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部分称为接触系统,包括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XII因子和XI因子。以接触系统成分及激活产物分别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检测了其NF-κB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只有游离XI因子和激活的XI因子可以使内皮细胞NF-κB活性升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激活的XI因子能够进一步使内皮细胞的ICAM-1和细胞因子分泌显著增加(P<0.01)。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些观察结果提示接触系统可以直接活化血管内皮细胞,说明内源性凝血途径也参与了炎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内皮细胞微粒是活化或凋亡的内皮细胞表面释放的直径1μm的小囊泡。它是反映内皮功能的标志物。研究表明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内皮细胞微粒在炎症反应、凝血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方面能发挥有利和有害双方面的作用。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和内皮细胞微粒密切相关。该文将就内皮细胞微粒与脓毒症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血管内皮细胞层是一层半选择通透性屏障,可以调节血液中的液体、溶质和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在炎症刺激作用下,可通过旁细胞途径和跨细胞途径引起内皮通透性上升。旁细胞通路主要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细胞与外基质的黏着斑组成。炎症介质,如脂多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激活多种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主要包括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参与引发内皮屏障生化和结构改变,旁细胞通路开放,导致通透性上升。该文对上述蛋白激酶在微血管通透性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内皮祖细胞在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  汤耀卿 《生命科学》2008,20(2):225-230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出生后,可以在机体内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种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多种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疾病都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有研究显示EPCs参与炎性损伤修复,并且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和疾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EPCs。通过动员、迁移、归巢和分化等步骤修复内皮。炎症反应中受损组织释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与EPCs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途径调节内皮修复过程,这是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的主要调控机制。此外,EPCs还可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相邻的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目前,EPCs在炎症领域仅用于内皮炎性损伤和疾病预后评估,但是EPCs在心血管疾病和组织工程领域应用研究的成功,为EPCs在炎症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与脓毒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磊  汤耀卿 《生命科学》2005,17(3):236-239
血管内皮细胞是凝血启动和炎症反应激活过程中最重要的效应细胞,而脓毒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变化是严重全身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及凝血机能障碍。因此,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和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发展恶化的中心环节。更好地理解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于脓毒症治疗的探索及对预防多器官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是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为炎症介质的聚集和迁移提供了重要的场所,是放大炎症反应的前提条件。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1,HMGB1)是脓毒症晚期致死性的促炎介质,维持并延长了脓毒症病理过程。HMGBl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receptor,RAGE)对血管内皮细胞有重要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