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及其c-Jun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单侧一点注射大鼠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compacta,SNc),特异性毁损DA能神经元;术后1d、7d、14d、21d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发行为学观察、电镜、尼氏染色观察中脑VTA神经元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ABC观察其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及c-Jun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Western blot观察c-Jun蛋白表达。结果APO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及电镜见PD大鼠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TH )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学改变。APO诱导的旋转实验≥7转/min,VTA毁损侧c-Jun表达。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APO能诱导6-OHDA 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其强弱可能与TH 神经元数量直接相关;c-Jun表达与DA能神经元毁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迟国梁  徐涛  王建武 《生态学报》2007,27(4):1524-1529
研究了已经交配与未经交配的平腹小蜂在羽化后不同时间对中间寄主柞蚕卵信息记忆的持效性,比较了经学习训练与未经学习训练的平腹小蜂在不同时间对其自然寄主荔枝蝽卵和中间寄主柞蚕卵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交配过的平腹小蜂在大量羽化后96h检验柞蚕卵的时间和数量都显著增多,而未经交配的平腹小蜂在此时搜索寄主的时间也显著延长,说明平腹小蜂在此时对柞蚕卵信息的记忆开始明显减弱。经学习训练的和未经学习训练的平腹小蜂在大量羽化后96h对荔枝蝽卵的第一选择数和刺卵数都明显提高,并且前者较后者在各个时段对荔枝蝽卵的第一选择数、检验卵数以及刺卵数都多,说明经学习训练的平腹小蜂对荔枝蝽卵的趋性较高,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受柞蚕卵信息的干扰逐渐减小,对荔枝蝽卵的学习效果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制备发病过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肾脏和主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8周龄SD大鼠高脂、高糖饮食一个月后给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于成模后4周及8周观察血管功能指标和肾脏功能指标,并对肾脏和血管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于成模后4周及8周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肾功能改变和血管功能改变。肾脏光镜下见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水肿,管腔内有大量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肾盂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动脉血管电镜下见内皮细胞局部损伤严重;内皮细胞与内弹力板连接处空隙增加等。结论用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可成功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4周及8周后观察肾脏及大血管相继出现病变,是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胸部大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12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大血管造影资料,以临床手术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图像分析。结果CT能够显示主动脉、肺动静脉的结构,可以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大血管病变,诊断准确率100%。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是胸部大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5.
2021年5月在广西隆林县者浪乡坡合村(105°13′27″ E,24°44′58″ N)采集到5号两栖动物标本,经形态特征比较,与腹斑掌突蟾(Leptobrachella ventripunctata)相似;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12S rRNA基因片段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此次采集到的掌突蟾属标本与腹斑掌突蟾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后验概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腹斑掌突蟾的遗传距离为0.7% ~ 0.9%,远小于掌突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4.4% ~ 23.4%)。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比较,鉴定此次采集的掌突蟾属标本为腹斑掌突蟾,为广西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式,采用Wright’s、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肾、中肾、脾和肝组织印片进行染色,了解其发生的具体组织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且这些细胞系的发育均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阶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比例及染色特征,发现原始阶段的血细胞体积较大,其中原始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18.90±1.59)μm×(16.32±0.70)μm,在4种组织中原始阶段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头肾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0.64%和0.59%,原粒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分别在中肾和脾中比例最大,在肝中少量存在,此外在各组织印片中均发现血栓细胞的存在,在肝中发现巨噬细胞。因此头肾、中肾和脾是齐口裂腹鱼的主要造血组织,少量细胞在肝中产生。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除原始粒细胞PAS染色阴性外,其他阶段均呈阳性,且阳性随不断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的单核细胞,PAS阳性逐渐增强;而SBB染色发现,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未成熟的细胞染色程度不一致,成熟的细胞阳性染色最为强烈。在红细胞系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而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仅出现由大变小的过程,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还出现了染色质固缩和血红蛋白增加。  相似文献   
107.
佩妃延腹榕小蜂是一种与鸡嗉子传粉榕小蜂同步寄生于接收期榕果的非传粉专性寄生蜂。为探索佩妃延腹榕小蜂寄主定位机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雌蜂触角感器的类型、分布和超微形态。结果显示:佩妃延腹榕小蜂雌蜂触角呈膝状,长775.50μm±38.39μm,由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组成的鞭节构成。触角上共发现5种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Ⅰ型和Ⅱ型)、多孔板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型乳突状感器。其中,刺形感器Ⅰ和多孔板形感器是其主要感器,前者集中分布于鞭节的第4~第8鞭小节,后者分布于第4~第11鞭小节。结合触角感器的形态、分布和佩妃延腹榕小蜂的产卵行为,对各触角感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黄芪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黄芪多糖对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450尾健康的齐口裂腹鱼[体重(6.98±0.43)g;体长(9.11±0.25)cm]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C1、C2、C3、C4、C5),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C1、C2、C3、C4、C5组分别投喂在等氮等能(蛋白质含量38.29%,能量15.73 mJ/kg)的基础料中分别添加0、0.02、0.04、0.06、0.08%的黄芪多糖制成5种试验饲料,养殖齐口裂腹鱼50d。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黄芪多糖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均显著低于黄芪多糖添加组(P<0.05),而饵料系数(FCR)则显著高于黄芪多糖添加组(P<0.05)。当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试验鱼的WGR、SGR、PER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10.31%、1.86%/d和182.07%),FCR最低(1.4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以WGR、SGR、PER、FCR为指标,利用直线和抛物线回归分析表明,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最佳时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5%—0.074%;对齐口裂腹鱼机体组成分析表明,黄芪多糖对鱼体粗灰分和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6%时机体粗蛋白最高,但与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无明显差异(P>0.05);粗脂肪含量在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最高,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未添加黄芪多糖组血清免疫酶活性显著低于黄芪多糖添加组,齐口裂腹鱼血清免疫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黄芪多糖的增加而增强。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最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黄芪多糖添加水平0.06%时最大;黄芪多糖添加水平应在0.06%—0.08%时,溶菌酶(LSZ)、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趋于稳定。这说明黄芪多对齐口裂腹鱼的生长和免疫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最佳时黄芪多糖添加水平为0.04%—0.074%。  相似文献   
109.
养殖齐口裂腹鱼外周血细胞显微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殖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外周血经瑞氏染色液染色,可鉴定出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一些未成熟的红细胞和少量进行无丝分裂的红细胞,未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还可观察到3个阶段的嗜中性粒细胞:中性晚幼粒细胞胞体为圆形或近圆形,胞浆呈淡粉红色,量丰富,其中含有较多红色的细小颗粒,胞核呈肾形;中性杆状核粒细胞胞核较中性晚幼粒细胞的凹陷更强,呈"S"、"C"等形状;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占多数,胞体近圆形,核至少分成两叶,多达五或六叶.血栓细胞呈圆形、近圆形、梨形、纺锤形、杆状等多种形态,一个或多个聚集在一起.外周血细胞中,血栓细胞体积最小、数量最多,单核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10.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省的方头泥蜂科Crabronniae、大头泥蜂亚科Philanthinae、节腹泥蜂属Cerceris 1新种:褐节腹泥蜂Cerceris rubigin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