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0例,均接受ERC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6.80%(242/250),术中出血量(16.57±1.34)ml,手术时间(46.38±5.19)min,住院时间(8.82±1.3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0%(32/250)。治疗后,患者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按照ERCP术后是否并发胰腺炎进行分组,其中26例发生胰腺炎的患者纳为并发组,未并发胰腺炎的224例纳为未并发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与胰管显影、性别、胆总管结石病史、体质量指数(BMI)、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病史、ERCP手术时间、多次插管、胰腺炎病史、导丝进入胰管、阻塞性黄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D病史、性别为女、BMI≥30 kg/m2、胰腺炎病史、ERCP手术时间≥60 min、多次插管、胰管显影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主要以胰腺炎为主。且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采取适当措施改进操作环节,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PSC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和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频rTMS。对比两组干预8周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RBMT)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维多利亚版Stroop测试(VS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波幅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潜伏期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后,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还可调节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珠颈斑鸠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珠颈斑鸠在扬州市每年繁殖1-2次,每年在4月配对,雄鸟常发出3声,4声及两声求偶鸣叫,还要进行“婚飞”,雄鸟问雌鸟点头或鞠躬、对飞等行为。雌雄鸟营巢于树干的中层,巢的结构简单。满窠产卵两株。孵卵期17-18天。育雏期19-20天。  相似文献   
45.
用RFLP标记剖析水稻穗颈维管束及穗部性状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籼、粳亚种间杂种F1(圭630×02428)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对水稻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和倒数第2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等4个维管束性状,以及一、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3个穗部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QTLs,其中有7个QTLs的加性效应较大,单个QTL的贡献率在20%以上。发现有4个QTLs成簇分布于第1染色体从RZ776到C11的大约35cM的区段上,来源于亲本"圭630"的这一染色体区段对穗颈大维管束、第2节间大维管束、第2节间小维管束和二次枝梗数4个性状的表达均具有增效作用。还讨论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增效QTLs、实现穗颈维管束性状遗传改良的策略。  相似文献   
46.
曹培  盖全武 《蛇志》1998,10(1):14-15
目的探讨蝮蛇抗栓酶伍用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脑梗死。方法用蝮蛇抗栓酶静滴伍用低强度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一疗程。结果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总有效率94.00%),血流变学值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该方法治疗脑梗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于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选择我院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手术前后两组的压缩率以及Cobb角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末次随访时发现,观察组的压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躯体疼痛评分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较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方式能更好地恢复患者Cobb角度,对于预防手术之后矫正度的丢失性具有明显优势,且其有利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与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1例)行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手术,对照组(46例)行电切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是观察组治疗后的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观察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的发生率为3.28%、1.6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7.39%、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采用经尿道2微米激光切除术治疗具有明显的临床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较小,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124 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TCBDE 组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组),各62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安 全性。结果:LTCBDE 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补液量较LCTD 组显著减少(P<0.05);LTCBDE 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3%、1.61%,显著低于LCTD 组的20.97%、11.29%(P<0.05)。结论:LTCBDE 创伤小、患者痛 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