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蛋白质糖基化(glycosylation)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大规模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是糖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N-连接糖肽富集是高通量N-连接糖基化位点鉴定的关键步骤.凝集素富集法和酰肼化学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N-连接糖肽富集技术,有报道认为两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联合使用能提高糖基化位点的鉴定数目.本文以Hep G2细胞系为模型,系统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富集效率和糖蛋白鉴定数目.结果表明,虽然酰肼法的糖肽富集效率为76.6%,远高于凝集素法的54.6%,但是凝集素法却能鉴定到825个糖蛋白和1 959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显著多于酰肼法富集到的522个糖蛋白和1 014个糖基化位点.并且,两种方法并未显示出显著的互补性,仅28个糖蛋白和80个糖基化位点未在凝集素法中鉴定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给予氨甲环酸止血、脱水降颅压、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德国拜尔公司)持续微泵静脉注射20 mg·d-1,连用14 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qid,至第21天,根据监测血压调整剂量。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脑血管发病情况、CT评价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3.9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脑血管痉挛4例,占8.7%;对照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6例,占56.5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脑血管再出血具有积极防治作用,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并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即20 mg及40 mg氟伐他汀治疗组各4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4周、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mg组hs-CRP含量下降,较20mg组显著,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伴血脂增高患者,采用高剂量氟伐他汀进行降脂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DNA克隆载体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克隆载体的发展和应用刘建喜林爱星丁翔陈永福(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DNACloningVectorsLiuJianxiLinAixinDingXia...  相似文献   
5.
整合人mAAT基因转基因山羊的获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旨在通过动物转基因技术开发奶山羊的乳腺生产治疗人肺纤维性囊肿的新药-人抗胰蛋白酶因子(人mAAT),选择繁殖机能优良的奶山羊56只作为供体,采用FSH+LH做超数排卵,获取原核期胚,并进行显微注射和鲜胚移植,3月和5月两个月份超排处理后超排效果明显好于12月份,分别可获得平均排卵19.50,21.70和16.06枚,受精卵精分别为4.31,6.48和3.57枚,显微注射后胚胎移植给供体或自然发情的受体,移植受胎率分别为18.18%和25.00%,所生羔羊29只,对转入外外基因编码区N-末端和3‘调控区部分序列进行PCR,PCR-Southem和Southern检测,检出阳性转基因羊羔4只,基因的融合效率为13.79%。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与核苷酸之间的密码关系可能来自原始tRNA链(包括识别核苷酸及反密码子)与氨基酸的直接相互作用即原始tRNA识别或第二套遗传密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通过开展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和鉴定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之间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探讨白癜风患者表皮发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建立和优化了表皮样品中蛋白质的最佳酶切条件。其次,采用基于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策略开展了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并筛选了差异表达蛋白。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及数据库(GO、KEGG、STRING、GSEA)对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优化所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是由Lys-C (酶∶底物,1∶100)和胰酶(酶∶底物,1∶50)组合而成的顺序酶切。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共鉴定4 496个蛋白质,其中181个蛋白质为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中的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差异表达蛋白主要与代谢、免疫、氧化还原和细胞黏附相关。其中119个上调蛋白主要参与角质化、转录、氧化应激及蛋白酶解等过程。62个下调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谷胱甘肽代谢和肌动蛋白细丝封端等过程。结论 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了白癜风患者病变表皮与正常表皮之间主要存在角质化、免疫、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