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2篇
  免费   541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抢救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1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1例酮症酸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在补液、祛除诱因及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小剂量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时小心处理液体和电解质的紊乱,严密监护有关并发症的临床和生化参数,包括低血钾,低血糖、脑水肿等,及时调整胰岛素的静脉输入量.随着酸中毒的的改善病情稳定后,胰岛素的静脉输入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浓度在8.3~13.9 mmol·L-1.结果:经综合治疗后,21例患者各项指标在3天内恢复至正常范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DKA的救治是个综合的过程,适时、合理的补液和使用胰岛素、抗感染、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对提高DKA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Pentraxin-3和尿蛋白的相关性,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中PTX3临床上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2年6月间进行诊治的2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白蛋白的排泄率进行测定,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以及临床白蛋白尿组,分别对三组患者的血糖、血脂、γ-谷氨酰转移酶、PTX3以及HS-CRP进行测量.结果:对PTX3水平测量时,微量白蛋白尿组明显比正常白蛋白尿组高(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PTX3与UAER呈正相关.各组患者的年龄、TG、HS-CRP、FPG、GGT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白蛋白尿和PTX3关系密切,因此测定PTX3的水平有助于早期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诊断,PTX3的水平尤其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并对比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西格列汀、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分别联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70例,并随机单盲分为A(n=36)、B(n=34)两组,A组患者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方案,B组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服药1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2hPG水平明显低于B组水平(P<0.05).②A组患者显效率(50.0%)、总体有效率(91.7%)略高于B组(38.2%、8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vs.26.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用药方案均是治疗老年T2DM的有效方案,西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较之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在临床疗效中具备比较优势,尤其是对降低餐后血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舒血宁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药物降低血糖为基础,舒血宁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于7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14天为一个疗程,患者在治疗前后行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股动脉、胭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径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间歇性跛行症状好转,肢体皮温上升,足背动脉开始有搏动.治疗中无不良反应,亦无出血倾向.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治疗糖屎病周围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黄连素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进行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三联(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抗HP治疗;黄连素治疗组则以三联+黄连素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对照组患者单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继续治疗2周;黄连素治疗组则以黄连素+奥美拉唑继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每周进行1次静脉空腹血糖检查,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分析溃疡的愈合程度和HP的根治情况.结果:黄连素治疗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及HP根治率分别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可改善空腹血糖;黄连素治疗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黄连素佐治可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并显著提高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修复治疗的效果,为糖尿病所致的牙周炎提供临床治疗的依据,方法:4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A组制备健康兔的牙槽骨缺损;B组为胰岛素组,制备健康兔牙槽骨缺损后,用胰岛素治疗;C组为糖尿病组,制备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D组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制备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后,用胰岛素治疗。每组10只,缺损制备后4、8周各处死5只,对各组成骨情况进行组织学观察及测定。结果:组织学观察A、B、D组修复区可见大量新骨形成,以B组为显著;C组仅见少许成骨,多为纤维组织。新生骨面积比和成骨细胞数在4、8周时均为D组大于c组,B组大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应用胰岛素促进糖尿病兔缺损牙槽骨形成新骨的效果明显。结论: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尿病兔牙槽骨缺损的戍骨,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克雷伯杆菌导致肝脓肿的的可能原因和发病机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本文报道了本院收治的一例肝内罕见巨大气性脓肿,详细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及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情况.结果:本病例细菌培养结果为克雷伯杆菌.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引起的肝脓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经成为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克雷伯杆菌所致的肝脓肿除了有细菌性肝脓肿的普遍表现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另外,糖尿病是克雷伯杆菌肝脓肿常见的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肝脓肿往往进展迅速,且早期症状及CT表现多不典型,因此对于感染入院的糖尿病患者应该警惕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随着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T2DM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T2DM的主要危害为其慢性并发症,除已知的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等病变外,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也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T2DM与NAFLD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T2DM患者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并且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T2DM和NAFLD相互影响,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对二者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就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肥胖是糖尿病患病的高危因素,肥胖人群罹患糖尿病的比例大大增加,本研究选取体重正常、单纯肥胖、Ⅱ型糖尿病肥胖人群,通过比较其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浆组胺等水平,观察肥胖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组胺等因素的致病机理。研究结果显示,Ⅱ型糖尿病肥胖组机体体内血糖、血脂、胰岛素、组胺水平都高于其他组,血脂升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血浆组胺可能通过诱导炎症、应激等反应加重糖尿病症状。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沙格雷酯治疗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5月我院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80例,给予口服沙格雷酯100 mg,3次/日,连续8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肢的症状与体征、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口服沙格雷酯8周后,患者疼痛感、冷感、间歇性踱行、麻木感及下肢溃疡等主观症状有效率均大于91%,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患者左、右下肢动脉血管直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雷酯可改善2型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的症状,降低双下肢动脉峰值血流速度,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