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38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显微术研究ConA与巨噬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细胞骨架微丝组装的变化,实验证明ConA与膜受体结合后巨噬细胞内微丝含量增多,并且与ConA的浓度有关。荧光显微镜下还可见细胞面积增大。本实验成功地用流式细胞术定量研究活细胞内细胞骨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2.
嵌入紫膜碎片的BLM系统在不同离子强度的介质中产生不同的光电位信号。本文通过在介质中加入离子载体或离子通道剂对紫膜的光电响应信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光电位信号的差异主要是由紫膜的非质子离子的迁移引起的。与紫膜的质子跨膜迁移相比,这种非质子离子迁移也是由光驱动的,随介质的离子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强,但它的迁移速率更快,且产生反向的光电位。用通常方法所获得的光电位信号主要是这两种迁移信号的迭加。三价阳离子(La~(3+))可使紫膜质子泵反向并能抑制质子的吸收,但它似乎并不参与紫膜的非质子离子迁移。  相似文献   
23.
菜豆叶片衰老期间叶绿体被膜膜脂与脂肪酸组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4.
小脑皮层在兔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伯仪  魏顺光 《生理学报》1991,43(2):103-112
以音调结合气流刺激兔角膜的训练建立瞬膜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率刚达90%,连续出现三组的学习初始阶段,电解损毁小脑半球第六小叶皮层使 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和瞬膜条件反射消除,但不影响“非条件”反射,而在经一周巩固训练的动物,损毁小脑皮层上述区域不发生影响。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在学习初期和记忆巩固时期也有所不同。在学习后期,D-I 核的细胞自发电活动频率减低,和在学习初期与损毁小脑皮层后的频率变化相似。实验结果表明:在瞬膜条件反射过程中,以小脑皮层为主导,对瞬膜条件反射的产生和D-I 核的学习相关性电活动具有调制作用。随着记忆巩固过程,D-I 核脱离皮层的控制而发展成为这一学习模式的记忆痕迹基础部位。  相似文献   
25.
呼吸链底物和抑制剂对线粒体内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PH和ANS标记大鼠肝线粒体内膜,以稳态荧光偏振法,研究了呼吸链底物和抑制剂对内膜流动性的影响。1.苹果酸+谷氨酸、琥珀酸分别为底物,均能引起内膜流动性增加。2.琥珀酸对含心磷脂的脂质体的膜流动性无影响。3.在鱼藤酮存在的条件下,苹果酸+谷氨酸对内膜流动性的增加作用消失,但琥珀酸的作用仍然存在。有氰化钾时则琥珀酸的作用消失。4.不论外加底物存在与否,鱼藤酮使内膜的流动性下降,而氰化钾则使之增加。抗霉素A亦可使内膜的流动性增加。上述结果表明:线粒体内膜流动性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电子沿呼吸链传递使线粒体内膜流动性增加,这种变化可能与呼吸链成分的氧化还原态有关。  相似文献   
26.
应用一交变电场(正弦波,500KHz,175—225V/cm),分别将裸大麦(正常或正常与黄化)、蚕豆、烟草的叶肉原生质体在一定间隔、平行的两电极间排列成串。再附加单个的方波脉冲(10—40μs,800V/cm,因不同的材料而异),以诱导相邻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逆击穿而形成融合。上述正弦波和方波脉冲均由自制的细胞融合仪发生。在本实验条件下,融合率可达50%以上,并探讨了方波脉冲讯号以及其它有关的条件对于融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生长在不同季节的菠萝叶膜脂脂肪酸的配比存在着明显差异;随着大气温度的下降,18:1含量显著减少,18:2和18:3含量增加。不同品种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致害低温破坏了膜脂,使较不抗寒品种的16:0含量增加,18:2和18:3含量减少;较抗寒品种这种变化则较不显著。适当低温锻炼能改变膜脂脂肪酸的代谢过程,16:0和18:1含量减少,18:3含量增加。当处于更低温度时,除了16:0和18:1继续减少外,有一部分18:2也脱饱和而转变为18:3。因之明显地增加了膜脂中18:3的含量和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从而有利于抗寒性的提高。而品种间的抗寒性差异亦是在此低温期间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8.
用具有LpDH活性,但不能分化植株的烟草冠瘿瘤B 6 S 3为亲本的原生质体,和与之有相反特点的正常烟草xanthi品科叶肉原生质体间融合,由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形成了愈伤组织并再生了植株。对56株叶片的LpDH活性电脉分析表明,有75%植株含有不同程度的LpDH活性,即能合成章鱼碱。随植株发育成长,一些植株的LpDH活性有减弱或丢失现象。但叶片形态具有双亲部分特征,表明烟草冠瘿瘤的LpDHT活性标记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转移 到烟草xanthi细胞中。  相似文献   
29.
通过Na_2~(51)CrO_4在肿瘤细胞膜内外的分布比值的测定,观察了激光血卟啉衍生物(简称HPD)对小鼠S-180V肿瘤细胞膜通透性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1)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对肿瘤细胞摄取HPD的动态过程作了观察。选择了实验所需的合适HPD浓度和作用时间,并观察到细胞悬液中血清蛋白能阻抑细胞对HPD的摄取。(2)在氦氖激光照射后即可观察到含有HPD的肿瘤细胞膜外~(51)Cr/膜内~(51)Cr的比值明显增加,而单照激光或单加HPD两组的~(51)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3)上述的~(51)Cr比值变化随着照后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大。与此同时细胞形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细胞死亡率也逐渐增加。说明除了原初的光敏反应外,还有继发的细胞损伤。(4)细胞悬液中血清蛋白的存在虽然对激光血卟啉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所减弱,但在这样条件下的光敏反应比较接近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常用未经丙酮固定的、由丁酸和巴豆油激活的B95-8细胞或P3HR-1细胞为靶细胞,检测人血清中EB病毒IgA/MA抗体以早期诊断鼻咽癌,效果良好。但由于B95-8细胞含有多种EB病毒抗原,不能用丙酮固定,需多次离心沉淀,在浮悬状态下检测,技术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