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7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李有春LI  You-Chun 《遗传》1995,17(6):12-16
本试验共选用了4个提型不育系(A系)及其保持系(B系)、4个恢复系(R系)及其川7B/R4份F~1|代材料,用不同遗传背景的B、R系及川7B/R材料与A系杂交,种子成熟时收获干燥考种,度过休眠期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父本对F~0|种子千粒重存在胚乳直感现象;川3A、川4A与其它B系杂交,其F~0|种子的千粒重、饱满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川4A×R和川6A×R的杂种种子千粒重多分别比川4A×川7B/R和川6A×川7B/R的高,但前种组合(A×R)的种子发芽和发芽率远不如后一种组合(A×川7B /R)的种子,且前种组合的穗发芽率也较高。作者认为,利用A系与农艺性状相近、但遗传背景各异的B系杂交,或在R系中输入抗提型细胞质负影响的高种子生活力基因, 是提高A系和杂交种种子生活力的值得注意的途径。 Abstract: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grope for ways of improving sced viability of A-line and hybrid in wheat with T.timopheevi cytoplasm.Four A lines and their B lines,4 restorers (R line) and 4 crosses of Chuan 7B/R were used.The combinations of A×B,A×R and A×Chuan 7B/R were madc,and 1 000-grain weight (GW),rate of pre-harvest sprouting(RPHS),germinating energy(GE)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P) of their F0 seed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W,full weight,GE and GP of the seeds of Chuan 3A and 4A×other B lin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huan 3A×3B and chuan 4A×4B;although the GW of Chuan 4A and 6A×R were heavier than those of Chuan 4A and 6A×Chuan 7B/R,the GE and GP of the latter crosses increased largely and their RPHScs were less.Therefore,it was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ways for improvement on seed viability,that A lines cross with other B lines having different genetic background but simila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that the gene(s) concerning high seed viability were transferred into restorers.  相似文献   
92.
以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释放和前列环素测定等方面研究载脂蛋白AⅡ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Ⅱ可部分拮抗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维持内皮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乳酸脱氢酶释放减少,前列环素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93.
根据外切核酸酶Ⅲ酶解博莱霉素-Ce(Ⅲ)[BLMA5-Ce(Ⅲ)]作用过的双链直线型DNA时, 酶解速率明显增大, 酶解产物除5′-dAMP、5′-dGMP、5′-dCMP和5′-dTMP 4种单核苷酸外, 还有其他成分存在的实验事实, 推测出BLMA5-Ce(Ⅲ)在DNA双链的特定部位沿5′→3′的方向切断磷酸二酯键, 使DNA的双链上形成多个暴露的3′-OH末端.  相似文献   
94.
帕里红景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帕里红景天根茎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部分共分得14种结晶性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二十二醇、二十六酸、十九醇、β-谷甾醇、二十九醇、红景天甙、麦芽糖、棉皮素-8-葡萄糖甙、胡萝卜甙、酪醇、咖啡酸、没食子酸、形花内酯和新化合物帕里甙。  相似文献   
95.
载脂蛋白A-I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其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和发育阶段桃煨浴ApoA-I基因5’调控区的肝细胞特异性增强子等顺式作用元件同ARP-1、HNF-4、RXRa等反式作用因子相作用,调控该基因的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96.
用FTIR光谱研究了短杆菌肽A(GA)在固态,组装入DPPC脂持体,以及Na+结合状态的构象变化。固态时酰胺Ⅰ带峰位于163cm-1左右,且在1685cm-1处有一肩峰;酰胺Ⅱ带位于1530cm1左右,整个分子为反平行的β螺旋结构,为非通道构象。当GA组装入脂质体后,酰胺Ⅰ带仍位于1633cm-1,但1685cm-1的肩峰消失,酰胺Ⅱ带移至1550cm-1,分子间氢键转变为分子内氢键,二聚体从原来的双股螺旋变为头-头相连的单股螺旋,是GA的膜内通道构象。Na+的结合并不改变GA的骨架结构,但通过对酰胺Ⅰ带的拟合分析发现:加Na+后位于1644cm-1的无规结构含量减少10%,而有序结构增加,提示部分无视结构可能有一种“门”的作用:当无离子通过时为“关闭”状态,当与离子结合后即“打开”,这样通过构象的改变来实现其通道功能。  相似文献   
97.
实验用猫,在氯醛糖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下,用方波电脉冲刺激隐神经,配合极化电流阻断技术分别引起隐神经A和C类纤维兴奋,在对侧大脑皮层SI区SII区记录平均诱发电位(分别简称为A-SIEP、A-SIIEP、C-SIEP、C-SIIEP)。用双级同心圆电极刺激尾核头部不同部位。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刺激同侧尾核头部内侧浅表部位,才对C-SIEP,C-SIIEP,A-SIIEP有抑制作用,提示尾核头部对大脑  相似文献   
98.
目的:旨在探索Ⅰ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传代致弱后基因组突变NS2A-C60A对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对传代致弱及原始乙脑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比对、结构预测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WB)确定了目标研究位点NS2A-C60A;然后使用反向遗传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拯救了包含NS2A-C60A单点突变的病毒株;最后利用噬斑形态观察、生长曲线、双萤光素酶分析,WB以及炎性因子检测和动物实验研究了该单点突变对于乙脑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首次研究发现Ⅰ型乙脑病毒传代致弱会导致NS1'蛋白表达的显著下降以及可能的相关位点NS2A-C60A,并成功拯救获得了NS2A-C60A单点突变毒株rJEV-C60A,研究发现NS2A-C60A突变对乙脑病毒的生长特性及噬斑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够显著降低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并且该位点突变能够轻微阻碍乙脑病毒对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NS2A-C60A点突变病毒与原毒株具有相似的神经毒力,说明该位点突变不是影响乙脑病毒毒力致弱的关键位点。结论:新发现的NS2A-C60A位点突变能够显著减少乙脑病毒NS1'蛋白的表达,但是对其增殖、诱导炎症及神经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
应用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igoxigenin)标记的RNA探针,检测了人和黑猩猩血清及肝脏中丁型肝炎病毒核酸,并与~(32)P标记同一探针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标记的RNA探针的杂交效果与同位索探针一致(同源cDNA0.2pg),可用于人和动物血清及肝脏标本内HDV核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0.
培养基对甜叶悬钩子愈伤组织生长及甜菜甙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