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氧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氟沙星 (Ofloxacin)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 ,由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于 1982年开发的 ,由于分子的基本结构中引入了疏水性的氟原子及亲水性的哌嗪环 ,其抗菌活性得到了增强、细菌耐药性大大降低。其杀菌机理是通过与细菌复制所必须的脱氧核糖核酸回旋酶 (DNA gyrase)的亚基A结合 ,使此酶失活来抑制DNA的合成而达到杀菌目的[1— 2 ] 。由于该药具有吸收完全、分布广、半衰期长、抗菌谱广及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引起国内外医药界的高度重视 ,已在人医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3— 5] 。在防治家畜细菌感染症中也有应用的报道[6— 7] ,但有关该…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消化道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中华绒螯蟹成蟹消化道各段进行了光镜组织学结构的观察;应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消化道各段黏膜上皮表面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中肠及后盲囊外,整个消化道黏膜上皮表面均有较厚的分泌物层和较发达的纤毛层。纤毛形态结构各异;以食道和后肠分布最密,胃和肠球次之。消化道各段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均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多级皱褶和嵴。仅中肠表面具典型微绒毛结构。各消化道段黏膜上皮表面均未见杯状细胞,上皮下基膜发达,黏膜下层明显,消化腺分布其间。整个消化道壁的肌层均为横纹肌,且排列疏松,外膜多为浆膜。  相似文献   
3.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鳜、大口黑鲈、尼罗非鲫、短盖巨脂鲤、鲇、黄颡鱼、黄鳝和乌鳢等8种有胃真骨鱼消化道粘膜中降钙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及形态学比较.结果表明,在尼罗非鲫、鳜和大口黑鲈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均未见到阳性反应。另外5种鱼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可不同程度地见到阳性细胞,其中黄颡鱼的整个消化道均有降钙素免疫活性的阳性反应;黄鳝和乌鳢的肠道中则无阳性反应,但在它们的胃以及黄鳝的食道中见到阳性细胞;鲇除食道中没有发现阳性细胞外,消化道各段中均有阳性细胞的存在;短盖巨脂鲤则仅在食道中发现阳性细胞。降钙素免疫活性细胞在肠道中的形态大多为长校形,胞体膨大,胞核是空油状,有两个相对的胞突分别伸向肠腔和基膜;胃中的降钙素细胞在位于胃上皮细胞之间时形状多为较短的梭形,而位于胃腺中时其形状较前者更加粗、短,胞突短小,常常呈不规则形状沿胃腺管边缘分布。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各发育期APUD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使用12种哺乳类、鱼类、昆虫激素为抗原制备的抗哺乳类血清,应用链要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中华绒螯蟹1-5期Sou状细民体、大眼幼体、幼蟹体内及成蟹消化系统的APUD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在1-5期Sou状幼体及大眼幼体、幼蟹体内未见到典型的免疫活性阳性细胞;在成蟹消化系统中见到神经丝蛋白(NFP)、胰岛素(Ins)、血管活性肠肽(VIP)、降钙素(Cal)、五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激素(GH)、钙调素(CaM及蜕皮激素(MH)等9种免疫活性在其除了后肠以外的不同部位有各自的阳性反应表现,而物质(SP)、胰高血糖素(Glu)、神经特异烯醇酶(NSE)等3种抗血清在中华绒螯蟹成蟹消化系统中却未见其免疫活性阳性反应痕迹。本文着重描述以上9种免疫活性阳性反应在成蟹消化系统中分布情况及其阳性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几种激素在鳜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中存在的免疫细胞化学证据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trept Avidin-Biotin-Complex,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使用4种兔抗消化 道激血清对鳜胃肠道中的内分泌细胞进行鉴别和定位。结果在鳜鱼胃的贲门、幽门及肠道中均发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长抑素和五羟色胺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鳜的贲门上皮和贲门腺之间,幽门上皮和幽门腺之间均分布有生长抑素免疫活性阳性细胞,在贲门腺和幽门腺处的分布较密。