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表达及分布特征,并探讨GABA与上皮细胞分化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检测GABA、GAD65及GAD67在大鼠降结肠上皮中的表达,并以麦芽凝聚素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荧光结合的双重染色显示GABA和GAD65表达细胞的分布特征。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GAD mRNA的表达。此外,用3H-胸腺嘧啶放射自显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方法显示降结肠上皮的增殖带。结果RT-PCR显示降结肠粘膜中GAD65及GAD67mRNA均为阳性。GABA及GAD6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降结肠的腔面和隐窝的上1/3上皮细胞的胞浆,而GAD67阳性细胞仅分布腔面,此外,GABA及GAD65阳性染色也见于黏膜固有层。双重染色显示杯状细胞中GABA及GAD65均为阴性3。H-胸腺嘧啶及PCNA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在隐窝的中下段。结论GABA及GAD65分布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成熟带及功能带,GABA系统可能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22.
Bleich M  Shan QX 《生理学报》2007,59(4):443-453
K^+通道在上皮细胞内以极化的方式表达,形成一个庞大的膜蛋白家族。出于对主要依赖Na^+-K^+-ATPase而维持的细胞内跨膜K^+梯度的考虑,K^+通道在跨上皮细胞转运中的主要作用为:膜电位生成和K^+循环。本文以肾近端小管和胃壁上皮细胞转运为例简要阐述了K^+通道的作用。在这两个组织中,K^+通道活性限速跨上皮细胞转运,调节细胞体积。近年来,药理学工具和转基因动物的实验证实了对K^+通道的原先认知,并将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K^+通道的分子结构挑战高亲和力药物分子的设计,及其多组织同时表达的两个典型特征阻碍了高活性、组织特异性小分子治疗的进展。然而,抑制K^+通道能阻断胃酸分泌等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促进K^+通道药物用于胃病治疗和作为肾脏转运抑制剂用于肾脏相关疾病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结直肠病变的防治提供微生态调节思路。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及结直肠癌组患者各30例,采集结直肠黏膜局部肛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DGGE对肠道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和结直肠癌组患者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发生了显著的菌群变迁。结论 PCR-DGGE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变化对监测肠道局部微生态变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促泌素(secretagogin,SCGN)与传统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肾上腺原发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肾上腺原发肿瘤手术标本共37例,其中包括18例皮质腺瘤、3例皮质腺癌、16例嗜铬细胞瘤。同时选取5例正常肾上腺组织,5例肾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使用SCGN、PGP9.5、CD56、NSE、Syn及CgA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SCGN在全部5例正常肾上腺皮质均有表达,而在髓质不表达(P<0.01),其中在皮质的表达明显高于PGP9.5和CgA的表达(P均<0.01);全部18例皮质腺瘤均表达SCGN,且明显高于NSE(P<0.05)、PGP9.5和CgA(P均<0.0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SCGN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8.8%(3/16),明显低于其它标记物(P均<0.01)。SCGN在皮质腺瘤(18/18)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嗜铬细胞瘤(3/16)(P<0.01),而PGP9.5和CgA在嗜铬细胞瘤(15/16,16/16)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皮质腺瘤(3/18,1/18)(P均<0.01);CD56、NSE和Syn在皮质腺瘤、皮质腺癌和嗜铬细胞瘤中均有高表达,但两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CGN在全部5例肾透明细胞癌中均不表达。结论SCGN对肾上腺皮质腺瘤有较高敏感性,其与嗜铬细胞瘤的标记物CgA和PGP9.5联合可在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用DSS喂饲小鼠建立小鼠IBD模型,在建模的第0、8、13天分别用碘帕醇灌胃加腹腔注射的方法造影并micro-CT扫描降结肠壁厚度,结果第8天和第13天分别为0.4586±0.04 mm和0.40325±0.03 mm,显著(P<0.001)大于对照组((0.28±0.02 mm).同时检测小鼠体重变化、临床评分、结肠...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si RNA沉默Survivin基因后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的Survivin蛋白表达、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2000为载体,用针对Survivin特异靶点的si RNA转染人大肠癌细胞系HCT116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HCT116的正常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及阴性错配对照组细胞浆均呈强阳性表达,Survivin-si R-NA组细胞浆Survivin呈弱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CT116细胞系Survivin-si RNA组细胞的蛋白条带亮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和阴性错配对照组;MTT检测结果:与阴性错配对照组相比,Survivin-si RNA组细胞生长出现明显的抑制(P0.05),不同时段(24h、48h、72h)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Survivin-si RNA组细胞凋亡比例为9.7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错配对照组(P0.01)。结论si RNA抑制Survivin基因可以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Survivin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7.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正常对照组;脾虚组;自然恢复组和四君子汤治疗组。四组动物取结肠和盲肠分别进行H-E;酶组织化学和5-羟色胺细胞PAP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脾虚组结肠和盲肠粘膜上皮的杯状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淋巴细胞及淋巴集结也增多。固有层毛细血管充血并有炎症细胞的增多。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减弱,乳酸脱氢酶(LDH)增强;结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碱性磷酸酶(AI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增强,而盲肠上皮细胞和腺细胞AIP和ATPase减弱。结肠和盲肠5-HT细胞免疫组化反应减弱。这些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酶的变化和5-HT细胞分泌活性的变化与脾虚证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脾虚证原因之一。经四君子汤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比自然恢复组更接近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此药对消化道粘膜上皮酶活性和5-HT细胞分泌活性恢复正常有明显效果,从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究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内蒙古流行株与国际各代表株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地区绵羊肺腺瘤病自然病例的肺组织总DNA为模板,克隆gag、pro与pol基因,并应用双酶切的方法将其与本实验室先期制备并保存的LTR、env基因连接起来,得到了含有JSRV内蒙古分离株前病毒全基因组重组质粒pMD-JSRV。序列分析结果表明,JSRV内蒙古分离株前病毒全基因组全长7 690bp,具外源性JSRV典型的分子特征:1在gag基因中含Sca I酶切位点;2核衣壳蛋白区有2个保守的可形成锌指结构的"CCHC"基序;3env基因编码的TM区胞浆尾部包含保守的特异性"YXXM"基序。将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病毒属JSRV-II型,与分离自美国的代表株AF105220间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达95%。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JSRV内蒙古分离株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其致病机制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猕猴直肠脱治疗方法,为猕猴常见外科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普通注射针头十字交叉固定法,对8例病例作直肠脱截除手术。结果仅有一例因原发重症肠炎死亡外,其余均获得治愈。结论本法取材方便,固定确实可靠,容易操作。为猕猴养殖企业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0.
垂体偶发瘤(Pituitary Incidentalomas)是指因进行尸检或进行与垂体病变无关的头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垂体病变,其特点是不具有与垂体疾病相关的临床表现。其尸检发现率约10.7%,影像学检查发现率低于尸检,不同文献报道差异较大。垂体偶发瘤如不进行治疗,10%的偶发微腺瘤和24%的偶发大腺瘤会出现瘤体增大,瘤体增大是明确的手术指征。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头部MRI扫描以明确瘤体有无增大。本文对垂体偶发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