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81.
目的探讨复方清下汤对脓毒症大鼠肺组织ICAM-1及AQP-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减轻肺损伤机制。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假手术组(SHAM组),SHAM组只翻动盲肠,不做其他处理;(2)脓毒症肺损伤组(模型组),以盲肠结扎穿孔诱发ALI模型;(3)盲肠结扎穿孔+复方清下汤组(造模后立即灌胃给药,造模后8 h再次灌胃1次,剂量:10 m l/kg);(4)盲肠结扎穿孔+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造模后立即静脉注射1次,造模后8 h再次静脉注射1次,剂量:0.2 g/kg)造模24 h后收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中AQP-1、ICAM-1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上述蛋白mRNA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 estern-b lotting法检测ICAM-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而AQP-1则表达明显降低(P〈0.01);RT-PCR法检测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表达结果基本一致。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细胞因子I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AQP-1表达上调(P〈0.01),抗生素及中药处理组2组检测数据相近。结论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时细胞因子ICAM-1过度表达而AQP-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造成脓毒症肺损伤的重要原因;复方清下汤处理的动物模型肺损伤减轻的同时ICAM-1和AQP-1表达变化,提示它可能通过调控ICAM-1和AQP-1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2.
LBP/CD14系统及其与内毒素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组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ET)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即LBP/CD14系统:包括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细胞表面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LBP是ET的重要载体蛋白,mCD14是单核/巨噬细胞等CD14^+细胞表面的内毒素受体,sCD14则是调节内皮细胞等CD14细胞的重要介质。LBP/CD14系统能明显提高各种细胞对ET的敏感性,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4.
摘要 目的:探讨抗炎合剂对脓毒症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体重22~25 g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脓毒症模型)、抗炎合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脓毒症模型,模型组、抗炎合剂组在造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抗炎合剂(Anti-inflammation mixture,AIM)对大鼠进行干预。正常组:正常进食饮水;假手术组:假手术前每天给予生理盐水(1.4 mL/100 g),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第4日行假手术;模型组(CLP组):CLP术前给予生理盐水(1.4 mL/100 g),每天1次,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第4日CLP;抗炎合剂组:CLP术前给予中药抗炎合剂(1.4 mL/100 g),每天1次,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 mg/kg)每日1次,连续3日。第4日行CLP;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小时行标本采集,采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组织损伤情况,同时检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相比,CLP模型组小鼠的心肌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而抗炎合剂组相较于CLP模型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相比,CLP模型小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01),而中药抗炎合剂组TNF-α、IL-1β水平相较于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此外,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SIRT1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抗炎合剂显著提高SIR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抗炎合剂可能通过提高SIRT1的表达,抑制CLP脓毒症小鼠的炎症反应,进而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8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脂氧素A4(LXA4)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脓毒症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28 d内是否发生MODS将其分为MODS组(n=41)和非MODS组(n=99)。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LXA4、MMP-9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XA4、MMP-9对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本次纳入的14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内共有41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29.29%(41/140)。MODS组血清LXA4水平低于非MODS组,MMP-9水平高于非MODS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与合并高血压、脓毒症病程、存在休克、年龄、合并糖尿病、存在细菌感染、APACHE I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SOFA评分、存在低血钙、PCT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MMP-9偏高、脓毒症病程偏长、LXA4偏低、APACHE II评分偏高、PCT偏高、SOFA评分偏高、存在休克、合并糖尿病、存在低血钙、合并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为危重、存在细菌感染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LXA4、MMP-9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21和0.898,联合检测的效能优于单独检测。结论:脓毒症并发MODS患者血清LXA4下降,MMP-9升高,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并发MODS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年龄、休克、脓毒症病程、低血钙、APACHE II评分、疾病严重程度、SOFA评分、细菌感染、合并糖尿病、PCT、LXA4、MMP-9、合并高血压均是脓毒症患者发生MODS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6.
内皮细胞与脓毒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磊  汤耀卿 《生命科学》2005,17(3):236-239
血管内皮细胞是凝血启动和炎症反应激活过程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而脓毒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严重全身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及凝血机能障碍。因此,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发展恶化的中心环节。更好地理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于脓毒症治疗的探索及对预防多器官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转运蛋白3(IFITM3)在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系的脓毒症模型中的表达以及胆碱能抗炎模型中的表达。方法: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24、48、72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给予50μ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GTS-21以及同时给予100 n 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刺激细胞24 h后,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FITM3蛋白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IL-1β的方法验证脓毒症模型和胆碱能抗炎模型的建立。结果:(1)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2)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再给予50μM GTS-21,IFITM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01);而给予100 nMα-BGT后,IFITM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论: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IFITM3蛋白表达降低。给予胆碱能激动剂GTS-21后能够逆转LPS诱导的IFITM3表达的降低,给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α-BGT则能阻断这种现象。IFITM3有可能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并且参与了胆碱能抗炎通路抗炎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清内生吗啡(EM)动态变化,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EM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30例伴有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的患儿作为脓毒症组,30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作为SIRS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脓毒症组、SIRS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第1、3、6、9天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E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SIRS组、脓毒症组患儿的第1、3、6天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PCT水平逐渐降低,至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P0.05),而脓毒症组与SIRS组间血清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脓毒症组第1、3、6天血清EM水平均高于SIRS组(P0.05),第9天两组血清E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EM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至第9天降至SIRS组的水平(P0.05)。与SIRS组相比,第1天脓毒症组的CD3~+T细胞数量增多(P0.05),两组CD4~+、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中血清EM水平较高,有可能作为诊断脓毒症特异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9.
脓毒症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趋势,且住院费用极昂贵,并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已成为重症医学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研究表明,细胞内及细胞间多种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胆碱能抗炎通路等及其下游的分子都参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微小RNA(miRNA)作为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水平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而参与细胞的多种过程。miRNA可以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免疫反应,其不仅可以直接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还可作用于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其他关键分子而间接调控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研究miRNA在脓毒症中的调节作用,可能为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本文就参与脓毒症的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分子以及miRNA进行总结,以利于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为脓毒症的预防和治疗找到合理有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0.
目的观察脓毒症致大鼠急性肾损伤(AKI)中血清和肾脏组织中炎症介质的变化及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探讨脓毒症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CLP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Sham组除不结扎穿孔盲肠外,其余处理同脓毒症组。分别于造模后6h、12h和24h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肾脏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中NF-κB p65的表达,分析NF-κB p65核阳性率。结果与相同时间点Sham组比较,CLP组6h~12h大鼠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CLP组6h~24h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CLP组12h~24h大鼠肾脏组织中HMGB1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CLP组6h~24h大鼠肾小管中NF-κB p65核阳性率升高(P0.05~P0.01)。结论随脓毒症致AKI病程的延长,大鼠肾脏组织中TLR4和HMGB1mRNA表达和NF-κB p65核阳性率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LR4介导的炎症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