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2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58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522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在荔枝和龙眼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ABA水平先是上升,至大约78~80DPA时出现高峰,之后两者ABA含量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时采收的种子,ABA含量比高峰时分别下降近6倍。另外,随着种子的发育,种子及其胚轴对外源ABA的敏感性(SABA)亦持续下降。10-4mol/LABA可以完全抑制90DPA前的荔枝和龙眼种子的萌发,但对成熟种子10-2mol/LABA亦不能抑制其萌发。龙眼种子离体胚轴的SABA高于荔枝。ABA含量与敏感性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两种顽拗性种子成熟时萌动,进而不耐脱水贮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3.
10-8mol/L的DON毒素加入小麦根质膜制剂中可促进K+刺激的ATP酶活力,10-6mol/L开始呈抑制效应,抑制程度随DON浓度加大而提高。根尖(5cm)离体根段于0.5mmol/L的KCl中,10-8mol/L的DON能促进根段K+吸收,10-6mol/L以上浓度则K+吸收呈抑制,10-2mol/L浓度下根段的净吸收为负值,表明组织中K+大量外渗。根段置蒸馏水中6h,4mmol/L的DON即导致振段K+渗漏。用DON处理整株小麦根,浓度在0.25mmol/L以上可促进K+从植株其它部位向根运输,而浓度在8mmol/L时即抑制K+向根富集,且根内K+明显渗漏。  相似文献   
84.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病毒基因组启动子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神经网络方法,并结合病毒基因分子生物学有关理论与统计事实,对病毒基因启动子区域进行了识别,文中选择了共35个基因组,作为研究对象.学习组选择了28个基因组,预测组选择了7个基因组,结果表明,将神经网络模型与病毒基因有关理论相结合,能够运用计算方法,以大量的可能启动子组合中排列出唯一的启动子区域.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植物凤凰木种子中的蛋白质成分,试图分离出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凤凰木种子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硫酸铵分级盐析,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剂等多次柱层析,分离出三种组分DrI,DrⅡ和DrⅢ.SDS-PAGE和IEF实验表明这三种蛋白质均达到单一纯,而HPLC实验则表明它们的纯度不低于90%,它们的分子量据SDS-PAGE和HPLC实验分别约23500、26000、285蛋0.IEF实验测得三者的等电点均  相似文献   
87.
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是一个通过控制贸易的方法来维护物种生存及其持续利用的国际法规,其附录中所列的物种是重点管理的对象,主要根据现有的Berne标准来确定。但是,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1992年6月CITES常务委员会要求世界保护联盟协助制定一个简明、实用、科学和客观的新标准,本文对此作一简介和讨论。  相似文献   
88.
实验中观察到,用MUG培养基对植物药中的大肠杆菌定量时多发生荧光猝灭现象,影响检测结果。本文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克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以一种简便的转接方法可排除植物药介质对菌检的干扰。该方法由两组检验系列构成,当怀疑正常稀释系列(第一系列)40h培养液的荧光结果可能因猝灭现象呈假阴性时,立即分别将该系列的1—3号管培养液以0.5ml的接种量转接入新鲜的MUG培养基(第二系列),重新培养24h,荧光猝灭现象即可克服。综合两系列的荧光、产气和吲哚三项生化特征得出检品中大肠杆菌含量。实际应用表明,此法能显著提高使用该培养基时菌检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9.
四种短命植物若干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长齿四齿芥(T.recurvata)和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为新疆北部常见的四种短命植物。本文从种子生物学、发育节律、株形和植株寿命等方面研究它们与生存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相似文献   
90.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