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71.
一个Schmi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症家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在安徽省宿县地区发现的一个Schmid型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症家族。调查涉及五代,患者10人(6男,4女),现存活6例(4男,2女),经家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智力、外貌、头颅、脊椎均正常,但四肢短小,指(趾)粗短,弓形腿,髋内翻,步态摇摆。男性患者的腕、踩等关节有明显畸型;而在这些部位,女性患者无明显畸型,其它症状也较男性患者为轻,说明男女患者的表现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2.
2022年10月在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采集到5只林蛙属(Rana)雌性个体,经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长肢林蛙(R. longicrus),是浙江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所采集的5只长肢林蛙个体体长40.4 ~ 55.2 mm,头长大于头宽,肩部上方由数个疣粒隐约组成“八”字形黑斑;背侧褶明显,与胯部相连;四肢背面具黑褐色横纹,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形态特征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蛙与模式产地中国台湾的长肢林蛙序列聚成单系支,且遗传距离小于0.005%。此前记录的长肢林蛙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长肢林蛙在浙江省庆元县的分布为浙江首次记录,这提示该蛙有更广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3.
尹仁国  刘爱媛 《蛛形学报》1993,2(2):118-119
花腹盖蛛Nereine radiatia(Walckenaer,1841)的蛛网为皿状网,分上、下两层。雄蛛略小,雄蛛较雌蛛一般提早成熟3~5d。雌蛛交配后3~5d开始产卵。  相似文献   
74.
崔同翠 《古生物学报》1994,33(2):249-258
描述了在松辽盆地西部泰康,富拉尔基,齐齐哈尔一带晚白垩世嫩江组发现的非洲叶肢介科2新属6新种,讨论了非洲叶肢介科的演化。  相似文献   
75.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生物演化与古湖泊缺氧事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嫩江组的地层特征,对其生物组合面貌及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和海侵控制作用下,松辽盆地在此期间曾发生过三次全盆地的缺氧事件,沉积了三套巨厚层的暗色泥岩、油页岩、页岩,为松辽盆地后期油气的生成提供了丰厚的油源母岩。盆地缺氧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古湖泊生物的三次变革,形成了具有其独特特色的生物群组合。  相似文献   
76.
乌统昱 《古生物学报》1991,30(5):630-642
本文对陕西二马营组底部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和对比。本组合特征是:(1)二马营组底部叶肢介化石群是以Protomonocarina,Euestheria两属为主要代表,并含有稀少的、但又十分重要的Xiangxiella分子和许多Palaeolimnadia,Diaplexa分子,(2)与和尚沟组叶肢介化石群关系比较密切,而与铜川组叶肢介化石群差别甚大。在华北地区,该叶肢介化石群所在层位比较稳定。本文认为Protomonocarina-Euestheria时代为中三叠世早期,相当我国南方Xiangxiella叶肢介群。文内还对许多新种作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77.
French-Bryant-Bryant的增生场图式调节机制被合理地作了修正,从而自洽地测决了同侧嫁接和异侧嫁接致生正常重肢的形成问题:(1)指出细胞插值生长和远向变换约束之间的平衡是一种自发对称性破损机制,会导致全区捷径插值被分区捷径插值局部地(在异侧嫁接)或整体地(在同侧嫁接)取代,分别在全区和分区极大周值差位置致生重肢.(2)关于重肢的手性和细胞来源的理论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3)对于异常重肢的结构复杂性也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解释.  相似文献   
78.
胡兴平  祝芳 《动物学报》2003,49(3):295-302
设计了5个实验以研究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的种间斗争关系。所试白蚁来自阿拉巴马州。实验1将两组白蚁的兵蚁和工蚁以自然比例混合(台湾乳白蚁工蚁:兵蚁=20:5,黄肢散白蚁工蚁:兵蚁=24:1);实验2观察了双方同数量(各25头)工蚁的种间斗争能力;实验3观察两者同数量(各5头)兵蚁的种间斗争关系;实验4、5分别研究双方工蚁与兵蚁的斗争关系。因两种工蚁形态相似,所以在实验前用0.1%Nile blue A染过的滤纸饲喂一方白蚁24h使虫体着色以便观察。所有实验在22℃,65%RH荧光灯下进行。每个实验将两方白蚁同时放入一培养皿中,观察至一方100%受伤,然后把培养皿移到培养箱内,24小时后统计死亡率。结果表明,实验一开始,双方的工蚁和兵蚁都立即进入残酷的厮杀斗争,台湾乳白蚁兵蚁和工蚁的斗争能力都明显强于黄肢散白蚁;兵蚁的斗争行为不受工蚁的影响,工蚁的斗争能力也不受兵蚁的制约。实验中台湾乳白蚁的工蚁与黄肢散白蚁的兵蚁攻击能力相当,但黄肢散白蚁的工蚁却远弱于台湾乳白蚁的兵蚁。上述结果说明,自然界中不可能出现此两种白蚁群体的偶然性融合;外来的台湾乳白蚁很可能在其群体建立的地区占据优势[动物学报49(3):295—302,2003]。  相似文献   
79.
李文海  黄兴龙  王敦  冯纪年 《昆虫学报》2015,58(10):1054-1062
【目的】明确核桃举肢蛾 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性信息素结合蛋白2(AhetPBP2)在核桃举肢蛾触角中的分布。【方法】本研究提取羽化后3-4 d的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设计简并引物进行RT-PCR获得cDNA片段,然后利用RACE技术获得 AhetPBP2全长cDNA序列。将去除信号肽序列的AhetPBP2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对核桃举肢蛾触角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AhetPBP2基因cDNA序列全长923 bp,开放阅读框504 bp,共编码16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9.26 kD,等电点为5.47。1 mmol/L IPTG诱导10 h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成功,ELISA检测显示抗体效价为1:1 024 000。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部分感器被AhetPBP2抗体标记。【结论】核桃举肢蛾成虫触角的部分感器中可能存在AhetPBP2,推测该部分感器具有感受性信息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80.
新疆中二叠世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新疆阜康三工河剖面芦草沟组的叶肢介石2科3属4种(其中2新种)和鄯善照壁山剖面“照壁山组“的叶肢介化石2科4属5种,时代均为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