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51.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花椒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8个云南不同产地的青花椒(分别产自云南迪庆州、昭通市、红河州、丽江市等地)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并选用滤纸片法测试其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56%,精油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D-柠檬烯和4-萜烯醇,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圈直径大小均大于25 mm。综上所述,不同产地青花椒精油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均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且抑制幽门螺杆菌效果与精油中的芳樟醇含量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2.
分析了万寿菊(Tagetes erects L.)叶精油和花的净油,鉴定了精油中约50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烯酮类化合物。净油由28个成分组成,主要成分为γ-和Δ-杜松烯,石竹烯等,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753.
新种与椭果紫堇接近,区别是本种叶三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较狭,叶柄基部呈宽鞘状,柱头具10乳突。 二年生草本,丛生,高15—30厘半。根茎短,长约1厘米,粗约3毫米,基部具多数纤维状须根,向上发出多茎。茎肉质,淡红色,不分枝或少分枝。基生叶多数,长约15厘米(叶柄长约10厘米,基部具鞘,叶鞘约长15毫米,宽8毫米),叶片三角形,约长5厘米,宽5厘米,羽状三回三出全裂,一回羽片具短柄,二回羽片近无柄,末回裂  相似文献   
754.
该研究对不同基原绿绒蒿的化学成分差异与品种分类基础进行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多刺绿绒蒿、总状绿绒蒿、五脉绿绒蒿、全缘绿绒蒿、红花绿绒蒿共49个批次绿绒蒿药材进行检测,ESI源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将数据结果导入PeakView 1.2软件,以Formula Finder、Mass Calculators、XIC manager等功能及二级碎片裂解规律进行定性分析,并将定性结果建立已知成分筛查表。将数据代入SIMCA-P 14.1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analysis,PLS-DA)数学模型。结果共检测并分析出75种化学成分;PCA及PLS-DA结果表明从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角度出发,多刺绿绒蒿和总状绿绒蒿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基本一致,能较好聚集,其他3个基原的绿绒蒿所含化学成分种类差异较大。该研究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对绿绒蒿属植物化学成分进行汇总,结合质谱裂解规律对各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推测与对比,为绿绒蒿的品种分类鉴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5.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预测分析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抗乙肝病毒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和分析一枝蒿的相关靶点和通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一枝蒿药材指纹图谱,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组间差异性成分,综合预测一枝蒿Q-Marker。结果表明,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18批一枝蒿HPLC指纹图谱共有1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8个共有峰,分别为绿原酸、芦丁、蒙花苷、木犀草素、一枝蒿酮酸、芹菜素、蔓荆子黄素和洋艾素,综合分析初步预测一枝蒿酮酸、蒙花苷、芹菜素和木犀草素为一枝蒿潜在的Q-marker。一枝蒿Q-Marker预测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56.
香紫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7.
柑桔属11个类群叶精油成分与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8.
759.
760.
我国香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