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潘佳  刘丽 《生物磁学》2011,(2):341-343
目的:研究体表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0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0例予以多潘立酮10毫克,三餐前半小时口服;观察组予以多潘立酮10毫克,三餐前半小时口服,同时予以体表胃肠起搏,2次/日,每次45分钟,共2周,采用8导联胃肠电图仪记录患者空腹及进食后的胃电活动,及应用钡条行胃排空试验。分别于治疗前后对其症状、胃肠电图、胃排空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经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胃肠起搏治疗后正常胃电节律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实验组胃排空率较对照组改善。结论:体表胃肠起搏联合多潘立酮可显著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症状、胃电图参数、胃排空情况.  相似文献   
102.
感染病学新发展时期的省思:转折还是腾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感染病学界的疾病谱呈现出独特的景象。重大传染病中的乙型肝炎持续性下降,最新的全国流调已经显示HBsAg携带率为7.18%,处于持续下降中;HIV新发病例正以隐蔽的方式持续增长;结核病的发病率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持平,维持在107/10万的高水平。在这种喜忧参半的大背景下,SARS、甲流以及手足口病则间歇性地发出振聋发聩的强音符,使感染病学界出现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一时间不仅仅与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科学家重新关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其他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专家无不开始涉足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但也有人认为感染病时代即将结束而进入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3.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在食管癌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胃肠富集Kruppel样因子(GKLF)是一个新近发现的真核锌指蛋白,它在胃肠道表达丰富,其表达与细胞生长停滞有关联.用半定量的RT-PCR的方法,比较了食管鳞癌病人癌组织和正常粘膜的GKLF表达.17例食管鳞癌病人均检测到GKLF mRNA的表达,其中14例癌组织中GKLF表达比临近正常组织减少.人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中GKLF的去血清诱导作用明显,而在一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中该诱导作用减弱.对EC9706细胞GKLF cDNA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编码区未发生突变.结果证实,食管鳞癌中GKLF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阐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细胞在蝘蜓及蓝尾石龙子胃肠胰系统各段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5-HT-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消化道及胰腺的5-HT细胞.结果在蝘蜓胃肠胰系统各段均检测出5-HT细胞;而蓝尾石龙子只在消化道各段分布5-HT细胞,胰腺中未发现阳性细胞.5-HT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消化道都以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空肠部位分布密度最低,但其分布类型各不相同.两种爬行动物消化道5-HT 细胞的形态多样,从整个消化道看两者大体都有椭圆形、梭形、纺锤形、烧瓶形、楔形、锥形细胞.不同形状5-HT 细胞分布于消化道不同局部,且其组织学分布特点亦有一定差别.蝘蜓胰腺5-HT 细胞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细胞间,呈椭圆形和锥形.结论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HT细胞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分布存在着较多共同点,体现了两者消化生理的相同点;同时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HT细胞的分布型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05.
基孔肯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3月,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实验室首次从2名斯里兰卡回国的劳务人员血清标本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这2名旅客中的1人在通过机场红外线体温测量仪时被发现体温异常,出现发热、结膜充血、面色潮红等症状,经实验室诊断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人感染CHIKV.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大连市旅顺口区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用^14C呼吸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普查门诊胃镜检查患者H.pylori感染情况,H.pylori感染率用百分数表示,并用人口年龄构成比例调整。结果大连市旅顺口区门诊胃镜检查患者H.pylori总感染率为52.10%,男性人群感染率为53.86%,女性人群感染率为50.01%,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H.pylori感染率在40—50岁最高(54.20%),市区与农村间H.pylori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ylori感染随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市区低于农村。防治H.pylori感染应从儿童期开始。  相似文献   
107.
Cajal细胞与胃肠起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存在于胃肠平滑肌内的Cajal间质细胞(ICC)与胃肠道运动的发生和控制密切相关。ICC可自发激活并产生节律性去极化慢波(SW),经由ICC形成的网络传向平滑肌细胞,并向远端扩布。平滑肌细胞缺乏产生SW活动的必要离子基础,但对于由ICC传来的SW产生反应,使SW增强或诱发动作电位和收缩活动。因此,ICC不仅是胃肠SW活动的起搏者,也是SW的传播者,同时对神经递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影响平滑肌收缩起着居间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摘要 目的:探讨神阙穴贴敷联合益生菌对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益生菌治疗)和研究组(51例,神阙穴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清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促胃液素(GAS)、促胃动素(MTL)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生长抑素(SS)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7 d后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更低(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神阙穴贴敷联合益生菌治疗重症脑卒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可改善血清胃肠激素和肠黏膜屏障指标,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9.
摘要 目的:对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腹腔镜手术(LAP)治疗直径≤5 cm胃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对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直径≤5 cm 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LAP的患者83例纳为A组,将行ESD的患者87例纳为B组。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应激反应和胃肠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住院总费用、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更短(P<0.05)。两组肿瘤完整切除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SD、LAP治疗直径≤5 cm GIST,疗效相当,其中ESD相对而言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可能与减轻应激反应及减轻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10.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FD患儿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91.84%)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长抑素(SS)、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