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62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337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重组大鼠CC16(rCC16)蛋白质对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小鼠模型肺组织损伤的作用,及对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COPD模型组、rCC16剂量组1和剂量组2。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均采用吸烟3月法制备COPD模型,从第3月开始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PBS滴鼻,rCC16剂量组1和剂量组2分别给予1μg/g体重和2.5μg/g体重的rCC16滴鼻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精神状态、饮食情况、体重变化及大小便情况等,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9和TIMP-1信使RMA(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空白组小鼠体重随饲养周期增大,COPD组小鼠体重较空白组明显减轻,rCC16干预组后,干预组2小鼠体重逐周增大,但干预组1小鼠体重增加较缓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肺泡间隔增宽,部分形成肺气肿,rCC16干预组后,小鼠肺部的肺泡结构趋于完整,肺大泡的形成也减少;COPD模型组小鼠肺组织MMP-9和TIMP-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rCC16干预后,均可降低MMP-9和TIMP-1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16对MMP-9的降低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而对TIMP-1的调节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rCC16滴鼻干预可以减轻COPD小鼠肺组织的损伤,降低肺组织中MMP-9和TIMP-1的表达,对COPD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诺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优化及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诺丽茎段中的次生代谢物并为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以诺丽茎段(无腋芽)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建立细胞悬浮系,对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细胞悬浮系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优培养基是MS+1.0mg/L6-BA+0.1mg/L2,4-D;悬浮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2,4-D+3%蔗糖,pH为5.85,当初始接种量为37.5g/L、摇床转速为110r/min且(25±2)℃暗培养时,悬浮细胞生长良好,生长速率最大;诺丽茎段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最适继代周期为12–20 d;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呈先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诺丽茎段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的最适pH在4.5–5.0之间。文中成功建立了以诺丽茎段为外植体的稳定的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993.
季艳丽  程云伟  陈发菊  张德春  周超 《广西植物》2019,39(12):1613-1618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为进一步揭示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潜力,该研究以高粱Sb19未成熟胚诱导产生的两种胚性愈伤组织和一种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各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法对高粱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高粱两种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表明胚性愈伤组织中的代谢活性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能够为体细胞胚胎发生提供更多的物质能量基础。(2)两种类型胚性愈伤组织之间生理生化差异显著,其中,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Ⅰ型胚性愈伤组织,相反,Ⅱ型胚性愈伤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Ⅰ型胚性愈伤组织,这种生理生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的分化。该研究结果为愈伤组织的胚胎发生能力与生化代谢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优于脂肪, 因此研究碳水化合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是解决草鱼配方策略的重要途径。实验探讨了中规格(460 g)草鱼和大规格(1970 g)草鱼饲料中蛋白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实验采用2×4的双因子实验设计, 实验一: 中规格草鱼饲料的2个淀粉梯度为25%和35%, 4个蛋白梯度为22%、24%、26%和28%, 共8个处理; 实验二: 大规格草鱼饲料的2个淀粉梯度为30%和40%, 4个蛋白梯度为18%、20%、22%和24%, 共8个处理。在56d的等量投喂后, 实验结果显示: 中规格草鱼的生长性能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 在28%蛋白水平组达到最高(P<0.05), 且小麦淀粉水平35%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5%组(P<0.05); 大规格草鱼的生长性能也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上升, 在蛋白水平大于20%之后差异不显著(P>0.05), 且小麦淀粉水平40%组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30%组(P<0.05)。同时, 中规格和大规格草鱼饲料分别添加35%和40%小麦淀粉时不会对草鱼的肝脏组织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在实验条件下, 中规格和大规格草鱼分别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35%和40%以内时, 可以有效地利用淀粉节约饲料蛋白而不造成肝脏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95.
