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8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209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活性,可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已经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控.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危害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常见的病毒之一,该病毒的传播对全球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表达具有高效抗病毒活性的羊α干扰素(OviIFN-α),将OviIFN-α基因序列根据家蚕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合成,构建pVL1...  相似文献   
992.
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交配系统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种群的遗传动态是保育遗传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而种群遗传动态又与交配系统密切相关.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濒危物种,目前其种群规模都较小,研究其小种群交配系统与遗传变异性对普通野生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运用7对SSR引物,对采自江西东乡普通野生稻小种群的36份种茎和其中20个家系共计601份子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种群的表观异交率为0.318,多位点法估计(MLTR)的多位点异交率为0.481;50%以上的子代共享亲本,非随机交配明显;东乡普通野生稻种群交配系统属于混合交配类型.比较亲本和子代种群的遗传变异性显示:子代种群比亲本种群遗传变异性更丰富;子代种群的杂合子不足与种群变小自交比例上升有关;而亲本种群杂合子过剩可能与杂合基因型的选择优势有关.这些结果说明创造条件扩大种群规模对普通野生稻的原生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3.
基于16SrDNA序列片段探讨织纹螺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细肋织纹螺、红带织纹螺、半褶织纹螺、拟半褶织纹螺、纵肋织纹螺和秀丽织纹螺等6种织纹螺属Nassarius动物线粒体16SrDNA的部分序列以及GeneBank中西格织纹螺和秀丽织纹螺2条同源序列的分析,使用MAGE软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NJ树和ME树),探讨了这7种织纹螺种间以及亚属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织纹螺16SrDNA序列能较好的反映织纹螺种间和亚属间的亲缘关系,16SrDNA可用于织纹螺近缘种类的系统学研究;系统树均支持将拟半褶织纹螺作为一独立种的观点;Reticunassa亚属的种和Varicinassa亚属的种亲缘关系相对前者与Zeuxis亚属的种近。  相似文献   
994.
鸡形目鸟类系统发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合形态学、行为学、分子系统发生等方面研究成果,对世界鸡形目鸟类科的系统关系以及属、种间系统发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侧重介绍与我国鸡形目鸟类相关类群的系统发生研究现状。与传统的系统关系比较,新的研究结果主要有:凤冠雉科和冢雉科不再是互为姊妹群;传统分类中的雉族和鹑族被证明并非单源而是多源的;雉族的原鸡属与鹑族的竹鸡属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灰山鹑、火鸡和松鸡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可能很近。分子进化的研究表明雉科各属的起源主要集中在上新世。  相似文献   
995.
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依据坪岭、武台岗、罗佛寨、城南、枫门坳、修仁、黄茅坪、暖水塘等8条剖面725个样品的研究,系统描述了罗佛寨群的介形类化石21属78种,包括2个新种;建立了罗佛寨群介形类序列,自下而上划分出.Porpocypris globra,Porpocypris sphaeroidalis,Cypris concina,Sinocypris excelsa和Cyprois reniformis 5个介形类化石带.前两个带合称.Porpocypris动物群,时代属晚白垩最晚期.后三带称为Cypris-Sinocypris动物群,时代分别为早、中、晚古新世.  相似文献   
996.
赵志强    李双成    高阳 《生态学报》2008,28(5):2220-2220~2231
对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面对的科学问题.针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系统封闭性和空间互斥性等不合理假设,利用从系统论出发并具有基于流量算法优点的能值分析理论,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加以改进,同时将人类劳务纳入系统评价.改进后的模型仍然从供给与需求角度分析区域消费足迹与承载力,强调区域资源进出口,分析开放系统条件下区域发展状况,并将人类的作用纳入可持续发展评价范畴.以深圳市2006年发展状况为例对改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具有48.08ghm2的人均潜在生态承载力;在生物生产账户上存在3.60ghm2的人均生态赤字,需进口来弥补,而在工业产品账户上3.14ghm2的人均盈余,可供出口;具有约4.87ghm2的人均净承载力出口,为其他区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力资源是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至少提供相当5.20ghm2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低能耗的清洁工业,产出高能值转换率的产品,实现区域本地产品在能量系统等级的提升,是提升本地承载力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突破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偏生态的弱可持续性评价局限,成为综合反映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97.
金冬梅  李妍  孙书存 《生态学报》2008,28(3):1247-1256
物种的大部分性状与其系统进化过程相联系,亲缘关系近的物种,其性状差异通常较小.因此在种间或更高分类单元层次研究性状之间的关系,或性状与环境间关系时需要考虑系统进化的影响,以满足常规统计分析对于样本独立性的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的系统比较方法,其共同原理是:在推断物种间系统关系的基础上,在种间水平上比较,将原本不符合样本独立性的物种性状或环境变量数据,将其转化为适用于常规统计分析方法的彼此独立的数据,然后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得到排除了系统进化历史影响的物种性状间或者物种性状与环境变量间的关系.首先简单介绍了运用系统比较方法之前的建立系统关系和数据诊断这两个步骤,在此基础上阐述简单独立对比分析、Felsenstein的独立比较方法和自回归方法这3种常用的系统比较方法的基本原理、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系统比较方法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发现了应用常规统计分析所没有能发现的问题和规律,但在构建准确反映系统进化过程的系统关系、进化模型的选择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生物信息学、生物系统学的发展,以及各种相关软件的开发为系统比较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8.
乳酸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中,其中有些菌种是重要的益生菌.乳酸菌中存在着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参与乳酸菌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是其代谢活动的重要调控机制.本文就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作用机制、类型、特点以及乳酸菌中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错配修复蛋白是DNA错配修复系统中主要功能蛋白质,主要参与DNA复制过程中对错配碱基的识别和修复.近年来研究表明错配修复蛋白还参与DNA损伤信号的传递、细胞周期的调控、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等.错配修复蛋白缺陷会增加患肿瘤的危险性或者直接导致肿瘤;由于错配修复蛋白参与了DNA损伤信号传递、周期调控,错配修复蛋白缺陷还会导致细胞对相关抗癌药物产生耐受.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对常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BL21(DE3)进行改良, 构建破菌时可自动降解宿主核酸的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 该菌株可望有助于解决因破菌时宿主菌染色体核酸释放给后续纯化重组蛋白工作带来的困难。将N端连有OmpA的信号肽的S. aureus nucleaseB(nucB)表达框整合至E. coli BL21(DE3)的lpxM位点, 改造后菌株(称为BLN)经诱导能表达nucB、并分泌至周质空间, 这样可使宿主核酸免受该酶“毒性”影响, 菌体裂解后, nucB释放,能自动降解宿主核酸。BLN菌体生长状态以及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能力与出发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