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形态和分子数据确定缩颜蚜蝇族的系统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缩颜蚜蝇族及食蚜蝇科 3类不同食性类群的代表种 (共 6属 7种 )为材料 ,对其核糖体RNA基因 (rDNA)的 5 .8S片段及转录间隔区(ITS)进行序列分析 ,并构建分子系统树 .同时 ,采用支序分析的方法 ,以缩颜蚜蝇族及我国有分布的食蚜蝇科其他族为材料 ,以成虫及幼期形态学性状为基础 ,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 ,对食蚜蝇科族级阶元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 .分子系统学及分支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 ,缩颜蚜蝇族与捕食性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腐食性类群的亲缘关系较远 .因而缩颜蚜蝇族应从现行分类系统中的迷蚜蝇亚科移入食蚜蝇亚科 ,其系统分类地位可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  相似文献   
102.
国产五味子科五种植物叶片脉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报道了国产五味子科5种植物的叶脉特征,对科、属、种的特征作了描述,编排有分种检索表.通过与八角科叶脉的比较,支持建立五味子科与八角科的观点,认为五味子属的系统位置在南五味子属之后,并讨论了八角目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3.
瘿绵蚜科系统发育研究(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陈小琳 《昆虫学报》1999,42(2):176-183
采用支序分析的方法对瘿绵蚜科的系统发育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倍蚜族Schlechtendalini、五节根蚜族Fordini和瘿绵蚜族Pemphigini 是单系群,传统的 卷叶绵蚜族Prociphilini 和四脉绵蚜族Tetraneurini是并系群。在瘿绵蚜科的三个亚科中,瘿绵蚜亚科与五节根蚜亚科亲缘关系比与绵蚜亚科更近。另外,根据支序分析结果,建议将丽绵蚜属Formosaphis从瘿绵蚜亚科移入五节根蚜亚科中。  相似文献   
104.
螺序草属(茜草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螺序草属(Spiradiclis B1.)的11种和1变型共16份植物的花粉样品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本属植物花粉为单粒,小型和中型花粉,近球形至椭球形,辐射对称,常具3孔沟,偶为4孔沟,外壁表面纹饰为孔状。花粉外壁由不连续的具穿孔的覆盖层、柱状结构和基层组成,内外壁明显。此外,本属植物的花粉具有花粉2型和“芽状”结构的现象。螺序草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属下分类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个体的系统发育上却可以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如具有花粉单型的种类比花粉二型的种类进化。  相似文献   
105.
微生物菌剂对草坪植物高羊茅生长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美存  程田  多立安  赵树兰 《生态学报》2017,37(14):4763-4769
从生活垃圾堆肥中分离出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和染色鉴定,分别以微生物单菌剂施入到草坪土壤基质中,研究了几种微生物菌剂对高羊茅生长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高羊茅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P0.01或P0.05),促进了高羊茅的生长。同时,施加不同的微生物菌剂对于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其中放线菌处理土壤脲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是对照的8.38倍和20.6倍。因此,从堆肥中得到的3种微生物菌剂均可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植物根际微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和养分的利用率,促进了草坪植物生长,改善草坪质量。该研究可为微生物菌剂在草坪建植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平琴  徐胜  陈玮  何兴元  黄彦青  吴娴 《生态学杂志》2017,28(12):3862-3870
通过开顶箱(OTCs)模拟,以环境臭氧(O3)浓度约40 nmol·mol-1为对照,研究大气O3浓度升高(80和160 nmol·mol-1O3)对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生长、亚细胞结构及其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14 d的80 nmol·mol-1O3熏蒸使高羊茅株高和叶宽降低,总生物量降低43.7%,老叶变黄,而160 nmol·mol-1O3处理高羊茅叶出现大量枯死褐斑,叶尖坏死,新叶卷曲,总生物量降低46.2%,叶肉细胞膜卷曲,叶绿体和线粒体受损严重.与对照相比,80和160 nmol·mol-1O3熏蒸下高羊茅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但叶片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随O3浓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明显O3伤害症状出现之前,O3已对高羊茅的生长和抗氧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高羊茅抗氧化系统虽对O3浓度的升高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反应,但其不能抵御过高浓度的长期胁迫和伤害.  相似文献   
107.
为探讨高羊茅雄性不育株A22013189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败育的生理学机理,以可育株189为对照,对其结实能力、花粉活力、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育株A22013189花粉数量少,花粉粒空瘪皱褶,自交不结实,在杂交中作父本获得杂交后代的可能性极小。(2)从减数分裂前期Ⅰ至四分体时期,不育株A22013189花粉母细胞存在大量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和断片、微核、单价染色体、不均等分离、染色体分裂不同步、游离染色体、三分体、60°纺锤体、染色体缺失等异常现象,初步分析这些小孢子异常分裂是导致高羊茅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之一。(3)不育株A22013189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在整个发育时期都显著低于同期可育株189;苗期至造孢细胞期,A22013189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可育株189无显著差异,但减数分裂期至花粉成熟期,A22013189游离脯氨酸含量却显著低于同期可育株189;苗期至造孢细胞期,A22013189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同期可育株189,但小孢子进入减数分裂期后,A22013189丙二醛的增加速度和积累量明显高于同期可育株189。研究发现,高羊茅雄性不育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异常,生长发育过程存在物质能量代谢降低,有害物质积累现象。研究结果对于高羊茅败育机理研究及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4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33、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6、IL-33、TNF-α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能够提高肺炎支气管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33、IL-6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硬化治疗,对照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及白蛋白(ALB)。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 h两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升高(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LP降低,CHE升高(P0.05),对照组ALT、AST及ALP降低,CHE升高(P0.05)。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IL、AST、ALP及CHE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对肝功能的损伤也较无水乙醇小。因此对于单纯性肝囊肿的硬化治疗,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0.
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是植物响应外界胁迫的重要途径, 也是构成根际微生态特征的关键因素。根系分泌物与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密切相关, 研究胁迫条件下不同修复潜力植物间根系分泌物的释放特征有助于揭示植物修复的内在机制。该文借助根际袋土培试验研究了苯并[α]芘(BaP)胁迫下5种羊茅属(Festuca)植物根系不同生长期(30-70天)几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泌特征。结果表明: 1) BaP浓度在10.25-161.74 mg·kg-1范围内时, 待试植物能有效地促进土壤中BaP的去除, 其修复潜力依次为苇状羊茅(F. arundinacea) > 草原羊茅(F. chelungkiangnica) ≥ 毛稃羊茅(F. rubra subsp. arctica) ≥ 贫芒羊茅(F. sinomutica) > 细芒羊茅(F. stapfii)。2) BaP胁迫增强了植物根系对可溶性糖的分泌: 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胁迫期的延长, 其分泌量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3) BaP胁迫促进了植物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释放, 植物的修复潜力越大, 有机酸高峰值出现时的胁迫浓度越高; 组成成分较稳定, 草酸、乙酸、乳酸和苹果酸为主要组分(>97.34%), 在修复潜力较强植物的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出微量的反丁烯二酸。4) BaP胁迫对氨基酸种类影响不大, 但对分泌量影响较大。其中, 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分泌量随BaP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剧增; 脯氨酸、羟脯氨酸和天冬氨酸近乎以加和效应甚至协同效应的形式参与植物对BaP胁迫的应激反应: 参与应激组分的分泌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强而剧增, 植物的修复潜力越强, 参与的组分越多。可见BaP胁迫下, 5种羊茅属植物根系分泌物中几种低分子量有机物的释放特征与植物自身的修复潜力有关: 修复潜力越强, 释放量越多且成分也越复杂, 并呈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及生理可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