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基因是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在真核细胞DNA复制及其损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用高效热不对称交互PCR法(high-effi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hiTAIL PCR)从小麦西农1 376基因组中扩增得到小麦PCNA基因启动子片段,并命名为TaPCNA启动子. PlantCARE启动子在线分析软件预测含有光应答调控元件(Box I)、脱落酸应答元件(ABRE)、花粉发育应答元件(GGTT motif,GTGA motif)及细胞周期转换结合位点(E2F-binding site)等.为了分析其启动子活性, 通过替换pBI121载体上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TaPCNA启动子与β-葡糖醛酸酶(GUS)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 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TaPCNA基因启动子能够驱动GUS基因在烟草叶片中表达,证实了所获得的启动子序列具有启动活性.本研究通过hiTAIL-PCR法克隆得到TaPCNA基因的启动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AngⅡ通过靶向调控Notch1/Sox2肝星状细胞LX2细胞的增殖。 方法通过CCK8检测Ang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羟脯氨酸酸法检测AngⅡ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脂质体转染siRNA-Notch1构建Notch1低表达细胞模型,通过CCK8检测敲低Notch1对AngⅡ诱导的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敲低Notch1对AngⅡ诱导的肝星状细胞LX2蛋白表达的影响。所有的检测结果都进行生物学重复。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CCK8结果显示,AngⅡ(5、10、20、40、80 nmol/L)预处理A450值分别为0.67±0.06、0.88±0.07、0.98±0.07、1.08±0.07、1.23±0.07,较对照组0.57±0.05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45.76,P < 0.01),羟脯氨酸检查结果显示,AngⅡ(10、20、40 nmol/L)预处理组羟脯氨酸浓度分别为(2.60±0.20)、(3.47±0.25)、(4.17±0.21)mg/L,羟脯氨酸浓度较对照组(1.90±0.10)mg/L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75.18,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Ⅱ10、20、40 nmol/L组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02、0.54±0.04、0.82±0.03,与正常对照组0.11±0.02发生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400.50,P < 0.01)。Notch1干扰后,CCK8结果显示,siRNA-Notch1+AngⅡ组(10、20、40 nmol/L)A450值分别为0.53±0.06、0.83±0.03、1.03±0.03,与siRNA-NC+ AngⅡ对照组0.97±0.06,1.43±0.06,1.73±0.06比较发生降低(P < 0.01)。进一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1敲低组(AngⅡ+ siRNA-Notch1)Notch1、HES1和Sox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47±0.12、0.77±0.06和0.50±0.10,分别与AngⅡ对照组2.83±0.15、2.20±0.10和1.17±0.0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AngⅡ通过激活Notch1/Sox2信号促进肝星状细胞LX2增殖。  相似文献   
153.
tRFs(tRNA-derived RNA fragments)是来源于tRNA的小分子非编码RNA,由前体tRNA或成熟tRNA经加工和修饰而成,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tRFs深度测序结果表明,tRFs可能并不是由tRNA随机裂解产生的,而是通过某个特定机制生成。根据来源不同,tRFs可被分为tRF-1、tRF-2、tRF-3、tRF-5和tiR。tRFs具有类似于miRNA的调控功能,并能参与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应激反应。新近研究表明,乳腺癌细胞中某些特异性的tRFs(如tRFGlyTCC和tRFAspGTC),可通过与Y-box结合蛋白1(Y box binding protein 1, YB-1)结合进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另有研究表明,tRFs还可通过细胞色素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来发挥其抑制癌细胞凋亡的功能。由此可见,tRFs在调控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然而其机制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tRFs结构和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为tRFs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创伤修复的治疗对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S-亚硝基谷胱甘肽(S-nitrosoglutathione, GSNO)作为一氧化氮的天然供体,具有抗菌、抗炎和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已逐渐成为创伤修复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了解GSNO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可为将来开发治疗创伤的新疗法提供有力的依据。该文总结了GSNO在促进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描述其抗菌活性、抗炎症反应和促进细胞增殖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还阐述了GSNO治疗创伤修复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5.