当前,抗呼吸道感染的鼻内疫苗开发项目正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疫苗所诱导的保护力而言,抗体应答是决定性的,而人们普遍认为滤泡辅助T细胞(TFH)对于介导抗体应答非常重要。绝大多数支持TFH在免疫应答中作用的数据均来自于动物研究,而除血液中存在TFH样细胞外,来自人体的直接证据则十分有限。研究者考察了在人类鼻咽相关淋巴组织(NALT)中TFH细胞的活化与诱导,及其在流感减毒活疫苗(LAIV)所诱导的抗体应答中的作用。腺扁桃体组织的TFH细胞活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同时在LAIV刺激扁桃体单核细胞(MNC)后检测抗流感血凝素(anti-HA)抗体。通过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被诱导的TFH细胞和CD154表达进行分析,研究者对由LAIV诱导的抗原特异性TFH细胞活化情况展开研究。LAIV诱导了与抗HA抗体产生有关的TFH细胞增殖,同时研究显示TFH细胞对于抗体应答至关重要。表达BCL6和CD21新诱导的TFH细胞以及随后抗HA抗体的测定表明,初始T细胞被LAIV诱导成为TFH细胞。  相似文献   
996.
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联合利用治疗光源、光敏剂和氧分子,选择性治疗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的精准靶向疗法。光源作为PDT治疗的关键要素之一,其发光波长、照光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疗效。本文详细介绍了太阳光、近红外光、X射线、在体发光和发光二极管等5种PDT光源的研究新进展,并分析了这五种治疗光源在生物组织穿透深度上的不同特性以及所存在的不足。随后,重点讨论了以提高PDT治疗精度为目标的体表照光和体内照光等两种个性化照光模式。研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新型PDT光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张宇  张策 《生理通讯》2007,26(1):16-16
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和东乐科技有限公司/美国Axon(MDC)公司联合组织的“膜片钳技术培训班”于2007年1月26日-29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共有50余名学员参与,除生理教研室的教师和研究生外,还有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培训班的主讲人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副教授、东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振伟博士。刘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生理学和神经药理毒理学研究,对膜片钳的理论及技术操作有较深的造诣,并著有《实用膜片钳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在此以前他曾在北京主讲过两期“膜片钳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998.
王俐  刘英  姜洋  祁长青  祖元刚 《植物研究》2007,27(5):582-587
以烟草叶片在MS培养基上诱导的10个不同时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荧光染色显微观察到细胞核在形态上发生了缩缢变形,DNA Ladder检测也出现了标志细胞程序性死亡特征的DNA片断,表明了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而在诱导的第六个时期(13 d)DNA的脱尾现象最为明显,表明这一时期是PCD发生较为活跃的时期。利用RT-PCR法在诱导的前九个时期,即诱导的第3、5、7、9、11、13、15、17、19 d的叶片的愈伤组织中均扩增出了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Beclin1基因的cDNA片段(678 bp),Northen杂交结果显示,在诱导的第13 d,类Beclin1基因表达较强。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诱导前14 d叶片中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变化,在诱导的第六时期ABA含量相对达到了峰值,结果表明:在烟草叶片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伴随PCD的发生,在此过程中内源激素ABA与Beclin1基因起到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影响小麦成熟胚再生频率因素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预处理类型、接种方式、植物激素的浓度和不同组合以及分化培养基中是否添加抗生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小麦成熟胚植株再生系统。经过试验,我们选择在MS培养基上接种经无菌水预处理的纵切成熟胚作为起始的试验条件。在含2mg/L2,4-D的MS培养基上.初级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可达80%以上.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0.5mg/L6-BA和0.2mg/LNAA可以显著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而在再生培养基中加入适当浓度的头孢霉素可以有效提高胚性愈伤组织再生出小植株的比例。利用该再生系统,我们从5个小麦优良主栽品种的成熟胚再生出了可育的植株,再生频率达15.3%-34.5%。  相似文献   
1000.
流感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致病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0年统计,流感嗜血杆菌(Hemophilus influenzae,Hi)血清b型每年至少引起300万严重病例,其中有40万~70万4岁以下儿童死于Hi感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