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中高浓度IL-6 和肠黏膜低表达的紧密连接蛋白可促进内毒素移位的发生。本文主要研究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 水平对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0 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其中12 例在患病早期因结肠受累合并腹胀,对12 例结肠受累患者应用结肠镜行结肠灌洗进行腹腔减压,同时取结肠黏膜进行活组织检查。所有病人在治疗的第3 天,第7天,第10 天,第14 天抽取外周静脉血。4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6 水平,鲎试验(LAL)方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AP 患者血清IL-6 和内毒素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早期SAP 患者血清IL-6 和内毒素水平高于晚期(P 值均<0.05)。SAP 早期血清高浓度的IL-6 与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的低表达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35,P<0.05)。结论:血清IL-6 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IL-6 水平与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程有相关性,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22.
【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肠道菌群紊乱与肠上皮通透性增强是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饮食限制可改善肠道菌群的构成、维持肠上皮稳态。本文假设隔日禁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屏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肠道菌群的失调以及促进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关。【目的】探究隔日禁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自由饮食组(NS+AL组,n=8)、生理盐水+隔日禁食组(NS+ADF组,n=8)、MPTP+自由饮食组(MPTP+AL组,n=8)、MPTP+隔日禁食组(MPTP+ADF组,n=8)共4组。隔日禁食方案以48 h为一个实验周期,前24 h采取禁食,后24 h采取自由摄食,在第12?14个周期内连续5 d给予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thydropyridine,MPTP)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在隔日禁食17个周期结束后收集小鼠粪便,通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小鼠行为学测试后收集其空肠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肠道病理组织学变化,通过RT-qPCR方法检测AMPK、Occludin、ZO-1的mRNA表达水平(Prkaa1、Ocln、Tjp1),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ZO-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NS+AL组相比,MPTP+AL组小鼠运动能力显著下降(P<0.01),而MPTP+ADF组小鼠运动障碍有所改善(P<0.01)。HE染色可见NS+AL组小鼠空肠绒毛结构完整、排列紧密,MPTP+AL组空肠绒毛破碎甚至脱落,而MPTP+ADF组则显示出空肠绒毛相对完整、排列紧密。肠道菌群测序结果显示,MPTP+AL组相较于NS+AL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P<0.001),而相较于MPTP+ADF组并无显著变化;各组间小鼠的肠道菌群构成具有显著差异,相对物种丰度在科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与NS+AL组相比,MPTP+AL组艾克曼菌科(Akkermansiaceae)丰度明显升高(P<0.05),而MPTP+ADF组相较于MPTP+AL组该科菌的丰度显著下降(P<0.01)。RT-qPCR检测结果发现,相较于NS+AL组,MPTP+AL组小鼠空肠Prkaa1 (P<0.01)、Ocln (P<0.01)、Tjp1 (P<0.0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中,MPTP+ADF组与MPTP+AL组小鼠相比Prkaa1 (P<0.01)和Tjp1 (P<0.01)表达水平均有显著升高,MPTP+ADF组的Ocln表达水平也比MPTP+AL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ZO-1在MPTP+ADF组小鼠表达水平相较于MPTP+AL组显著上升(P<0.05)。【结论】隔日禁食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空肠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维持肠道菌群艾克曼菌科相对丰度及菌群稳态、提高空肠紧密连接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3.
机体累积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所导致的氧化应激是多种肠道疾病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是维持肠屏障功能的重要结构基础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氧化应激能通过多种途径破坏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导致肠上皮屏障功能障碍。本文对蛋白激酶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蛋白质的修饰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肠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概述,旨在为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4.
