾损率增加约1%,海拔越高,春霜冻害风险越高;杭州春茶生产霜冻害分布地域特征明显,春茶霜冻害基本无风险区(灾损率小于10%)约占杭州市总面积的25.2%,主要分布在杭州南部千岛湖、北部西湖产区、钱塘江河谷和较大水体周边,是发展春茶生产可优先考虑的区域;中度以上风险仅占杭州市总面积的6.3%。杭州市春茶生产霜冻害危害区域小,且灾害等级偏轻,适宜优质名优茶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规范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各项管理标准。方法:分析、总结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受试者、试验药物、病房监护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和体会。其中受试者管理包括受试者的招募、知情同意、筛选、入住、饮食、用药、观察及采血、出组,试验药物的管理包括试验药物的验收、存放、领用、使用和回收处理。结果:通过分析、总结Ⅰ期临床试验病房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要求。Ⅰ期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应经过系统化的GCP培训,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执行;受试者应在全面知情同意后参加试验,并遵守病房各项规章制度;试验药物应按照要求妥善保管,在各个环节监控和记录试验药物的流向;病房监护应做到抢救设备定期维护,抢救药品定期更换,专人负责保管。结论:通过规范化流程和系统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Ⅰ期临床试验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采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东北松(PinusSpp.)、北美黄杉(花旗松)(Pseudotsugamenziesii)、青岗(CyclobalanopsisSpp.)、荷木(SchimaSpp.)作为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domesticus(Haviland)的食料,研究其原始繁殖蚁配对后新建群体的形成和发展,从饲养的新建群体中培养产生了下一代的原始繁殖蚁,完成了1个世代的生活周期观察。试验证实,截头堆砂白蚁在广州市室温下,产生下一代原始繁殖蚁(完成1个生活周期)为7年;在湛江市室温下6、7年;而在恒温27℃,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只需2~3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及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对2010年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9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3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TPN);普通肠内营养(GEN);生态营养组(EEN)(肠内营养加双歧杆菌管饲),每组33例。分别观察3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下降时间、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 SAP发病7~10 d时GEN及EEN组较TPN组相比,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χ2=11.943,P〈0.01)。平均住院日(t=5.496,P〈0.01)明显缩短。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症总发生率是36.7%,TPN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57.1%,G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42.8%,EEN组肠道菌群发生率14.3%。结论生态营养组EEN较普通肠内营养组GEN和肠外营养组TPN能减少SAP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并能缩短其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经三年的室内试验观察,探讨了截头堆砂白蚁Cryptotermes domesticus(Haviland)原始繁殖蚁的分飞与温度、湿度、气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种白蚁分飞时适应的温度、湿度、气压范围较广,分飞时温度一般在25℃~30℃,相对湿度介于70%~90%,气压幅度在999百帕(hPa)~1006百帕(hPa)之间.温度在27℃~30℃之间较适宜,该种白蚁分飞次数较多,其中,28℃~29℃分飞次数最多,占总分飞次数的48.89%.相对湿度在70%~85%范围内分飞次数较多,其中相对湿度在75%~80%范围内分飞次数最多,占总分飞次数的35.35%.气压在1003百帕(hPa)~1005百帕(hPa)之间分飞次数较多,其中气压在1004百帕(hPa)~1005百帕(hPa)之间分飞次数最多,占总分飞次数的35.59%.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广西某电镀厂附近的植物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发现了湿生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 Swartz).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李氏禾对铬具有明显的超积累特性,叶片内平均铬含量达1786.9mg/kg,变化范围为1084.2~2977.7mg/kg;叶片内铬含量与根部土壤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56.83,叶片内铬含量与根茎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11.59,叶片内铬含量与水中铬含量之比最高达517.86.李氏禾不仅对铬有很强的富集能力,而且具有生长快、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李氏禾的发现将为植物的铬超积累机理与铬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研究提供新的重要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