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71.
一种改进的cDNA文库固相构建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义琴  李文彬  张利明  孙勇如 《遗传》2000,22(4):253-254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cDNA文库固相构建法。文库构建过程中,cDNA的合成和修饰全部在固相介质――磁珠上完成,简便、迅速、文库质量高,能满足不同目的的cDNA文库构建,是一种值得借鉴和应用的好方法。 Abstract:A method for 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was introduced.All enzymatic steps of library synthesis were performed on a solid support-magnetic beads.Therefore it combines fast speed and convenient with high quality library,making it ideally suited for most purposes.It is a good method and worth learning and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72.
王不留行与磁珠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3.
西藏中部地区退化土壤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于西藏中部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主要生理类群的变化特征和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特别是秸秆覆盖和高茬方式较高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其耦合效应,为土壤微生物繁殖与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土壤环境保障,有助于以细菌为主导的各类土壤微生物的相对均衡生长,对加速土壤有机残体分解,大幅度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和土壤养分转化均具重要作用,表明在西藏中部生态条件下,退化土壤具有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实现结构重建与肥力恢复的可能性及其潜力。  相似文献   
174.
广西大新县锰矿区植物重金属污染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分析了广西大新县锰矿污染的部分土壤及9种优势耐性植物对Mn、Zn、Ni的富集和吸收能力。其中,蜈蚣草对Mn、Zn、Ni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五节芒、野茼蒿、酸模叶蓼、加拿大蓬对Mn的吸收较强;蔓生莠竹、马唐、海芋对Zn吸收较强;而五节芒、加拿大蓬对Ni亦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虽然这些植物对三种重金属的吸收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但作为污染土壤上的优势耐受性植物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5.
微卫星标记在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及其位点的分离策略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微卫星DNA作为一种优良的遗传标记在分子生态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其在分子种群生物学、分子环境遗传学、分子适应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微卫星位点的获得是开展各项研究的前提,传统的构建微卫星文库再杂交筛选的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因而在实践过程中又产生了富集文库法、PIMA法、FIASCO法等新的分离策略.本文对几种微卫星位点分离技术进行介绍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为分子生态学研究过程中微卫星位点筛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6.
芦竹修复镉汞污染湿地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湿土盆栽方法研究了芦竹在Cd和Hg污染模拟湿地中的富集能力及其在植株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芦竹在101mg·kg-1Hg污染环境中生长8个月后,对Hg的富集量是根系>茎>叶片,植物地上部分对Hg富集量为200±20mg·kg-1DW;而在115mg·kg-1Cd污染环境中生长8个月后,其对Cd的富集量是叶片>根系>茎,芦竹叶片对Cd的富集量在160±26mg·kg-1DW.重金属在芦竹各器官内的含量随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8个月生长期富集量比4个月生长期富集量高30%~50%.芦竹生物富集系数(Bio concentrationfactorBCF)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而减小.在污染土壤中,芦竹叶、茎对Hg的BCF为1.9和2.1、对Cd为1.5和0.3;在未受污染的空白对照湿土中(含Hg6.8mg·kg-1,Cd8.5mg·kg-1),芦竹叶、茎对Hg的BCF为6.8和12.2,对Cd为7.0和2.7,表明芦竹具有生物量大、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对Cd、Hg有较大富集量和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机体细胞内不断复制并发生变异,以拮抗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尽管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HAART)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该疗法服用方法复杂、副作用较大及药物价格昂贵,因此仍需要开发新的方法来治疗HIV-1感染。最近备受关注的是适配子为基础的疗法。适配子具有特异性高、靶标单一和通用性等特点,可将其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核酸适配子抗HIV-1作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抗HIV-1核酸适配子的应用前景及面临的挑战,为开发新的抗HIV-1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8.
蛋白质糖基化(glycosylation)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大规模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是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N-连接糖肽富集是高通量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的关键步骤.凝集素富集法和酰肼化学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N-连接糖肽富集技术,有报道认为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提高糖基化位点的鉴定数目.本文以Hep G2细胞系为模型,系统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富集效率和糖蛋白鉴定数目.结果表明,虽然酰肼法的糖肽富集效率为76.6%,远高于凝集素法的54.6%,但是凝集素法却能鉴定到825个糖蛋白和1 959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显著多于酰肼法富集到的522个糖蛋白和1 014个糖基化位点.并且,两种方法并未显示出显著的互补性,仅28个糖蛋白和80个糖基化位点未在凝集素法中鉴定到.  相似文献   
179.
以杜仲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制备杜仲叶黄酮苷元,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杜仲叶黄酮苷元的水解条件;并研究了聚酰胺两步法富集黄酮苷元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2∶1(mg/m L)时,杜仲叶黄酮苷元水解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3 h,盐酸浓度6 mol/L,黄酮苷元的含量可达到2.512%。水解样品经过一次聚酰胺静态吸附,黄酮苷元的纯度可达12.87%,再经聚酰胺二次富集,杜仲黄酮苷元纯度可达63.19%。  相似文献   
180.
考察了厌氧水稻土泥浆体系中高氯代多氯联苯混合物Aroclor1260的脱氯过程,并对体系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Aroclor1260可在厌氧水稻土泥浆体系中发生脱氯,经过128 d,总消减率达到55.5%,在泥浆体系中引入驯化的脱氯富集培养体反而使脱氯效果下降,消减率为46.9%.Aroclor1260的主要脱氯过程发生在五、六、七氯联苯,其中七氯联苯脱氯过程最显著,五氯联苯作为脱氯产物有一定累积.有机物厌氧发酵产生的H2会被脱氯过程所消耗,从而将体系中的氢分压维持在较低水平,抑制产甲烷过程而保证脱氯过程的持续进行.不同条件和培养方式驯化得到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富集培养体引入可能导致其与原体系中脱氯相关菌群竞争,从而改变体系原有菌群结构,这可能是导致其脱氯效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