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福州地区桑白蚧发生动态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白蚧在福州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在寄主枝干上越冬.越冬代(第4代)一雌虫产卵量多的达278粒.少的36粒,平均171粒,比第2代产卵量多2.6倍.比第3代多4.5倍.药剂防治试验结果,在2龄幼蚧高峰期,用25%扑虱灵可温性粉剂15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和95%机油乳剂50—1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用25%扑虱是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酒幼蚕触杀试验和喷洒桑叶喂蚕胃毒试验结果.对幼蚕安全.用扑虱灵防治桑树上的桑白蚧,对养蚕业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2.
本文报告了用SephadexG—100柱层析法纯化样品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纤溶酶组成成分的分子量的研究结果。经柱层析分离的纤溶酶电泳测定分子量结果为11条带,分别为68,000、49,000、42,000、41,000、36,000、29,000、27,000、26,000、25,000、21,000和12,000。而纤溶酶的主要组分集中在21.000与42.000之间,为其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73.
瘿孔象属一新种(鞘翅目:象虫科,花象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元清 《昆虫学报》1993,36(1):74-76
在北京动物园,有一种俗称木黄瓜树的枝条,被一种象虫幼虫寄生,形成桃核大小的虫瘿,成虫羽化后凿一圆孔钻出。这一奇特的现象早已引起游人的注意,但可惜一直鉴定不出其学名。已故赵养昌教授对此潜心研究多年,收集了文献资料,认定为新种,但是没能成文发表即逝世。为纪念他在我国象虫分类研究的成就,特将此虫命名为赵氏瘿孔象。  相似文献   
74.
侯磊  任毅华  卢杰  薛会英 《生态学报》2023,43(6):2348-2356
为了解雪被覆盖对青藏高原高寒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选取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研究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雪被厚度0、10、20、30 cm下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雪被增厚,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钾含量显著升高(P<0.05)。雪被增厚对线虫群落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以及成熟度指数、线虫通路比值(NCR)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NCR值有升高的趋势。雪被增厚使刺嘴纲(Enoplea)及食细菌性线虫的相对丰度增多,同时使20 cm和30 cm雪被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的最关键的3个土壤环境因子。研究表明雪被厚度会对青藏高原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线虫群落产生影响,雪被增厚意味着较为稳定和温暖的土壤环境,利于土壤细菌数量增加,继而利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及钾的释放,为刺嘴纲及食细菌性线虫的增多提供了资源与环境条件。目前仍需对青藏高原地区土壤进行系统调查,以更深入的了解该生态脆弱区土壤线虫分布及其响应环境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5.
76.
【背景】废旧塑料聚乙烯因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不易被自然降解而形成长期污染。【目的】探究聚乙烯泡沫塑料对大麦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大麦虫作为降解聚乙烯泡沫塑料的昆虫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选用常见的泡沫塑料(聚乙烯),采用4种不同的饲喂方式T1 (麦麸)、T2 (泡沫塑料)、T3 (泡沫塑料+麦麸)、T4 (不饲喂)进行驯化,处理30 d后对大麦虫进行解剖,取肠道内容物于LB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将富集培养后的菌液加入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唯一碳源的LCFBM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对PE塑料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结果】取食泡沫塑料30d后,与单一饲喂PE相比,麦麸和PE混合饲喂后大麦虫幼虫的存活率为76%。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虫粪组分中主要官能团中峰值明显变化,表明PE长链有断裂现象,并从肠道中分离得到3株可以对PE薄膜边缘造成明显侵蚀的菌株。【结论】大麦虫可取食并消化PE塑料,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对PE塑料的降解起到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塑料污染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毒力水平和田间防治效果,为科学使用氰氟虫腙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在室内测定了氰氟虫腙与4种常用杀虫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和茚虫威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及LC90值,以及LC90浓度的这些杀虫剂对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medium lethal time, LT50)值。采用人工喷雾方法测定了玉米田中22%氰氟虫腙悬浮剂(6.6 g/667 m2)、22%氰氟虫腙悬浮剂(17.6 g/667 m2)、5.7%甲维盐水分散剂(1 g/667 m2)和150 g/L茚虫威悬浮剂(2 g/667 m2)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结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供试的5种杀虫剂中氰氟虫腙对草地贪夜蛾3和6龄幼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分别为2.64和4.3...  相似文献   
78.
研究结合形态学与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外寄生于三种不同宿主(鲢、鳙与麦穗鱼)的眉溪小车轮虫Trichodinella myakkae(Mueller, 1937)?rámek-Hu?ek, 1953进行了附着盘特征量化的种内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眉溪小车轮虫三种群(鲢种群、鳙种群与麦穗鱼种群)在虫体直径方面的P值为0.136(P>0.05),在附着盘直径、齿环直径和齿体纵长三方面的P值分别为0.009、0.000与0.000(P<0.01);三种群在齿环直径/虫体直径方面的P值为0.000与0.004(P<0.01)。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虫体直径、附着盘直径、齿环直径与齿体纵长两两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缘膜宽与附着盘中其他结构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除虫体直径外,三种群在附着盘直径、齿环直径、齿体纵长,以及齿环直径/虫体直径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鲢种群是最大的种群;相关性研究表明,虫体直径主要受附着盘直径的影响,反之亦然;齿环直径主要受齿体纵长的影响,反之亦然;齿体数主要受附着盘大小所影响;缘膜宽则不受附着盘相关结构...  相似文献   
79.
核纤层蛋白B1(nuclear lamina protein B1,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通过敲低LMNB1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利用siRNA在肝癌细胞中敲低LMNB1,Western blotting检测敲低效果,使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assay,TRAP)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变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其端粒长度变化。并通过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其生长,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利用慢病毒系统构建稳定敲低LMNB1的HepG2细胞,检测其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变化,采用SA-β-gal衰老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通过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对肿瘤后续的组化染色,SA-β-gal衰老染色,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其对成瘤性的影响。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寻找LMNB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分期、病人生存期的关系。HepG2和Hep3B中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和裸鼠成瘤实验证明稳定敲低LMNB1后端粒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端粒长度缩短,细胞发生衰老,此外细胞成瘤性降低,Ki-67表达降低,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LMNB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且与肿瘤分期和患者生存相关。LMNB1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其有望成为评估肝癌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和精准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外基质刚度变化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基于成功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并制备不同刚度(0.7 kPa、40 kPa)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底,将大鼠原代NSCs于不同刚度基底上培养。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1(piezo type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component 1,Piezo1)shRNA质粒转染NSCs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双皮质醇(doublecortion,DCX)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组织及NSCs细胞中Piez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0.7 kPa基质刚度组相比,40 kPa基质刚度组中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Piezo1蛋白表达量上升。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组织Piezo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sham)组。40 kPa基质刚度条件下沉默Piezo1后,DCX阳性细胞数减少,而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制研究发现,沉默Piezo1导致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下降。重组纤连蛋白逆转了Piezo1 shRNA对NSCs分化的影响,即DCX阳性细胞数增加,而GFAP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 综上可见,硬基底刚度通过促进Piezo1蛋白表达,上调IV型胶原及纤连蛋白表达,从而调控NSCs细胞分化。本研究为基于生物材料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