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鲢,鳙,银鲫和因头鲂肠道G细胞定位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黔生  方之平 《动物学报》1995,41(2):167-17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胃泌素抗血清对鲢、鳙,银鲫和团头鲂4种无胃养殖鱼肠道G细胞进行检查,结果4种鱼的肠粘膜中均有G细胞存在,G细胞集中分布在前肠前段,主要位于肠褶的顶部和中部,在肠上此和杯状细胞之间穿插,它们的形态多样。本文对4种鱼肠道G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无胃硬骨鱼类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4种鱼肠道G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2.
王瑞安  蔡文琴 《动物学报》1995,41(2):181-184
实验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八肽胆囊收缩素样免疫反应物质在猪、大鼠和豚鼠肠道的定位与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免疫双标记法观察了它与5-羟色胺的关系,结果表明,CCK-8-IR细胞主要位于肠腺的底部,少数位于绒毛上皮。节段性分布上,在猪可见于从十二指肠到结肠全长的粘膜,大鼠和豚鼠CCK-8-IR细胞则见于从十二指肠至回肠的粘膜,但均以十二指肠密度最高;免疫双标记法证实,在三种动物肠道中均有CCK=  相似文献   
73.
脑脊液(CSF)PCO2和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在CSF酸碱调节中起决定性作用。在CSF变化过程中,与PCO2无关的任何可检测到的的改变,一定同时伴有某种主要离子浓度的改变。本文系统介绍了CSF的离子组成、离子调节以及在各型酸碱紊乱中CSF的主要离子变化,展现了目前国外对CSF酸碱调节离子机制的研究状况和进展。  相似文献   
74.
本文采用H.E染色法和酶组织化学方法,对背角无齿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组织学和酶组织化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证实了“初生珍珠囊”的形成和溶解及“次生珍珠囊”的形成,并推没“次生珍珠囊”表皮细胞是由育珠蚌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观察了育珠手术后九种酶在珍珠囊形成的各个阶段和在珍珠囊和育珠蚌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说明了珍珠囊珙成过程是与复杂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及物质转运等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75.
齐口裂腹鱼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方静  谢林 《水生生物学报》1995,19(2):188-189
齐口裂腹鱼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方静,谢林,李逊,周毅(四川农业大学,雅安625014)关键词齐口裂腹鱼、微脊、微绒毛、杯状细胞、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ICSTUDYOFDIGESTIVETRACTOFSCH...  相似文献   
76.
兰属、兜兰属、石斛属植物叶片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兰科植物的兰属、兜兰属及石斛属16个种折叶片及其横断面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兰属各种叶片上表皮细胞均为矩形,上表皮细胞表面具小乳突或不明显突起。石斛属及兜兰属的各个种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但石斛属表皮细胞表面无坦无纹饰,而兜兰属花叶类上表皮细胞表面明显呈乳突状,绿叶类呈龟背状隆起。兰属及石斛属叶片叶肉组织没有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的分化,而兜兰属的绿叶类叶肉不分化;花叶类叶肉有分化。  相似文献   
77.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④厩真厉螨截肢前后的爬行行为,表明第1对足其感觉功能;②用古拉广厉螨分别截各对足驱避反应的对比试验,见到只有当截去第1对足跗节时失去嗅觉功能,而截去第Ⅱ、Ⅲ、Ⅳ对足时,各组都仍有嗅觉功能;⑤对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毒厉螨和鼠颚毛厉螨进行涂漆前后的驱避试验,显示当跗感器被涂满封闭,则嗅觉功能消失;④以0.5%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的截肢标本,观察了厩真厉螨、毒厉螨、格氏血厉螨、古拉广厉螨及尾足螨股一种螨,足Ⅰ跗节末端凹窝中,至少都存在两类感毛,钝钉型感毛和长而尖的刚毛型感毛;⑤厩真厉螨雌螨和幼螨跗感器的钝钉毛分别为8根和5根,另外各有2根短而尖的毛,分别测定了长度,描述了形态特点;⑥透射电镜观察厩真厉螨、毒厉螨等的跗感器钝钉毛,毛外围有表皮壁,壁上有很多微孔,内有中心腔,腔内有树突。属化感器——嗅觉器;⑦电生理技术研究,当用氨和醋酸的气体刺激厩真厉螨、毒厉螨的离体足Ⅰ时,均产生明显的应激电位差,充分证明足Ⅰ辩节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78.
寄生于洪湖经济鱼类鳃上的单殖吸虫包括二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寄生于洪湖经济鱼类鳃上的单殖吸虫共60种,包括描述指环虫和三代虫各一新种,并有若干寄主新记录及长江流域新记录。  相似文献   
79.
寄生于胭脂鱼鳃上单殖吸虫一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lasticus(Bleeker)是一种大型的经济鱼类。目前有些地方试图作为养殖对象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淡水渔业》1975年第一期和第四期)。  相似文献   
80.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243-244
1972—1974年,我们先后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确定了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lcola),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亦为粘球菌之一,但尚未定种(Myxococcus sp.)。为了寻找治疗这两种病的有效药物,我们进行了以中草药为主的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