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注入Lactobacillus bulgarius诱变选育高产ACE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注入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4株保加利亚杆菌L601、L602、L603、L606进行诱变处理,旨在选育出高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菌株。结果表明,在离子注入能量为20keV,剂量为3.0×0.5×10^15 ions/cm^2条件下,诱变效果较好。从正突变菌株中反复筛选,获得1株对ACE抑制活性较高的菌株M602,其ACE抑制率为82.49%。经过培养条件优化,其对ACE抑制率进一步提高为85.12%,经连续传代实验,其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Balb/C乳鼠小脑Purkinje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初步研究其细胞电生理特性。方法钝性分离生后24h内的乳鼠小脑,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加机械吹打法获得单细胞悬液,然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24h候更换为1%N2+1%T3+1%谷氨酰胺的DMEM/F12维持培养,3-5d天后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7-9d天后用全细胞膜片钳单通道法记录钙电流。结果该方法培养的神经元形态典型,细胞学鉴定阳性率高(70%),并能记录到钙通道电流。结论该方法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且培养出的原代Purkinje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神经元的活性较高,可用于电生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控作用,受到日益关注.近年来又发现许多新的干扰素,其结构或功能与干扰素-α、β相似,但各有其特殊性,而且随着分子生物学和DNA重组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干扰素基因均已被克隆.本文着重阐述了这些新的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旱獭类动物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旱獭类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与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同属嗜肝DNA病毒科(Hepdnaviridae)。1977年Summers等在美国一种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中首先发现了WHV,形态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WHV与HBV有密切关系。感染WHV的旱獭,可发生急性肝炎,也可长期携带病毒并伴慢性肝炎,有些可发生肝细胞肝癌。因此,旱獭是研究人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微生物的安全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析饮用水中的微生物含量。【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ATP测定方法检测瓶装无气饮用水中的微生物数量、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含量以及微生物活性,并将检测结果与传统的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技术相对照。【结果】FCM方法可快速区分水样中的活性细菌和非活性细菌,AOC含量反映了水样中微生物再生能力;而ATP检测方法也能比异养细菌平板计数法(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HPC)更好地反映瓶装无气饮用水中的实际微生物含量。【结论】FCM、ATP测定方法要明显优于依赖于培养的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频发尼帕病毒疫情,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对新型人畜共患病毒-尼帕病毒领域1999~2017年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国际尼帕病毒领域研究现状和趋势,为我国新发和烈性传染病防控及生物安全提供情报参考。本文以"Nipah"为主题词检索文献,截止2018年12月10日,共检索到论文973篇,论文数量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美国在尼帕病毒研究领域起步较早,且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影响力均排名第一。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在尼帕病毒研究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且各国之间合作密切。我国论文发表数量排名第7,但论文篇均被引频次比较靠前,排名第3。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世界各国不断深入对尼帕病毒的研究和分析,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目前已有突破性进展,需继续保持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态势,严格防控尼帕病毒引发的疫情,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筑牢国家生物安全的防线。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暴发了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COVID-19)随后蔓延到中国所有省区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WHO宣布其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了解和表征该病毒对抗击疫情至关重要。通过收集和梳理该疫情暴发之后2个月内全球多领域研究人员关于COVID-19的论文,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溯源分析、检测手段、病患治疗、临床表现、药物研发、致病机理、传播途径、流行特征等方面。该冠状病毒与蝙蝠冠状病毒以及穿山甲冠状病毒相关,其利用与SARS-CoV相同的人受体ACE2,感染途径证实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该病毒具有人际传播能力,并且出现无症状传播。COVID-19确诊病例多数与武汉有关,大多数为轻症,年老者病死率较高。快速灵敏核酸检测通常作为确诊依据,目前已经筛选出有价值的候选药物如瑞德西韦进行临床试验。中国采取的旅行禁令和隔离等干预措施有效减轻了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8.
白桦开花位点Flowering Locus T(FT)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T及其同源基因在促进植物成花和发育阶段转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应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了白桦FT基因的cDNA,全长为928 bp,其开放阅读框为525 bp,编码174个氨基酸。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9.6 kDa,理论等电点为7.73。该预测蛋白序列含有保守的PEBP蛋白结构域,命名为BplFT,并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为JQ409561。该基因序列同其它16种植物的相似性为74%~93%,其中与无花果(Ficus carica)的相似度最高为93%,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相似度最低为74%,并构建了该基因序列的进化树。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BplFT基因在白桦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在营养器官的表达高于花器官,成熟组织要高于幼嫩的组织,在成熟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推测BplFT基因在成熟的营养器官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调控次生细胞壁的形成。另外,选择了白桦雄花序突变体进行该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该基因在突变体雌花序、雄花序、幼叶及幼茎中均为上调表达,预示着BplFT基因不仅仅参与营养组织发育,在花器官发育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典型两用性新兴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安全作为一个具有显著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论文数据,基于期刊学科类别分析了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叉现状和时序演化,并采用富集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国家的学科交叉倾向差异。结果表明,20世纪以来,生物安全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日益广泛,动植物科学、环境和生态学、社会科学、微生物学、农业科学是其交叉融合最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国家生物安全研究的学科交融情况有所差异,欧美主要国家的学科交叉情况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之处。以期为生物安全特定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探索,并为强化我国生物安全研究领域学科交叉和探索新的科研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肝炎和肝癌关系的实验动物中,唯有土拨鼠感染土拨鼠肝类病毒(WoodchuckHepatitis Virus,WHv)后,其病程、结局与人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相似,WHV DNA可与宿主肝细胞DNA整合并产生肝癌。中国旱獭(Marmota marmota)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