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8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121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摘要 目的:探讨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骨强度及骨代谢水平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诊治的80例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和实验组(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各为40例。对比两组疗效、炎症细胞因子、骨强度及骨代谢指标,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横截面积(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SMI)、截面系数(Z)、皮质厚度(C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实验组治疗后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高于对照组同期,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治疗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DAS28)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枸橼酸托法替布片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应用于RA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可有效调节骨代谢水平,增强骨强度,降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摘要 目的:建立植入了骨修复材料小型猪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的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方法:将含骨修复材料的腰椎椎体骨组织标本进行分割暴露组织切面,梯度浓度乙醇脱水后经Technovit 7200 VLC光聚树脂浸润,经黄蓝光共同辐照进行光聚合包埋,借助硬组织病理切磨系统制备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结果显示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病理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能较好地显示骨的各种组织细胞结构,可清晰的观察到骨小梁的走向及连接情况。结论:研究建立了含骨修复材料骨组织标本病理组织切片制备方法,实现了含骨修复材料不脱钙骨组织病理切片的制备,经病理染色后实现了带植入物的组织学观察,为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动物试验研究提供了新的病理检测手段及组织学评价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对胸段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TFEI)药液扩散范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胸段TFEI用于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实施单次TFEI并分别注入不同容量含造影剂局麻药(A组:0.2 mL;B组:0.5 mL;C组:1.0 mL;D组:2 mL),CT扫描并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向头侧、尾侧及总扩散节段,造影剂在椎间孔、同侧椎旁间隙、同侧及对侧硬膜外间隙扩散情况,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评估注射前、注射后30分钟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头侧和尾侧扩散节段以及总扩散节段数,D组最多,A组最少(P<0.05);C组、D组造影剂扩散≥3个节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D组病例造影剂扩散至同侧椎旁间隙和对侧硬膜外间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仅A组37.1%的病例实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余各组均无选择性阻滞病例。注射后30分钟,C、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注射后24小时,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TFEI药液扩散范围随注射容量的增加而扩大,且在硬膜外倾向于头侧扩散,2 mL容量单次TFEI可阻滞3个以上的神经节段,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胸段TFEI行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重构、心室功能及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心电图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0只,将其鼠随机模型组、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假手术组大鼠给予只在冠状动脉处穿针,不进行结扎,其余步骤同其余3组,其余3组均进行动物模型构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均腹腔注射氯化钠注射液,硝酸甘油组腹腔注射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腹腔注射丹参注射液。对比4组大鼠的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心电图参数,对比4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左心室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结果:模型组的Ⅰ、Ⅱ、Ⅲ、aVL、aVF、V1、V2、V5、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较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高,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以上指标明显较假手术组高,模型组的的左室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较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低,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明显较假手术组低。模型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截面直径明显较假手术组、硝酸甘油组、丹参注射液组高,硝酸甘油、丹参注射液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截面直径、梗死面积明显较假手术组高(P<0.05),硝酸甘油组与丹参注射液组以上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丹参素注射液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重构、左心室功能及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心电图参数,可能与其可降低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78例气滞血瘀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39例患者实施短刺法针刺治疗,观察组239例患者行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肌电值(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疼痛因子水平[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关节活动度(左屈、左旋、右屈、右旋)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分级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坐位、直立位、前屈位、后伸位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因子PGE2、5-HT、SP水平低于对照组,β-E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屈、左旋、右屈、右旋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式呼吸训练联合短刺法针刺可提高气滞血瘀型LDH患者临床疗效,增强患者肌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同时通过调控疼痛介质水平,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具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08.
109.
一例智力低下患者7q~ 标记染色体的来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染色体显微切割、PCR技术构建的现有人类染色体特异性和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作为绘画探针,采用正向染色体绘画技术,结合染色体筛查方法,查明了一例7q~ 标记染色体患者的染色体附加片段来源于3q26→3qter。确定该患者的核型为46,XX,-7, der(7)t(7;3)(7pter→7q32::3q26→3qter)。应用这个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定标记染色体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0.
电击法介导的紫孢侧耳原生质体转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基因脉冲导入仪成功地将糙皮侧耳DNA导入紫孢侧耳单核原生质体内,获得了具有"锁状联合”特征的双核转化菌株T1,和T2。转化率为8.2×10-5,转化比为3.6%。酯酶同I酶分析结果表明,转化菌株除具有受体菌的酶带外,还存在供体菌的酶带,由此证明转化菌株确为紫孢侧耳和糙皮侧耳DNA重组的产物。转化菌株子实体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两菌株子实体均不释放孢子;T1。菌柄中生,T2成熟子实体菌盖中部易长出菌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