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1篇
  免费   313篇
  国内免费   192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川西云杉天然种群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揭示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天然种群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 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天然分布的川西云杉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12个种群360个单株的种实和针叶表型性状, 采用变异系数、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种群间和种群内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川西云杉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存在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均值为36.53%, 小于种群内变异(63.47%); 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的表型分化系数均值分别为47.15%、31.93%、21.89%和45.14%, 球果、针叶、种鳞和种翅4类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56%、22.16%、12.61%和16.53%, 种鳞的变异系数和表型分化系数最小, 表明其性状最为稳定; 12个表型性状间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球果长、球果径、针叶长和种鳞长为川西云杉重要的表型性状。川西云杉表型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经度(球果和针叶)和纬度(种鳞和种翅)并存的单向变异模式; 利用种群间欧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可以把川西云杉12个种群划分为3类。  相似文献   
962.
繁殖器官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是植物繁殖对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但是支持权衡关系的实验研究非常有限。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菊科风毛菊属优势植物种风毛菊(Saussurea japonica)为材料, 通过不同光照和营养处理, 研究其花序、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光照和营养处理对花序数目没有显著影响, 但对花的大小, 以及种子大小和数量均有显著影响。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样会受到处理条件的影响: 在对照和低营养处理下, 花序、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低光照处理和低光照低营养处理下, 花序、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变为显著负相关, 即出现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 环境胁迫(比如有限的土壤养分和光资源的抑制)加剧了花序、种子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风毛菊花序和种子的大小和数量之间的权衡关系的环境依赖性, 使其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 这种繁殖对策能提高其适合度。  相似文献   
963.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起始生物量比的两种海洋赤潮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种群增长特征。结果发现: 1)在单培养体系中, H. akashiwoK. mikimotoi的种群增长均可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ogistic equation)拟合, 但不同的起始密度比对两种微藻的生长可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起始密度的增加, 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随之增加, 但环境负载能力(K)逐渐降低, 进入指数增长期和静止期的时间也相应缩短。2)在共培养体系中, 两种微藻的K值都受到明显的抑制, 与对照组(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著(p<0.05); 不同起始生物量比对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生长和竞争影响显著: 当H. akashiwoK. mikimotoi的起始生物量比(H:K)为1:4和1:16时, K. mikimotoi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当H:K=1:1时, H. akashiwo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他感作用是导致本实验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64.
高寒植物长鞭红景天种群结构及数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维列  田大伦  卢杰  罗建 《植物研究》2009,29(4):402-410
种群结构及数量特征的研究对揭示种群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着重要意义。在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所在的西藏色季拉山区,采用样地-样方法对研究站旁阳坡、大阴坡、观景台和山口公路上方的长鞭红景天种群进行了调查,共设76块样地、304个样方,进而对长鞭红景天种群结构及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鞭红景天在色季拉山主要分布于6个群落类型:急尖长苞冷杉林(P1)、方枝柏林(P2)、薄毛海绵杜鹃灌丛(P3)、毛小叶垫柳灌丛(P4)、鳞腺杜鹃灌丛(P5)及硬叶柳灌丛(P6)。各群落中长鞭红景天平均密度大小顺序为:P3>P1>P2>P4>P6>P5、平均基径为:P6>P2>P5>P4>P1>P3、平均高度为:P6>P2>P5>P1>P3>P4、平均花茎数为:P6>P2>P1>P3>P5>P4、平均花茎环数为:P6>P5>P2>P1>P3>P4、平均分枝数为:P6>P1>P3>P2>P4>P5、重要值为:P5>P4>P3>P2>P1>P6。不同群落类型中,长鞭红景天种群的基径、高度及花茎环数等结构系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残缺现象,总体上也出现幼体数目少、成体和老体数目相对较多,但由于其种子繁殖存在一定周期性,并且在自然状态下也进行着无性繁殖,故其仍是增长型种群。对花茎环数的分析发现,长鞭红景天种群大量繁殖的周期是8~10年。长鞭红景天分枝数在5~8枝的植株数比例超过了50 %,分枝数最多的高达45枝,但这些分枝由于相互争夺从根吸收上来的有限营养的原因而生长相对较细。各枝花茎数情况方面,花茎数为1~2枝的所占比例为32.21%,这些主要是侧枝上的花茎;花茎数在7以上的植株占25.82 %,这主要是主轴上的花茎;总体上主轴上着生花茎多于侧枝上的花茎。基径与生长参数关系方面:长鞭红景天的生长参数都是随基径级增大而总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长鞭红景天种群生存机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65.
