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21.
目的:探究阴式子宫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良性病变的患者120例,其中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80例(研究组)和行阴式子全宫切除术40例(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邻近脏器损伤,对照组输尿管损伤2例(5.00%),研究组患者出现手术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x2=3.968,P=0.046);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出现再手术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残端均愈合较好,未出现阴道残端漏,患者无大小便困难及其他不适。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疗效优于阴式子宫全切术,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低,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和RRM1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胸外二科于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癌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中ERCC1和RRM1表达水平,并分析ERCC1和RRM1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阴性28例(70.0%),阳性12例(30.0%);RRM1表达阴性9例(22.5%),阳性31例(77.5%)。ERCC1和RRM1表达阴性非小细胞肺患者生存期均优于表达阳性患者,均P0.05。患者非小细胞癌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转移情况与ERCC1及RRM1表达情况具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水平测定有助于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3.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多种因素在病毒性肝炎后肝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HCC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脾切除是否抑制了肝癌的发生进程。方法:收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案统计室检索2002年1月~2008年12月之间出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后(HBV/HCV)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病例2300余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影象学检查结果,以及在治疗过程中的脾切除手术史。采用病例对照,按年龄、性别两个指标进行1:1配对,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合并HCC将其分为合并HCC组(组1),未合并HCC组(组2),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两组的ALB、AST、TP、ALP、GG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ALT、TBIL等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得知,AST、ALP、GGT异常升高增加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而行脾切除和门奇断流术明显降低了肝癌发生的危险性,仅为无手术患者肝癌发生危险性的57.1%(OR:0.571,95%CI:0.394~0.825)。...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胰腺在某些损伤或病理条件下,由于细胞活跃增殖产生再生集中区域的细胞来源。方法:将27只成年ICR系小鼠分为9组,每组3只,其中1组进行假手术,其余8组进行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分别在切除后12h,24h、36h、48h、3d、5d、7d、10d取材及冰冻切片,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段胰腺组织的形态变化和细胞增殖率。结果:H-E染色发现,胰腺手术72h后,剩余胰腺中就出现由细胞角蛋白阳性导管样结构组成的再生集中区,此区域细胞随后分化为功能性细胞类型,10d后消失检测不到。对胰腺再生集中区的定位研究表明,它们仅出现于切除后的伤口边缘。BrdU标记表明,胰腺再生集中区为细胞快速增殖区域,其出现与总导管增殖率提高同时发生,主/大导管和小导管增殖率上升都晚于再生集中区的出现。结论:小鼠胰腺大部分切除后再生集中区可能来源于腺泡细胞的快速增殖,而不是经由总-主/大-小导管-快速增殖区这一途径引起的来源于导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5.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antibody libraries by in vivo recombination, two non-homogeneous loxP sites are required for the exchange of Vgenes between phagemids to create many new VH-VL combinations.The mutated loxP511 was designed not to recombine with the wild-type loxP (loxPwt) in early studies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has been used to construct antibody libraries. But recent reports have shown that recombination occurs between loxPwt and loxP511.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mbinational use of loxP511 and loxPwt might lead to the loss of the V gene diversity of antibody librar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new combination of loxPs to avoid the excision recombination in the antibody library. In this study,we found that the excision recombination between loxP511 and loxP2272, another mutated loxP sequence,was undetectable within one phagemid, while the excision recombination between loxP511 and loxPwt occurred at a frequency of 40%, higher than that reported previously. Furthermore, the in vivo re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phagemids with loxP511 and loxP2272 showed that the V gene exchange was efficiently mediated to produce new VH-VL combination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loxP511 and loxP2272 combination was more favorable for reducing the excision recombination and constructing large phage antibody libraries with high diversity.  相似文献   
26.
巨大痛风石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该患者为晚期通风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石.表现为痛风石结节增生,破坏肌腱以及骨组织.各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均支持痛风病的诊断.通过手术切除第一跖趾关节旁巨大痛风石,疗效满意.结论: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例患者经过各种保守对症治疗均无效.接收此患者后,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以及临床检查确诊,本病例痛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手术后证明对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同时伴有骨关节破损的痛风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小鼠肝部分切除模型是在经典的大鼠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小鼠腹部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完善,快速、可靠、重复性高的小鼠模型得以建立。因为成本较低,且存在大量为研究肝切除后肝再生的转基因小鼠,小鼠已经成为研究肝再生的重要动物模型。肝再生的调控相当复杂,且不是由单一因素控制的,因此需要多种类的转基因小鼠进行肝切除后肝再生研究来明确各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的确切作用与机制。通过小鼠肝切除后肝再生的研究,目前已证实的参与调控肝再生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有:肝再生增强因子(AL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去甲肾上腺素(NE)、卵泡抑素(FS)、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痘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9.
为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蛋白质代谢、折叠、运输、定位、装配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情况和作用,本文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Rat Genome 230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表达情况,用真、假手术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1147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其中,参与蛋白质代谢、折叠、运输、定位和装配的基因以上调表达为主;参与蛋白质代谢的基因主要在部分肝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0.5-1h和16-30h起始表达;0.5-12h表达的促进蛋白降解基因数多于促进蛋白积累基因数,而16-48h表达的促进蛋白质积累基因数显著多于促进蛋白质降解基因数;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在肝再生的16、24、42和66h表达上调较多,在42h最多;几乎在整个肝再生中蛋白质降解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在早、前期较多,在后期较少;蛋白质折叠相关基因在2、16-24、42、66、72和168h表达上调较多,在66h最多;蛋白质运输和定位相关基因在整个肝再生中表达上调,在66h表达上调最多;蛋白质装配相关基因在96h前均表达上调,其中,12h表达上调基因最多。根据上述结果推测,在肝再生中期蛋白质合成旺盛,几乎整个肝再生中蛋白质降解、折叠、运输定位和装配活动活跃。  相似文献   
30.
杨学亮  刘阳  张竞  梁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483-1484,1491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剂胸腔内注射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肺癌肺叶切除术后第48.72小时胸液量>200ml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鸦胆子油乳剂30 ml.夹闭胸管24小时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37例,占92.5%;对照组40例中,术后第72.96小时胸液引流量<100 ml者8例,占20.0%;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发热(<38.5℃)2例,胃肠道反应2例.胸痛3例.结论:鸦胆子油乳剂治疗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液过多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