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评述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的新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Popov等(1993)、Williams等(1996)用分支系统学的方法提出的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的新方案分别作了评述;新的方案取消腕足动物的“无铰纲、有铰纲”之分,“无铰纲”彻底解体,“有铰纲”范围扩大,包括从“无铰纲”中分出的髑髅贝类和原货贝类;这些新观点强烈的动摇了统治百余年的世界腕足动物高级别分类研究的基础,改变了国际腕足动物专家长期沿用的传统分类格局,反映了本世纪腕足动物门高级别分类  相似文献   
82.
CHLOROPLASTDNAVARIATIONINTHESTUDYOFPHYLOGENETICSWangTingSuYingjuan(SchoolofLifeSciences,Zha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ZhangLi(SouthChinaInstituteofBotany,AcademiaSinica,Guangzhou510650)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分析和比较大片段DNA分子的能力。这种趋势对系统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之一,就是近年来通过比较DNA性状来探讨系统发育问题业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分子系统学。在植物分子系统学领域,目前采用的分子数据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叶绿体基因组,…  相似文献   
83.
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等位酶”的概念、等位酶分析方法在植物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学研究中应用的范围(包括种上和种下)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并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评论。认为等位酶分析是研究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方法,并为系统学和进化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开辟了广阔而实用的前景,但使用分子资料并不意味着可以抛弃形态、细胞等其他方面的资料,它们的关系是互相补充,而决不是互相代替。  相似文献   
84.
分子系统学在生物保护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文 《生物多样性》1998,6(2):138-14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和发展。分子系统学方法可以很好地确定物种保护的基本单元——进化显著性单元,并可用于推测群体的发展状态,从而为物种的保护提供了一项新的具很强操作性的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85.
国产蔷薇科蔷薇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对国产蔷薇科(Rosaceae) 蔷薇亚科(Rosoideae) 10 属12 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本亚科花粉呈单粒存在, 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 极面观常呈三裂圆形, 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花粉大小为(16-06μm ~31-88μm) ×(15-30μm ~35-70μm) 。三孔沟, 内孔为长方形, 沟较长, 两端较窄。其中, 矮地榆Sanguisorba filiformis 的花粉形态较为特殊, 每条沟的中部特别宽, 向两端则逐渐变窄, 形成近乎菱形图案, 并且在沟的中央覆盖着近椭圆形的沟膜, 将沟部分隔开来。从而在光镜下, 其极面观为不等的六裂圆形。但该种花粉依然属于3 孔沟类型。花粉外壁在扫描电镜下见有穴状、皱波或疣状- 穴状、条纹- 穴状、条纹- 网状、条纹状、刺状、条纹- 刺状等纹饰变化。与外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基数复杂化相适应, 本亚科的外壁纹饰与其余亚科相比变化也最为多样。本文在对Rosoideae 的部分国产属种进行花粉形态报道的同时, 也对一些有关系统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6.
国产蔷薇科李亚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本文报道了国产李亚科(Prunoideae)10属11种植物花粉形态。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极轴2000~4412μm,赤道轴1785~3695μm。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椭圆形至圆形。具三孔沟,内孔常为长方形。沟较长,两端较窄。但在Sinoplagiospermumuniflora中除了3孔沟外,还有周孔沟。花粉外壁明显分化为覆盖层和柱状层,在光学显微镜下表面常模糊,扫描电镜下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状。孢粉学结合形态学和细胞学证据说明本亚科为一单系发生的类群。Prinsepiautilis和Sinoplagiospermumuniflora(Prinsepiauniflora)这两个种在花粉特征和外壁纹饰上差异很大,从而支持将Prinsepia和Sinoplagiospermum分别处理为两个属但不支持将广义的Princepia(含Princepia和Sinoplagiospermum)独立为亚科。此外,由于Exochorda的外壁纹饰同Prunoideae中较原始的类群(如Laurocerasus)相近,结合细胞学和形态学证据,支持将Exochorda移置至Prunoideae之下  相似文献   
87.
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确定缩颜蚜蝇族的系统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缩颜蚜蝇族及食蚜蝇科 3类不同食性类群的代表种 (共 6属 7种 )为材料 ,对其核糖体RNA基因 (rDNA)的 5 .8S片段及转录间隔区(ITS)进行序列分析 ,并构建分子系统树 .同时 ,采用支序分析的方法 ,以缩颜蚜蝇族及我国有分布的食蚜蝇科其他族为材料 ,以成虫及幼期形态学性状为基础 ,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食蚜蝇科族级阶元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 .分子系统学及分支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 ,缩颜蚜蝇族与捕食性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腐食性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远 .因而缩颜蚜蝇族应从现行分类系统中的迷蚜蝇亚科移入食蚜蝇亚科 ,其系统分类地位可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  相似文献   
88.
鲟形目鱼类是一类在鱼类乃至脊椎动物进化史上占有很重要地位的古老濒危鱼类 ,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演化关系为世人瞩目 .采用DNA测序技术首次测定了包括中国特有鲟形目鱼类在内的 1 2种鲟形目鱼类的mtDNA ND4L和ND4基因 ( 70 3bp)的序列 ,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分析 .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得出了如下结论 :( 1 )鳇属可以归并到鲟属 ;( 2 )达氏鲟与中华鲟的亲缘关系最近 ,很有可能为中华鲟的一陆封类型 ;( 3)环太平洋地区的鲟科鱼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 4)ND4L和ND4基因是进行鲟形目鱼类系统演化研究很好的遗传标记 .  相似文献   
89.
孢粉学是解决植物分类中疑难类群物种微形态分化的重要方法, 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 结合这两门学科的优势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疑难类群的分类学问题。鳞盖蕨属(Microlepia)是一个分类困难的疑难类群, 采用孢粉学与分子系统学一一对应的方法, 以及居群取样方式, 选取280份样本, 联合4个叶绿体片段(rbcLtrnL-FpsbA-trnHrps4), 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该属的系统发生关系, 在此基础上对凭证标本中100份材料的孢子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分子系统学和孢粉学的研究结果, 得出结论: (1) 在形态学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15个物种得到了单系支持, 并厘清了分类困难的复合群; (2) 发现边缘鳞盖蕨(M. marginata)可能存在隐性种; (3) 建议恢复过去归并处理为异名的瑶山鳞盖蕨(M. yaoshanica)、罗浮鳞盖蕨(M. lofoushanensis)、四川鳞盖蕨(M. szechuanica)以及滇西鳞盖蕨(M. subspeluncae); (4) 提出鳞盖蕨属可能存在杂交现象; (5) 提出鳞盖蕨属完整的属下分类建议。  相似文献   
90.
郑焕娣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5,34(5):799-808
膜盘菌属Hymenoscyphus是无囊盖盘菌中一个种类较多、全球广布的属,世界范围内有160多个种,中国已报道41个分类单元。简要概述了该属真菌在分类学、系统发育、经济价值和个别种类对植物的致病性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