这些含五羟色胺的肽能神经元具有典型的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特征,提示鱼类的胃肠道同哺乳动物的胃肠道一样富含肽能神经元;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形态学依据,另外两种抗血清-高血糖素和胃泌素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鳜的胃肠道的各部位均未发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盐酸沙拉沙星在鲫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鲫组织中沙拉沙星并初步研究了盐酸沙拉沙星在鲫组织中的残留及消除规律。在21±2℃下,以20mg/kg的剂量单次口灌给药,取血浆和肌肉、皮肤、肝胰脏、肾脏、卵巢5种组织,各样品中加入甲磺酸达氟沙星作内标,用二氯甲烷提取组织中的药物,正己烷去脂,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盐酸沙拉沙星的浓度。此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2.97%,日间变异系数小于8.41%,最低检测限可达0.0125μg/g。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沙拉沙星在血浆和5种组织中消除速率快慢不一,肾脏为盐酸沙拉沙星残留的靶组织。若规定可食用组织中的盐酸沙拉沙星在最大残留限量为30μg/kg,由休药期(WDT)公式可得出盐酸沙拉沙星在鲫体内的WDT为14d。  相似文献   
7.
鲢、鳙、银鲫和团头鲂肠道G细胞定位与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用胃泌素抗血清对鲢、鳙、银鲫和团头鲂4种无胃养殖鱼肠道G细胞进行检查,结果4种鱼的肠粘膜中均有G细胞存在。G细胞集中分布在前历前段,主要位于肠褶的顶部和中部,在肠上皮和杯状细胞之间穿插,它们的形态多样。本文对4种鱼肠道G细胞的分布特点与哺乳动物、鸟类及其他无胃硬骨鱼类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这4种鱼肠道G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化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treptAvidinBiotin peroxidaseComplex ,SABC)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 ,GnRH)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GnRHR) 2种抗血清对性成熟前后的黄颡鱼 (Pelteobagrusfulvidraco)和鲇鱼 (Silurusasotus)的脑、垂体、卵巢中的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GnRH和GnRHR免疫活性在两种鱼的各脑区、垂体、卵巢中均有分布 ;两种鱼在性成熟时它们的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中的GnRH和GnRHR免疫反应细胞数目和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性成熟前。本文讨论了GnRH、GnRHR直接或间接参与黄颡鱼和鲇鱼性腺发育成熟调节的可能性及形态学证据。可为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神经 内分泌、GnRH功能的多样性等研究领域提供新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草鱼GH单克隆抗体对9种硬骨鱼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1)鳜和鲇的胰岛中有大量的GH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存在;8种有胃硬骨鱼的消化道中均未见到阳性特异性反应。2)草鱼的中腺,前腺垂体中均发现有GH和Som两种免疫活性肉发泌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10.
鲤、青鱼肠粘膜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鉴别和定位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使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用10种哺乳动物激素培育出的抗血清对鲤、青鱼肠道粘膜中内分泌细胞的鉴別表明,它们的肠道粘膜上皮中存在有胃泌素、P物质、牛胰多肽、亮氨酸脑啡肽、胰高血糖素样免疫反应物、抑胃多肽等6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而五羟色胺、胆囊收缩素和神经降压素没有免疫活性反应。在鲤的肠粘膜中存在生长抑素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青鱼中则未见到这种细胞。两种鱼的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多数在前肠的分布密度较大;但青鱼肠粘膜中P物质和亮氨酸脑啡肽两种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却在直肠中分布最多;胰高血糖素样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中肠分布最多。P物质和胃泌素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大多数分布于肠褶顶部;其他各种免疫活性內分泌细胞则主要分布于肠褶的中、底部。本文比较了鲤、青鱼的肠内分泌细胞在各肠段中的分布密度,并对其形态学及分布特点进行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