目的:神经浸润的发生预示胰腺癌预后不良,疼痛的发生与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癌细胞和神经组织间相互作用、连接及粘附可能参与了神经浸润的发生,Claudins作为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成份,在多种肿瘤中有所表达,本实验拟通过观察其成员CLDN11在体内、体外mRNA水平的表达,探讨CLDN11在胰腺癌神经浸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其诊断及治疗新方法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裸鼠坐骨神经周围注射不同人胰腺癌细胞系的方法建立稳定的胰腺癌神经浸润动物模型,成瘤后检测肿瘤组织中CLDN11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检测不同人胰腺癌细胞株中CLDN11 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CLDN11在神经侵犯发生率低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神经侵犯发生率高的肿瘤,在正常胰腺组织中无表达。CLDN11的mRNA水平在panc-1细胞株中表达高于Capan-2组。结论:经本实验研究发现CLDN11在PNI发生率高的肿瘤组织及高神经浸润能力的细胞株中表达下调,而在PNI发生率低的肿瘤组织及神经浸润能力低的细胞株中高表达,可以得出在神经浸润发生中,CLDN11的表达受到抑制的结论,由此推断如果过表达CLDN11,有可能阻碍PNI的发生及发展;另外,CLDN11表达的下降也可能预示着PNI的发生及进展,因此CLDN11表达的下降可作为PNI发生的预警信号,也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胰腺癌的预后提供初步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星形胶质细胞在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形成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内皮细胞系ECV304与星形胶质细胞体外接触共培养的方法,采用电镜及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银染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对内皮细胞系紧密连接的诱导作用。运用Millipore-ERS系统检测紧密连接的功能状况。结果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内皮细胞系形成广泛而连续的紧密连接并产生较高的跨内皮阻抗(transendo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于第10d可达321.3Ωcm^2。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可以诱导ECV304细胞产生紧密连接。同时,ECV304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共培养可以作为研究血脑屏障紧密连接结构与功能的一种可靠而简便的体外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glutine,Gl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结合蛋白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89只,随机分成对照组,SAP+PN(肠外营养)组,SAP+EN(肠内营养)组,SAP+EN+Gln,各组又分为4 d喂养组和7 d喂养组。分别在第4 d、第7 d剖杀大鼠检测各组各项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1)空肠黏膜蛋白质含量测定:各EN组粘膜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PN组(p<0.01),EN+Gln组的4 d、7 d分别高于EN组的4 d、7 d(p<0.01)。(2)小肠粘膜occludin蛋白表达及含量测定:PN7 d、4 d组的平均灰度值均显著高于EN、EN+Gln组(p<0.01),EN4 d、7 d组平均灰度均显著高于EN+Gln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中应用谷氨酰胺能更有效增加occludin蛋白表达,改善肠上皮紧密连接,维护肠上皮屏障完整性。  相似文献   
27.
闭锁小带蛋白1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闭锁小带蛋白1(ZO-1)属于膜结合鸟苷酸激酶(MAGUK)家族,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的紧密连接中,起中介作用。它把闭锁蛋白和细胞内骨架系统连接在一起,构成稳定的连接系统。ZO-1在维持正常胞旁屏障通透性、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转录及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周期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ZO-1基因表达沉默和蛋白缺失与肿瘤及非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饮食组(NDG)和高脂饮食组(FDG)。于4周、8周、12周时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应用ELISA方法测定各阶段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的变化;应用鲎实验测定各阶段大鼠门静脉血中内毒素(ET)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道粘膜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及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随着高脂饮食时间增长,高脂饮食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血清ALT、AST、TG、CHOL水平逐渐升高(4周时,P0.05,8周和12周时P0.05);大鼠血浆内毒素的水平逐渐上升(0.11±0.01比0.11±0.01,P0.05;0.36±0.01比0.11±0.01,P0.05;0.44±0.15比0.18±0.03,P0.05);高质饮食组较正常饮食组大鼠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逐渐下降(3.6±0.7比3.9±0.32,P0.05;2.8±0.63比3.8±0.42,P0.05;1.8±0.79比3.7±0.48,P0.05),MLCK表达逐渐增多(0.5±0.53比0.3±0.48,P0.05;1.3±0.48比0.4±0.52,P0.05;1.9±0.74比0.5±0.53,P0.05)。结论: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ZO-1及MLCK可通过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改变肠粘膜的通透性,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布拉酵母菌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单层细胞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布拉酵母菌上清培养组,阿司匹林处理组(18.32mmol/L),阿司匹林+布拉酵母菌上清液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中Occludin和ZO-1蛋白、JNK蛋白、ERK蛋白、磷酸化JNK(p-JNK)蛋白、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阿司匹林+布拉酵母菌上清液组凋亡率低于阿司匹林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布拉酵母菌上清液组Occludin蛋白、ZO-1蛋白表达较阿司匹林处理组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布拉酵母菌上清液组的该两种蛋白表达量较阿司匹林处理组增加,阿司匹林+布拉酵母菌上清液组p-ERK、p-JNK蛋白表达较阿司匹林处理组减少。结论布拉酵母菌对阿司匹林造成的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ERK、JNK的激活而上调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0.
黄红艳  李荣  孙强  王健  周鹏  韩骅  张万会 《遗传学报》2002,29(11):953-958
KyoT是一种LIM结构域蛋白,是以RBP-J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得到的新分子,KyoT2可以抑制RBP-J介导的转录,以KyoT2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了人类紧密连接蛋白2(ZO-2),的一种新的剪接体ZO-2-i3,序列分析表明,新的剪接体有19个外显子,与已发表序列比较,见ZO-2-i3分子的激酶后区发生了改变,为排除酵母双杂交实验的假阳性,实验首先在酵母中验证KyoT2与ZO-2-i3的体外直接相互作用并得到阳性结果,进而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纯化带有His标签的KyoT2蛋白,使用抗His标签的抗体,通过GST pull-down assay验证KyoT2与ZO-2-i3的体外直接相互作用,也获得阳性结果,并通过酵母实验初步确定了其作用位点,即KyoT2通过LIM2结构域与ZO-2-i3相互作用,本实验验证了KyoT2与Z-2-i3的相互作用,并初步确定其相互作用位点,对探讨KyoT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