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51.
目的:了解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5月期间新桥医院胸外科食管癌住院患者共50例,患者入院后2d内对其进行连续3d 24h膳食回顾调查、SGA评价、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DRIS),被调查患者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VA当量、VE、VC、VB1、VB2、VB3、Ca、Fe、Zn、Se等营养素的摄入量严重不足;SGA 分级营养良好A级13例(26%),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27例(54%),重度营养不良C级10例(20%);不同营养状况分级患者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BMI相关性较好(P<005),与皮褶厚度、上臂围、总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相关性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74%,亟需进行营养干预,同时,SGA可作为一种相对简便行之有效的评价工具用于临床评价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2.
2015年2月由美国膳食指南顾问委员会(DGAC)发布的新版《膳食指南科学报告》在“常吃适量的肉类食品”的原则下,对肉类食品的摄入做了新的规定,主要包括:首次明文规定以瘦肉为原料生产的肉类食品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撤销了胆固醇日常摄入量的上限,无需过多担心肉类食品中的胆固醇含量;提醒人们适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强调应选择钠含量和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肉类食品等。文章根据中国居民饮食习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为优化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摄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目的:了解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状况,为更好地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699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每个县内随机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通过记账法对2013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调查的9 346所供餐学校中,各类食物供应量偏低的比例均已超过50%,其中鸡蛋、豆制品、牛奶等供应不足的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1.5%、96.5%和79.9%。小学和初中、不同季节、不同供餐模式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食堂食物供应情况呈现小学优于初中、春秋季优于夏冬季、食堂供餐优于企业供餐等特点。 结论:我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普遍不足,应加强食堂配餐指导,增加蛋类、豆制品和奶类食物的供应。  相似文献   
154.
膳食中脂肪的摄入水平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膳食脂肪摄入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个体化膳食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指标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入北京友谊医院且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的90例患者,膳食干预3个月,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调查对象每天膳食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推荐摄入量比较,分析膳食干预前后患者的饮食情况、血脂指标和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膳食干预前,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偏少,肉类、蛋、奶、油脂类食物摄入量偏高,营养素供能比例不适宜,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偏低;与膳食干预前相比,膳食干预后每日谷类食物、肉类、鸡蛋、奶、油脂类的摄入量显著降低,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量显著增加,摄入的总能量显著降低,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的量及其供能比显著降低,动物蛋白的供能比显著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及其供能比显著增加);经过膳食干预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増高,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显著降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与膳食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降低体质指数,可以降低TC、TG、LDL-C等血脂指标,升高HDL-C,其营养状况不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56.
目的:了解3~6岁学龄前儿童膳食矿物质的摄入情况。方法:采用立意抽样及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7个城市及2个农村的各2所幼儿园的共805名3~6岁儿童,采用24h膳食记录法进行膳食调查,并使用食物成分表调查儿童钙、磷及其他矿物质的平均摄入情况,并对钙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钙的摄入量较低,其中3~4岁钙的摄入量仅达到RNI的56.28%、4~5岁为47.25%、5~6岁为48.46%,均未满足RNI标准;其中3~4岁钙磷比为0.50、4~5岁为0.49、5~6岁为0.48,不利于钙的吸收;钙的食物来源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乳类及动物性食物来源比例较低;其他矿物质摄入情况均基本满足RNI推荐标准。结论:调查的3~6岁学龄前儿童钙的摄入量较低且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未达到RNI推荐标准。其他矿物质摄入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57.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的膳食营养素供应状况,为做好农村学校食堂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699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每个县内随机抽取20%~30%的小学和初中,通过记账法对2013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进行调查,计算出营养素供应情况。 结果:调查的9 346所供餐学校中,蛋白质、钙、铁、锌的供应情况相对较好,供应不足学校比例分别为48.4%、45.7%、44.5%、34.3%;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供应情况相对较差,比例分别为61.0%、82.3%、65.7%。除维生素A和铁外,小学和初中的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供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季节的膳食能量和各类营养素供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钙和锌以外,不同供餐模式学校的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供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 结论:我国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食堂能量和营养素供应状况有待改善,建议各地学校增加食堂动物性食物的供应,进一步落实学生营养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8.
目的:通过横断面调查,描述中国3—12岁儿童膳食补充剂的摄入现状,并讨论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中国7城市2农村3—12岁儿童1 806名,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一般情况,通过膳食补充剂频率调查获得其摄入情况。 结果:家庭人均月经济收入高(P=0.001)、喂养人认为孩子体重偏低(P=0.024)、认为孩子营养状况不好(P=0.023)、每周外出就餐多(P<0.001)、父亲文化程度高(P<0.001)、母亲文化程度高(P<0.001)的儿童更容易使用补充剂。 结论:补充剂使用与儿童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喂养人对儿童健康的认知有关。应加强健康教育,建立对儿童健康和对营养素补充剂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测定不同蔬菜品种的木聚糖含量,分析不同蔬菜品种木聚糖含量的差异,为蔬菜高值化加工及人们对蔬菜木聚糖膳食纤维精准补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方常见41个蔬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酸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蔬菜木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蔬菜品种木聚糖的含量差异显著,41种蔬菜品种中,每100g新鲜原料木聚糖含量排名前3的分别是豌豆(2.37g)、蚕豆(2.19g)、甜玉米(1.86g),其他蔬菜品种木聚糖含量均小于1.6g。根据食用器官蔬菜木聚糖含量平均值排序:花菜类>果菜类>茎菜类>食用菌类>根菜类>叶菜类。结论:补充蔬菜木聚糖膳食纤维,优选果菜类中的豆类。  相似文献   
160.
目的:了解北京市6~13岁儿童维生素A营养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北京市982名6~13岁儿童进行调查,分析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食物种类、视黄醇活性当量摄入量、血生化指标、体格等指标的关联。结果: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和边缘缺乏率分别为0.10%、10.5%;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平均需要量的比例为71.6%(以视黄醇活性当量计);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年龄、BMI、血红蛋白水平、铁蛋白水平、蔬菜摄入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超敏C反应蛋白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北京市6~13岁儿童维生素A整体缺乏率较低,但仍有部分儿童处于边缘缺乏状态。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按视黄醇活性当量计算不能满足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的风险高,蔬菜摄入量可能是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