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8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16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536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5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3年   9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Ri T-DNA对盾叶薯蓣的遗传转化及薯蓣皂甙元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Pd T-DNA转入药用植物盾叶薯蓣,产生了毛状根,经分子信标探针检测农杆菌Pd质粒上的T-DNA已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研究建立了毛状根大量快速繁殖技术,基本技术要求为:1/2 MS液体培养基,28℃培养温度,350lux弱光条件下有利于毛状根的增殖培养,提高生物量。HPLC测定结果显示,转基因获得的毛状根其薯蓣皂甙元的含量分别是微块茎、愈伤组织和植物体合成量的5.68倍、6.12倍和2.68倍。  相似文献   
912.
海藻糖及其在生物工程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海藻糖发现以来对其化学性质、生理功能、作用机理、代谢途径等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渐渐兴起。研究表明海藻糖能提高生物体对干旱、低温、高温、pH、盐渍等逆境条件下的抗性。离体试验表明海藻糖能保护生物膜、蛋白质的结构并能保持逆境下的酶活性,同时,外源海藻糖同样对生物体有保护作用。由于海藻糖具有这些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它已在许多方面得以应用,可作为食品工业的一种添加剂和甜味剂,使干燥食品在得水后保持原有的色、香、味;也可作为医药工业的非特异性生物制品和生化药品保护剂,使其在常温下保存,从而降低运输与储存费用;另外,在农业研究中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培育表达海藻糖的转基因作物,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抗冻等抗逆性能。  相似文献   
913.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914.
现代微生物技术丛书——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生物实验室系列——流式细胞术原理与科研应用简明手册;生物实验室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参考手册——基本数据、试剂配制及其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915.
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控作用,受到日益关注.近年来又发现许多新的干扰素,其结构或功能与干扰素-α、β相似,但各有其特殊性,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DNA重组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干扰素基因均已被克隆.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些新的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16.
综述了何首乌的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以及活性成分的产生,并展望了何首乌生物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917.
蛋白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只是 DNA 或 RNA 等遗传物质的表达形式,其单独不具有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的功能,而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却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基本属性 . 随着近年来 prion 生物学的出现和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蛋白质单独就具有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蛋白质也是一类遗传物质 . 所以很有必要站在这个角度对 prion 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再认识,通过对哺乳动物 prion 生物学和真菌 prion 生物学各自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以及它们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总结出蛋白质储存和传递生物信息的一般规律并指出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918.
烟粉虱生物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褚栋  毕玉平  张友军  娄蕴萍 《生态学报》2005,25(12):3398-3405
烟粉虱B em isia tabaci(G ennad ius)是一种取食植物汁液的重要农业害虫,同时也是许多植物病毒最重要的传播介体之一。烟粉虱被认为是由许多具有明显遗传分化的不同种群即生物型组成的复合种,其中B型烟粉虱是一种入侵性最强的生物型,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由于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在寄主范围、传毒能力、地理分布、抗药性等许多生物学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及其遗传分化研究对于该害虫的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烟粉虱生物型的鉴定方法包括生物学鉴定、酶谱鉴定以及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其中使用的分子标记包括RAPD、AFLP、rDNA-ITS1、m tDNA CO I以及SSR等标记。目前,不同生物型的烟粉虱尤其B型烟粉虱的分类地位仍然存在争议。介绍了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生物学差异、鉴定方法及其遗传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探讨了不同生物型烟粉虱的分类地位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19.
以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cerevisiae)单倍体菌株SY1为出发菌株 ,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 ,获得 1株Cu2 高抗性突变株 ,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其拮抗紫外线 ,拮抗电离辐射 ,清除·OH自由基能力 ,Cu2 解毒能力均比出发菌株有所提高 ,经 5 0世代培养后 ,其遗传稳定性保持在 96 %以上。  相似文献   
920.
虎舌红迁地保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虎舌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观赏植物.本文探讨了虎舌红的繁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虎舌红的迁地保育问题.规模化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但这样繁殖的周期较长,而且观赏性有所降低;扦插繁殖成活率低,观赏价值最高;组培繁殖的技术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