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C-erBb-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其浸润转移的关系,寻找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8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和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erBb-2、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0.0%,(48/80)和56.2%(45/80)。②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MMP-9阳性率分别为75.0%(30/40)、72.5%(29/4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C-erBb-2、MMP-9阳性率45%(18/30)、40.0%(16/40),(P<0.05);③二者共同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为78.1%(25/32)高于二者均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26.3%(5/19),(P<0.05),④C-erBb-2、MMP-9联合表达存在意义,且为正相关(r=0.257,P<0.05)。⑤C-erBb-2、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性别、年龄、浸润层次等因素无关,但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有关。结论:C-erBb-2、MMP-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检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2.
李怀静 《蛇志》2005,17(2):124-124
清洁灌肠是由肛门经直肠灌入液体,达到软化粪块,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清洁肠道的目的,对便秘病人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按常规方法灌肠后,经常遇到灌肠液外流,病人耐受力差,影响灌肠效果,有时甚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于2002年7月至2003年12月,对20例便秘患者行清洁灌肠时抬高其臀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结肠清洗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结肠清洗对人肠道菌群的影响和结肠清洗后肠道微生态平衡再建的过程。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为结肠清洗后食用普通膳食,另一组为结肠清洗后,先食用航天食品,后食用普通膳食,在选定的时相点收集粪便,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类杆菌、乳杆菌及双歧杆菌定量测定。结果结肠清洗后,肠道所有的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减少,7d后肠道菌群恢复正常。结论结肠清洗引起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航天食品不利于肠道微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草酸铂(L-OHP)联合氟脲嘧啶(5-FU)、甲酰四氢叶酸钙(CF)二线治疗晚期复发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L-OHP 130 mg/m^2,静脉滴入,2 h,d1;CF 100 mg/m^2,5-FU前2小时静脉滴入,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6-8 h,d1-d5,21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 1例,PR 3例,SD 17例,PD 4例,总有效率为16%,疾病控制率为84%。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及外周神经毒性。结论L-OHP联合5-FU、CF方案(OFL)二线治疗晚期复发大肠癌安全、有效,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5.
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VAS),为集钙蛋白N-末端180个氨基酸大小的蛋白,是一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对多种肿瘤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近期有研究显示,VAS可以促进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恶化,提醒研究人员在开发该抗肿瘤药物时必须非常谨慎.将VAS cDNA插入腺相关病毒-2表达质粒pAAV-2,采用无辅助病毒参与的三质粒共转染法制备rAAV-VAS病毒.体外分别转染小鼠胰内皮细胞MS1和结肠癌细胞HCT-116,MTT法测定对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VAS的表述.采用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验证VAS的表达对肿瘤生长、新生血管密度、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证明构建的rAAV-VAS病毒载体,能抑制小鼠胰内皮细胞的生长,转染HCT-116后能有效表达VAS蛋白,但HCT-116的体外生长不受影响.瘤体注射rAAV-VAS后,HCT-116移植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肿瘤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降低.结果显示,rAAV-VAS可以抑制HCT-116移植瘤的新生血管形成,但对其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参照GenBank中已发表的绵羊肺腺瘤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绵羊肺腺瘤病毒(Jaagsiekte sheep retrovirus,JSRV)内蒙株的gag基因中主要编码CA蛋白的基因段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呈现一条约897bp的特异条带,将其回收后克隆入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南非株(基因序列号NC—001494)的gag基囚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3%,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4%。与美国株(基因序列号AF105220)的gag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1.5%,氨基酸同源性为83%。这是我国首次报道的绵羊肺腺瘤病毒的gag基因的一段序列,为我国科研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结肠途径治疗机辅助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结肠途径治疗机辅助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加肠疗,观察时间为15 d,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和体症的改善情况.结果肠疗组患者的肝功能的恢复程度好于常规治疗组,且临床症状的改善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肠疗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肠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生化指标;肠疗治疗后肠道菌群仍轻度失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别建立大鼠血虚、阴虚和阳虚便秘模型并比较其结肠动力、结肠水代谢、结肠黏液分泌和结肠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水平。方法: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N)、血虚便秘组(XC)、阴虚便秘组(YC)、阳虚便秘组(YAC)。分别采用放血+洛哌丁胺、甲状腺素+洛哌丁胺、冰水刺激+洛哌丁胺建立血虚便秘、阴虚便秘、阳虚便秘大鼠模型,放血每周1次,药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42 d。检测大鼠活动状态、体质量、大便性状、口肛传输时间、小肠推进率、粪便和结肠含水量等体征指标,对结肠组织进行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黏液分泌情况和AQP2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模型大鼠体重增长减慢;造模第40天自主活动量变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YC、XC和YAC;造模第30天出现固体硬质粪便,粪便评分升高顺序为XC、YC和YAC;口肛传输时间均显著延长、小肠推进率均显著降低(P < 0.05,P < 0.01),肠动力减低顺序为YC、YAC和XC;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减少(P < 0.05,P < 0.01),XC和YAC组大鼠结肠含水量显著减少(P < 0.05,P <0.01),YC大鼠结肠含水量有减少趋势,结肠水代谢顺序为YC、YAC和XC;3种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层腺管和杯状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缩小,黏液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顺序为YAC、YC和XC,且近端和远端结肠AQP2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P < 0.01),增加顺序近端结肠为YAC、YC、XC,远端结肠为YAC、XC和YC。结论:复合因素长期刺激均可建立符合中医体征的便秘大鼠模型,且各模型大鼠结肠运动、结肠水代谢、结肠黏液分泌和AQP2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吴洁 《蛇志》2017,(3):389-391
目的探讨肠外置术治疗结肠损伤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行造瘘口腹膜外还纳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在初始手术时均行穿孔部肠外置术或吻合口近端肠双筒造瘘术,术后患者均一期愈合,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优质护理措施用于肠外置术患者并发症护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鲁有望  王昆华 《遗传》2017,39(6):482-49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我国常见的致死性肿瘤类型之一。根据体细胞突变谱预测抗EGFR单抗治疗疗效已成为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CRC)治疗的标准步骤。由于临床上转移样本难以获得,只能采用原发肿瘤替代进行检测。原发和配对转移肿瘤间的遗传异质性会导致原发灶取样无法代表转移灶突变谱。目前CRC原发和配对转移肿瘤间遗传异质性程度仍存在争议。本文就CRC原发和配对转移基因组谱的对比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原发与配对转移肿瘤遗传异质性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