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4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bFGF调控卵巢癌CAOV3凋亡的信号通路及对Bcl-2、Bcl-xl、Bax、Bad表达的影响.方法 无血清饥饿诱导细胞凋亡.分为饥饿对照、bFGF、bFGF + PD98059、bFGF + Wortmannin组.流式细胞术、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ERK、PKB、Bad活性以及Bcl-2、Bax表达,RTPCR检测Bcl-2、Bcl-xl mRNA变化.结果 bFGF促进p-ERK、p-PKB、p-Bad、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及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激酶抑制剂PD98059可抑制bFGF对ERK、Bcl-2、Bax的调节作用,Wortmannin可抑制bFGF对PKB、Bad、Bax的调控作用,二者均可阻断bFGF对凋亡的抑制作用.bFGF对Bcl-xl表达无影响.结论 bFGF可能通过激活MEK/ERK、P13K/PKB信号途径通路调节Bcl-2、Bax、Bad表达,抑制饥饿诱导的卵巢癌CAOV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构建一个能用于筛选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HCV—IRES)活性药物的整合型细胞药筛模型。方法:构建携带HCV 5'-UTR调控报告基因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基因的质粒pHCV5’-SEAP和用作筛选标记的pNeo^R,线性化后共转染于Huh-7细胞中,经G418筛选后得到抗性细胞克隆,进行SEAP定量检测筛选后,得到能用于筛选抑制HCV-IRES活性药物的整合型细胞药筛模型;连续培养24代,用MTT法测细胞相对活力评价该药筛模型的生长稳定性,用SEAP定量检测法评价该药筛模型的SEAP表达稳定性,用反义寡聚核苷酸抑制试验评价模型的药筛灵敏度。结果:G418筛选后得到26个抗性细胞克隆;对其中5个抗性细胞克隆进行SEAP定量检测筛选后,得到3个能表达SEAP的阳性细胞克隆;连续培养24代过程中,该药筛模型的生长稳定性大干80%,SEAP表达稳定性达95%。结论:构建的细胞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药筛灵敏度,符合作为药物筛选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3.
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对影响细胞系均一性和质量的细胞团块形成的克服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分级过滤继代,即用不同目数的细胞筛除去大的细胞团块和细胞碎片,将小细胞团和单细胞转移到新培养基中作继代培养。此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124.
朱晓艳  韩苗  韩天富  韩峥  王钢 《微生物学报》2022,62(8):3124-3136
【目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气-液界面能够影响细菌的运动和养分的传输扩散,进而调控微生物的种群互作和群落结构。因此,系统地认知微生物在微观界面的运动特征对于理解和解析微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维持机制以及生态功能至关重要。【方法】本文基于微流体显微系统(超高速荧光显微镜和数字全息显微镜),以具备主动运动能力的模式菌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解析了细菌细胞在气-液界面的二维运动特征和气-液-固界面的二维与三维运动特征。【结果】PAO1既能在气-液界面处执行近似直线轨迹的运动,也能在气-液界面下方执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圆周运动(最小曲率半径Rmin=3μm)。在气-液-固界面处,6.45%的不运动细胞聚集于气-液-固界面边缘处,并在该处完成不可逆附着;同时,游动细胞由于受到液滴内部毛细管流和马兰戈尼(Marangoni)涡流运动的综合作用,直线游动至距界面约40μm内的区域后,其运动轨迹转变为垂直界面方向返回或以近似界面平行方向运动并附着,这些行为显著调节了PAO1的空间分布,促使了其朝向气-液-固界面的迁移,表明个体PAO1的鞭毛在此...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旨在观察MrgA (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A)在正常大鼠触液核的分布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的表达变化,为触液核通过MrgA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息传递或调节提供形态学依据。按照文献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sciatic nerve, CCI)大鼠模型,用Von Frey电子测痛仪和热痛敏刺激仪监测大鼠痛行为,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追踪和免疫荧光标记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并比较MrgA在正常和CCI大鼠触液核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CCI大鼠第5、7、10、14天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降低,MrgA在正常大鼠触液核有分布,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达到峰值时触液核Mrg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触液核可能通过MrgA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信息传递或调节。  相似文献   
126.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苯扎溴铵与艾叶水提物的协同杀菌效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研究发现,0.1%苯扎溴铵与艾叶水提物混合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均呈现出显著的协同杀菌作用。结果表明,苯扎溴铵与艾叶水提物具有良好的协同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7.
