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李晶 《生物学通报》2011,46(5):28-30
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主动获得有关蚯蚓的科学知识,增强动手能力.体验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独立开展科学探究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2.
为了解水压转染法(hydrodynamics-based transfection,HDT)在小鼠肝脏不同肝叶的转染效率,将容量为小鼠体重的10%,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pEGFP-C1含量为35μg/只的生理盐水溶液以0.4 mL/s的速度从小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取小鼠各肝叶制备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各肝叶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注射后12 h,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比例最高,从24 h起表达量逐渐减少,至48 h时各肝叶均基本难以检测出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在12 h观察各肝叶的转染效率如下:右叶、蒂状叶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约为22%,左叶、中叶、尾状叶约为15%取材部位不同会造成数据分析的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3.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我国大豆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蚜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吸虫塔的蚜虫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在蚜虫基础生物学研究、天敌资源普查及其控蚜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多项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天敌人工助迁、人工饲养天敌释放、作物邻间作措施、物理防控、隐蔽性施药等。相关技术措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大豆蚜、麦蚜为害严重的大豆产区和小麦主产区共建立了4个规模较大的试验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4.
基于LSMM与MSPA的深圳市绿色景观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引入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进行城市地域绿色景观连通性评价。根据城市绿色景观特点和MSPA方法中的7种连通性类型的涵义,定义了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功能类型。以深圳市1986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及2010年五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植被覆盖率,得到深圳市植被覆盖图。在此基础上,提取出高、全植被覆盖作为目标像元进行MSPA处理,分析植被覆盖状况与绿色景观功能类型的时序总体特征及空间梯度动态。结果表明:深圳市绿色景观破碎程度较高,表现为对结构连通性贡献最小的斑块类型总数最大。城市内部东西部连通性呈现出不同变化的趋势;右侧外圈层的大鹏半岛结构连通性最佳;在同一城市化发展梯度上,东部的样带连通性水平比西部要好。在城市化过程中,深圳市高、全覆被植被像元连通性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程度,地形因素及区域定位。在同一城市化程度上,地形因素对景观连通性的影响较大。从整体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梯度动态分析可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植被覆盖率和连通性功能均下降,而到稳定城市化阶段植被覆盖率和连通性均得到改善。研究表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相结合可以较好的表征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类型时空分布特征,进而明晰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内绿色景观数量及连通性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85.
186.
目的:构建携带突变Kras基因,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两种不同的肝细胞株中表达。方法:PCR扩增突变Kras目的基因,将该全长基因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并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uh7.5和鸡肝癌细胞株LMH,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Kras-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WesternBlotting方法验证Kra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N1-Kras重组质粒构建正确,将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突变的Kras基因的3’端;在Huh7.5和LMH中均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转染率分别为19%和53%;WesternBlott—ing也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pEGFP—N1-Kras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Huh7.5和LMH中均稳定表达,为下一步筛选针对突变Kras基因的靶向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7.
叶片和树皮绿色组织是杨树两类重要的光合组织,分析其光合特征对温度升高的响应能够全面了解这一植物在适应气候变暖过程中的光合生理变化。本研究设置3个温度梯度(白天温度/夜间温度)23℃/18℃,28℃/23℃及33℃/28℃,分别从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等方面研究杨树(Populus alba×Populus berolinensis)叶片与树皮绿色组织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及二者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树皮绿色组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树皮绿色组织叶绿素a/b的值随着温度升高明显降低。温度升高对叶片和树皮绿色组织的光合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光合效率(PE)、叶片气孔导度(G_s)及蒸腾速率(T_r)随着温度升高显著增强,但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显著下降。树皮绿色组织净光合速率和光合效率具有和叶片相一致的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明显增强,但其它光合气体交换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叶片和树皮绿色组织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温度升高响应基本一致,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淬灭(qP)、电子传递速率(ETR)及非光化学淬灭(NPQ)在33℃处理均表现为明显地降低,但二者光系统Ⅱ最大荧光效率(F_v/F_m)随着温度升高没有发生降低现象。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表明气孔因素是导致杨树树皮绿色组织和叶片P_n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8.
《生物产业技术》2014,(5):93-93
<正>2014年7月15~17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生物产业技术》编辑部承办的,以"生物基产品与绿色能源"为主题的第八届生物产业技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诚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了此次会议。会议盛情邀请了工业生物技术领  相似文献   
189.
枇杷果皮响应高温强光胁迫的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果皮在高温强光胁迫下的蛋白质组分变化,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果实日灼抗性差的枇杷种质‘WDYDB’果皮蛋白质对高温强光胁迫的应答反应。结果表明,在自然高温强光胁迫与遮光处理(对照)下,枇杷果皮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量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点共有31个;通过MALDI-TOF-TOF/MS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26个差异蛋白点,包括11个下调蛋白和15个上调蛋白。根据这些蛋白功能,可将其分为防御应答、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其它等4类蛋白。同时,对这些蛋白质在高温强光胁迫下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讨论。这些差异蛋白质参与了枇杷对高温强光胁迫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0.
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ZFN)是由特异性识别DNA的锌指结构域和Fok I切割结构域组成,能够在基因组特定位点上切割DNA,引起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通过DSB修复机制,可以使基因修饰的效率比传统方法提高102~104倍.目前,利用ZFN对动物内源基因进行敲除的研究较多,但对转基因动物中外源多拷贝基因进行敲除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首先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对本实验室培育的两头转基因猪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拷贝数进行鉴定,发现其拷贝数分别为11.95和17.36拷贝;然后将靶向EGFP的一对ZFN转染进拷贝数为17.36的EGFP转基因猪的成纤维细胞中,并通过流式和CEL-1酶切方法检测敲除效率.结果表明,转染400 ng、800 ng和1 200 ng ZFN的切割效率分别为0.97%、1.39%和1.76%,可见随着转染ZFN剂量的增加,ZFN的切割效率逐渐提高.但是,不发绿色荧光的细胞比例却没有明显提高,因此认为,ZFN敲除转基因动物中多拷贝基因的效率还是比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