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5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是下丘脑分泌产生的神经激素,对脊椎动物生殖的调控起重要作用。为研究GnRH对奥利亚罗非鱼性腺发育的作用,构建了GnRHcDN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融合表达。利用RT-PCR方法从丘脑中扩增出长约400bp的目的序列GnRH基因,克隆至T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分析确认序列的正确性后将此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MAL-c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GnRH,并在大肠杆菌TB1中获得了高表达,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1.6%。菌体经溶菌酶裂解,制备无细胞抽提液,Amylose-sepharose柱层析后得到分子量为56kD单一条带的目的蛋白。目的蛋白经FactorXa酶切裂解,Amylose-sepharose过柱纯化后得到纯化的GnRH前体蛋白。以80μg/只的剂量4次免疫ICR小鼠,免疫小鼠可以检测到特异性针对GnRH前体蛋白的血清抗体应答,免疫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且加强免疫第5周后抗体效价为0.707±0.320,达到高峰值,说明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多肽设计合成技术建立了一个快速、高通量、自动化的多聚抗原肽微阵列分析平台.选取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包膜糖蛋白B和被膜碱性磷酸蛋白PP150,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尿素酶(Ure)β亚基为靶蛋白,分析筛选出优势线性表位序列,Fmoc法固相合成上述线形表位的多聚抗原肽(MAPs),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纯化后,用机器人点样仪按一定的矩阵排列形式点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2%的小牛血清封闭,塑料壳体封装制备成MAPs微阵列成品.随机抽样经质控血清鉴定后用于随机人群血清试验并与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筛选、合成并鉴定出4条MAPs.用该MAPs微阵列检测的Hp和HCMV阳性及阴性质控血清结果均与质控血清情况相符,120份随机血清检测结果与用重组抗原和病原微生物裂解物抗原包被的ELISA法检测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Ure-1、Ure-2和PP150三种MAPs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大于90%.MAPs微阵列片间质控试验结果变异系数小于7%,示重复性良好.MAPs微阵列是一种快速、高通量、自动化的分析平台,该平台在预防性疫苗的开发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具有对环境无毒、生物降解性能好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食品、医药、石油等工业领域及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该文对表面活性素的生产、结构、性质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细胞穿膜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穿膜肽是一类能携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短肽,其穿膜能力不依赖经典的胞吞作用。经过对天然存在的细胞穿膜肽的生物化学性质研究,已经逐渐掌握了细胞穿膜肽的一些共有特性,这类物质均为带有正电荷的长短不等的多肽片段,其中富含精氨酸、赖氨酸等碱性氨基酸残基,二级结构皆具有α-螺旋的空间构象。利用这些特性,目前已人工合成了穿透力更强、效率更高的穿膜肽PEP-1、MPG,并且成功地携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发挥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95.
生物活性肽自动查询预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昊  饶平凡 《生物信息学》2006,4(4):176-177,181
论述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快速从由蛋白酶模拟酶解蛋白质而产生的大量未知生物活性的系列肽中,预测有生物活性的肽,以实现生物活性肽功能的预测。主要建立了生物活性肽数据库,应用已有生物活性肽作为序列比对的标准,实行大量未知生物活性的系列肽自动无人值守的和已知生物活性的肽序列比对查询,以发现新物种中包括动物和植物的具有新的生物活性的功能肽。应用该软件系统AQS成功地预测并发现了造血细胞增殖肽、成骨细胞生长肽以及高血压押制肽。  相似文献   
996.
实验运用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观察了过氧化氢对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效应及甘丙肽(GAL)对氧化应激过程中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过氧化氢对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毒性效应。甘丙肽以及甘丙肽非特异性受体激动剂GAL1-11和甘丙肽受体2 (GalR-2)特异性激动剂GAL2-11能显著减少海马神经细胞在氧化应激过程中的损伤反应,这种效应可被GAL非特异性受体阻断剂M35阻断。实验提示GAL对氧化应激导致的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很有可能是由GalR-2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997.
多表位hCG嵌合肽(CP1和CP10)抗原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设计了CP1和CP10两种嵌合肽免疫原,它们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 hCG)3个线性B细胞表位(BCE)以及包括来自乙肝表面抗原和破伤风类毒素2个广谱性T细胞表位(TCE)的6个TCEs组合而成。编码CP1及其衍生物CP10的人工基因分别重组插入热诱导pBV221载体后,均能在大肠杆菌中以约占细菌总蛋白1%的比例被表达。在蛋白印迹试验中,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上显示约为16.5 kD分子量的CP1和CP10表达蛋白,能被抗各插入表位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识别。各表达蛋白可用制备性PAGE方法一步纯化,纯化产物均显示95%以上的电泳均一性,纯化得率可达到每升培养液1-2mg水平。以它们为抗原主动免疫小鼠,都能分别产生识别CP1或CP10和天然β-hCG的抗血清,并都能在它们的抗血清中检测到各插入抗原表位的抗体。hCG CPs的可获得性及其能诱导各表位抗体生成特征,有可能成为研制hCG抗生育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新的候选免疫原。  相似文献   
998.
重组线虫抗凝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具有抗凝活性的重组线虫抗凝肽(NAP)蛋白, 为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将pPIC3.5K-rNAP质粒转化毕赤酵母菌株GS115,筛选出阳性菌株后,用甲醇诱导表达。收集酵母培养上清,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通过测定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NR(血浆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率)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来验证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NAP的重组酵母菌株。重组NAP被分泌表达,其分子量比预计分子量(8.7KD)稍大,约为10KD左右,可能与糖基化有关。体外活性检测证实其有较强的抗凝活性。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线虫抗凝肽,可用于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预测的NDV F48E9强毒株和La Sota 疫苗株F蛋白优势表位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预测结果设计克隆了两个毒株F蛋白各4段表位区,分别将每个毒株的4段表位区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上进行了体外表达,鉴定得到4段多肽的大小分别是P1:8.0KD、P2:10.8KD、P5:13.5KD、P6:10.5KD。应用F48E9和LaSota特异性抗血清对表达各肽段进行了抗原性鉴定,P1、P2、P5、P6段均呈阳性反应,表明其中含有线性B细胞表位。其中F48E9 P5 (FP5)和La Sota P5(LP5)与血清反应时有明显差异。FP5和LP5与鸡IL-18成熟肽(m ChIL-18)蛋白以不同组合免疫SPF鸡,ELISA检测各组的免疫活性,结果发现FP5与m ChIL-18蛋白联合免疫组的抗体水平高于LP5与m ChIL-18蛋白联合免疫组、FP5、LP5单独免疫组;用NDV F48E9株攻毒结果显示FP5具有20%的保护率,说明P5段与F蛋白免疫原性相关,而LaSota P5不能抵抗强毒的攻击,证明该表位区域在两个毒株之间存在着免疫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00.
热胁迫下月季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肽质量指纹谱,对耐热性不同的月季品种热激处理后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与鉴定。双向电泳后,差异蛋白质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量10-30kDa、等电点5~6范围内,对耐热品种在高温下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点中选取3个进行肽质量指纹谱的分析,并检索不同的数据库进行蛋白质鉴定与功能预测,初步认为这些蛋白质点分别是eIF-SA、LEA蛋白和Hsp17.5。同时结合已报道其他植物中这3种蛋白的功能,对月季耐高温生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