NPM1突变基因表达抑制K562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仁磷酸蛋白(nucleophosmin,NPM1)突变是近年发现的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改变,为探讨NPM1突变对K562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载体pEGFPC1-NPM1-mA转染K562细胞系,构建稳定表达NPM1突变蛋白的白血病细胞株(K562-mA)。利用细胞生长曲线观察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细胞粘附、Transwell实验分别用以观察细胞体外粘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发现,NPM1突变转染后K562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减弱;同时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低。与未处理组和空载体转染组细胞相比,K562-mA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有所增加,但细胞粘附及侵袭能力却明显减弱。提示NPM1突变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和侵袭能力,为进一步深入探讨NPM1突变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6.
目的:用低血清培养液来模拟肾脏供血不足的营养不良状态,研究低浓度哇巴因对低血清培养下OK细胞(负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低浓度哇巴因(1-30n M)处理0.2%血清培养下OK细胞,MTT实验和Brdu掺入法检测哇巴因对OK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kt和ERK1/2的磷酸化水平;用LY294002和PD98059分别抑制PI3K/Akt和ERK1/2蛋白激酶活性,观察抑制PI3K/Akt和ERK1/2对哇巴因促进OK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哇巴因(1-30n M)促进OK细胞的增值,上调OK细胞中Akt和ERK1/2磷酸化水平。用LY294002和PD98059特异抑制Akt和ERK1/2的活化能够抑制哇巴因的促增殖作用。结论:低浓度哇巴因(1-10n M)能够促进OK细胞的增值,PI3K/Akt和ERK1/2信号通路参与哇巴因对OK细胞促增殖作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7.
设计一种适合基因工程开发的无标签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2,并研究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xSecI-BTI-2,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经Resource~(TM) Q纯化后作用于HL-7702、HepG2、EC9706和QBC-939细胞,MTT检测rBTI-2对其生长的影响,并与前期获得的几种融合蛋白酶抑制剂进行功能比对。结果表明:质粒pEXSecI-BTI-2构建成功,SDS-PAGE分析表明分子量约为7.8 kDa。MTT检测表明rBTI-2对几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HL-7702作用很小。几种蛋白酶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rBTI-2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要大于融合蛋白酶抑制剂rBTI,这为深入研究BTI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应用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8.
B—Myb是Myb家族的成员之一,在细胞周期和癌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肺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了研究B—Myb在肺癌中的作用,构建了B-Myb稳定过表达的H1299肺癌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和MTT检测的结果表明,B—Myb稳定过表达导致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进而促进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的结果表明,B—Myb稳定过表达显著增强H1299细胞的克隆形成、侵袭及迁移能力。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B—Myb稳定过表达显著提高了细胞周期基因CCNA1的表达水平;对CD97和MTSS1等细胞运动相关下游基因的表达则无明显影响。该研究成功构建了B-Myb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发现了B-Myb过表达可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克隆形成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Ska2(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complex subunit2),又称FAM33A(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33,member A),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与细胞周期调控和肿瘤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基瓯且与该团队前期发现的新基NPRR11(proline rich 11)共享一个双向启动子。但是,Ska2在肺癌中的具体作用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选用肺癌细胞系H1299,采用RNAi技术构建Ska2基因沉默的稳定细胞株,并进行了细胞表型和潜在分子机制分析。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ka2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均被有效抑制。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细胞相比,Ska2基因沉默稳定细胞株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此外,Ska2基因被沉默后,CCNA1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该研究的结果提示,Ska2与其对侧基因PRR11的功能高度相关,可能与PRR11共同参与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0.
microRNAs(miRNAs)不仅参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功能完善,还参与脊髓损伤病理及损伤后修复过程。miRNAs能使中枢神经系统按正确的时序性和空间性顺序进行发育和分化,在维持生物体记忆及生物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miRNAs异常表达同脊髓损伤病理过程相关。目前,体内及体外实验均已证实,miRNAs不仅能够维持神经干细胞增殖,而且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伸长,从而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