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生命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种群发展趋势,通过室内实验,组建了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èn在武育粳3号、盐稻8号、徐稻3号、Ⅱ优084、Ⅱ优42、扬麦12、稗草和千金子这8种寄主植物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通过田间调查,比较了粳稻武运粳7号和籼稻Ⅱ优084上灰飞虱自然种群发生动态。不同寄主植物上灰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结果表明,灰飞虱的若虫发育历期在稗草上最短,其次为扬麦12和粳稻上,而在杂交籼稻Ⅱ优084、Ⅱ优42和杂草千金子上的发育历期长达近30 d;灰飞虱在稗草上的种群趋势指数亦最高,为45.57,其次为粳稻品种盐稻8号(39.36)、徐稻3号(34.54)和武育粳3号(31.70)上,其中盐稻8号与稗草上无显著差异;杂交稻Ⅱ优084和Ⅱ优42上灰飞虱的种群趋势指数显著低于粳稻上的;而灰飞虱在千金子上的种群趋势指数最低,仅为11.04。大田调查则表明,一定时期粳稻武运粳7号上灰飞虱种群个体数量显著高于籼稻Ⅱ优084上。研究表明灰飞虱的适宜寄主植物依次为稗草、粳稻品种和小麦。  相似文献   
966.
华西雨屏区苦竹林土壤酶活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07年11月-2009年5月,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0 g N·m-2·a-1)、低氮(5 g N·m-2·a-1)、中氮(15 g N·m-2·a-1)和高氮(30 g N·m-2·a-1).在氮沉降进行半年后,每月采集各样方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酶活性,连续测定1年.结果表明:苦竹人工林样地中6种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较明显,蔗糖酶、纤维素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高峰期出现在春季,脲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秋季,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冬季;氮沉降增加了苦竹林土壤中木质素分解酶和碳、氮、磷分解相关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抑制了纤维素酶活性,而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显著;苦竹林生态系统处于一种氮限制状态,氮沉降刺激了微生物-酶系统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相似文献   
967.
孟艳芬  郭宪国  门兴元  吴滇 《昆虫学报》2007,50(11):1140-1145
以云南省16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为分类单元,以基于共54个群落特征变量的各群落优势虱种的相对优势度Dr、染虱率RL、虱指数IL、总染虱率RLT和总虱指数ILT及各群落的结构参数(平均丰富度 、平均均匀度 、平均多样性指数 及平均优势度指数 )来探讨云南省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协同进化的关系。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对16种主要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进行数量分析。结果将16种小兽宿主体表吸虱群落分为8个类群。隶属同一个属的小兽,其体表吸虱群落相似程度高,在系统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 大多数吸虱群落相似性大小与相应小兽宿主在动物分类上的近缘性高低呈高度一致。结果提示: 吸虱昆虫与其所寄生的小兽宿主存在同步进化的关系,特定的小兽宿主,其体表吸虱群落的构成比较稳定,宿主动物的近缘关系越近,其体表吸虱群落的相似性越高,这是吸虱昆虫与小兽宿主协同进化的一个重要生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968.
微卫星(SSR)是以1~6个碱基为重复单位组成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具有丰度高、多态性高、共显性遗传、选择中性和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微卫星标记技术可分为三种类型:基于杂交的SSR指纹,基于PCR的SSR指纹和单位点SSR的PCR扩增。前两者不需要知道基因组序列信息,属于多位点标记;后者则需要前期工作,属于单位点标记,即通常所指的微卫星标记。到目前为止,共在14种蚜中筛选到141个微卫星位点,并发表了相关的引物序列,这给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业已证明微卫星引物在邻近种之间有一定的通用性。微卫星标记严格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已经被用来推断某些蚜虫有性生殖的情况。同种蚜虫中可能同时存在有性系和无性系,微卫星研究证明有性系比无性系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无性系通常表现出杂合过剩和连锁不平衡。蚜虫的迁飞规律适合用微卫星标记加以研究,已有的研究显示在具有高度迁飞特性的种类中,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低,基因频率的相似性高。存在广泛分布的相同的多位点基因型是迁飞性蚜虫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我国,微卫星应用于蚜虫生物学研究的工作还较少,鉴于该种标记的优良特性和巨大的潜力,本文建议今后相关的研究应该首先考虑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969.
海藻场生态系统及其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藻场生态系统是典型近岸生态系统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使其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及其工程学研究在近年来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本文着重介绍了海藻场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结构、生态功能及其生态工程的概念与基本实施步骤等,并以美国、日本为例,介绍了发达国家的海藻场生态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现状.结合我国现已开展的海藻场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相关研究,呼吁我国尽快组织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以期尽快发挥海藻场生态工程对我国海洋经济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70.
野生动物监测在保护管理自然资源以确保可持续利用上占有关键地位,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濒危物种乃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对大型哺乳动物的长期监测基本尚未纳入常规,针对野生种群的监测报道迄今罕见。本文以佛坪自然保护区2000 ~ 2006 年大熊猫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大熊猫遗留的新鲜粪便等痕迹指标探讨了该地大熊猫种群的发展趋势与监测数据所反映的大熊猫生态习性。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略显缓慢增加的趋势(t = 1.98,P = 0. 082),不同季节痕迹的海拔变化表明,该地大熊猫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生态习性。此外,监测数据所反映的大熊猫空间分布等亦与其他相关研究大致吻合,表明该保护区所采用的监测方法有在全国其他大熊猫保护区推广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