为了实现对碱性磷酸酶和邻-磷酸-L-酪氨酸的同时检测,本研究利用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AgNCs/DNA)诱导的生物催化转化,基于醌类物质对 DNA 稳定的银纳米簇的荧光的猝灭效应,通过酪氨酸酶能与酪胺、多巴胺以及酪氨酸反应生成醌类物质,间接地达到了对酪胺、多巴胺以及酪氨酸的定量检测。AgNCs/DNA 还被进一步用于双酶催化级联反应,通过碱性磷酸氧化酶(ALP)和酪氨酸酶(TYR)组成的双酶系统,实现了对碱性磷酸酶和邻-磷酸-L-酪氨酸的高灵敏度检测,检测限分别达到2.5×10-5μmol·L-1和0.01μmol·L-1。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构建噬菌体展示Tat38-61(51N/55N) 碱性区突变体文库,进一步研究HIV-1 Tat38-61表位的分子进化筛选,采用含随机核苷酸序列的引物,通过Overlap PCR的方法获得51和55位氨基酸随机突变的全长Tat编码序列,再以此为模板PCR扩增出两端含有Xba I识别序列的Tat38-61突变体片段HIV-1 Tat38-61(51N/55N),克隆至噬菌体展示载体pCANTAB5S上,转化大肠杆菌TG1,经M13K07辅助噬菌体拯救,构建噬菌体展示Tat38-61(51N/55N) 碱性区突变体文库。结果显示文库的库容量为5.0×106,滴度为2.65×1012 TU/mL,阳性克隆率为56.50%;序列分析显示文库中51、55位核苷酸与氨基酸均呈随机性分布,达到了对文库进行分子进化筛选的要求,为获得可用作疫苗候选物的新型Tat突变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9.
显脉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脉旋覆花(Inula nervosaWall.)地上部分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3个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紫菀酮(1),β-谷甾醇(2),α-菠菜甾醇(3),熊果酸(4),胡萝卜苷(5),bigelovin(6),loliolide(7),24S-乙基-5α-胆甾-7,22E-二烯-3α-醇-β-半乳糖苷(8),菠叶素(9),山萘酚(10),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1),苄醇-β-D-葡萄糖苷(12)和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13)。其中,化合物1~3和6~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建立心脏特异表达Calponin 1转基因小鼠,研究Calponin 1对心脏发育及心肌病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心脏特异启动子α-MHC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Calponin 1转基因小鼠,PCR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Calponin 1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心脏超声检测转基因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转基因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Calponin 1在野生型小鼠心脏中有表达,在扩张型心肌病小鼠的心脏组织表达降低。通过显微注射法,建立了2个心脏组织Calponin 1基因高表达的转基因小鼠系。与野生型小鼠相比,Calponin 1转基因小鼠收缩期左室内径(LVID,systolic)增加28%(P〈0.01,n=12),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iastolic)增加16.2%(P〈0.01,n=12),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ystolic)减小15.7%(P〈0.01,n=12),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iastolic)减小21%(P〈0.01,n=12),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降低11.5%(P〈0.01,n=12),短轴内径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降低14.6%(P〈0.05,n=12)。转基因小鼠心脏组织病理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转基因小鼠心室扩张,心肌细胞不均匀肥大,细胞间隙变大,心肌间质纤维增多。结论 Calponin 1在心脏特异过表达引起转基因小鼠心脏左室内径增加,收缩期容积和舒张期容积显著增大,心室壁变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降低等扩张性心肌病表型,推测Calponin 1是参与心肌病病理发生的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