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模型的血流变及相关调节因子的状态。方法: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建立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测定大鼠造模三周、自然恢复一周时的血流变和血浆TXB2、PGF1a。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三周150/s、38/s、10/s、5/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均显著升高(P<0.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01),红细胞压积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XB2显著升高(P<0.001),6-keto-PGF1a显著降低(P<0.05),TXB2/PGF1a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大鼠第四周150/s、38/s、10/s、5/s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仍显著升高(P<0.001或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P<0.001);红细胞压积与变形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XB2和TXB2/PGF1a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a显著升高(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大鼠存在血液高粘和血栓易形成状态,恢复期血液高粘同时伴有扩血管因素的加强。提示肝郁脾虚证有血流...  相似文献   
7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多种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后肝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脾切除是否抑制了肝癌的发生进程。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案统计室检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之间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HBV/HCV)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例2300余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影象学检查结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脾切除手术史。采用病例对照,按年龄、性别两个指标进行1:1配对,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HCC将其分为合并HCC组(组1),未合并HCC组(组2),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ALB、AST、TP、ALP、GG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ALT、TBIL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知,AST、ALP、GGT异常升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而行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明显降低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仅为无手术患者肝癌发生危险性的57.1%(OR:0.571,95%CI:0.394~0.825)。...  相似文献   
73.
每搏量变异度是动态的容量监测指标.机械通气患者心肺的相互作用是每搏量变异度的产生基础,通过动脉压力波形分析技术可以进行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能够准确预测容量治疗反应,与静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相比,对于优化心输出量和组织氧供更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每搏量变异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不能用于自主呼吸和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其影响因素,结合其他的指标和方法指导容量治疗.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技术,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行PVA颗粒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以来34例采用PVA颗粒栓塞的大咯血病人的术后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止血情况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为一次性栓塞成功,术后随访时间长迭36个月,随访率达100%.除一例肺癌病人因咯血死亡外,未发现复发性咯血.术后病人出现胸部疼痛症状,短期内对证治疗可以缓解.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VA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究seldinger技术经相应改良后能否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犬股动脉的动脉鞘管置入.方法:30只犬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n=15)应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进行右侧股动脉鞘置入,对照组(n=15)采用股动脉切开法行动脉鞘置管,比较两组右股动脉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出血量和血肿发生率.结果:右股动脉穿刺成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试验组100% vs 对照组93.3%),置管时间和出血量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97 1.06 分钟vs7.30 2.35分钟,7.47 4.89ml vs 20.13.9ml),试验组两例发生小血肿,对照组无血肿发生.结论:改良seldinger技术可安全简便地应用于犬股动脉鞘的置入.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应用α-干扰素(IFN-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脾功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亢进患者采用IFN-α利巴韦林治疗.IFN-α1MU,隔日一次,皮下注射,两周后对耐受良好的患者,将IFN-α量增加至2MU,以后如能够耐受,则每4周增加1MU,直至5MU,如不能耐受增加剂量,则按原剂量治疗,疗程一年.利巴韦林开始剂量600mg/d,如能耐受逐渐增加至900~1200mg/d,不能耐受按原剂量治疗,疗程一年.观察基因型、血常规、肝功能、HCV-RNA及不良.结果:14例患者,8例为基因1b型;6例为基因2a型.12例患者完成一年疗程.8例出现病毒学应答,应答率66.7%,HCV-RNA平均下降3.6±1.7log10,SVR33.3%,肝功能复常率75%,白细胞、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不良事件发生.1例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正常,PAIg-G明显下降.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选择小剂量IFN-α合利巴韦林逐渐加量治疗方案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至今还没有完全被阐明.对脑微循环的研究表明,位于皮层内的微动脉的舒张代表着神经-血管偶联过程中的最初血流响应机制.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介导微动脉舒张的最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讨NO在微动脉舒张过程中作为关键因子的作用,本文开展了基于大脑功能柱水平,由功能刺激产生的NO在神经-血管偶联过程中扩散动力学的时空模式的仿真建模研究.在大脑功能柱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NO扩散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清晰地阐述了由功能刺激产生的NO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扩散过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由功能刺激产生的NO,其扩散主要被限制在功能柱内.因此,NO作用的影响区域也就被限制在功能柱内.在时间维度上,NO信号大约维持1s左右.本研究从四维时空角度探讨由功能刺激产生的血管舒张因子的响应模式,为最终阐明神经-血管偶联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永久性脑缺血模型.方法 对Koizumi和Zea Longa模型构建方法 加以改进.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进行模型制作和模型缺血的评价,采用2,3,5-氯化三苯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来计算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 大鼠MCAO模型制作成功率为95%;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3级百分率为95%.结论 实验所采用的改良术式构建大鼠MCAO模型具有稳定性好、可重复率高、操作简便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为基于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开展的下游相关实验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黑木耳多糖(APP)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20d,每天1次,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671)作为阳性对照,20d后实施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60min后复灌,复灌24h后进行Longa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复灌48h后用TUNEL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凋亡,测定脑组织线粒体内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判断氧化应激水平。结果:黑木耳多糖能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减小脑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元凋亡,并且能够使缺血复灌脑组织线粒体ROS生成显著减少。高剂量AAP组的凋亡神经元数量、ROS生成量和阳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黑木耳多糖能够对抗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保护作用和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有关,并优于银杏叶提取物。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的130例HBV相关性肝癌选自于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所收治,所有患者均行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记录其生存情况,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130例患者随访截止时,死亡58例,存活72例,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年生存率为82.31%,2年生存率为55.38%;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血清AFP、Child-Pugh分级、腹腔转移、门静脉癌栓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最大直径、血清AFP、Child-Pugh分级、腹腔转移、门静脉癌栓是影响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病患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