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8篇
  免费   1953篇
  国内免费   11011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64篇
  2022年   855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834篇
  2019年   830篇
  2018年   771篇
  2017年   773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877篇
  2014年   1147篇
  2013年   1036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1093篇
  2009年   1171篇
  2008年   1341篇
  2007年   1057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786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63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45篇
  1996年   364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119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7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4篇
  195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神经节苷脂对6-OHDA损毁交感神经末梢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次6-OHDA (15mg/kg.i.p.)注射后24h,可使雌性成年小鼠颌下腺内儿茶酚胺荧光神经末梢几乎完全消失;同时用 HPLC 测得腺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的含量下降至正常值的3—4%以下。随着受损交感神经末梢再生过程,NA 和 DA 水平有缓慢的恢复。在损毁2周时 NA 和 DA 含量分别达到正常水平的50%和28%,且在4周时完全恢复。在注射6-OHDA 的同时,和在损伤后12h 内给动物注射4次神经节苷脂(每次50mg/kg.i.p.)并在其后的一周內每天注射一次,可使颌下腺内 NA 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在损毁后4h 及损毁前4d 开始施用神经节苷脂,也可不同程度地对抗交感神经末梢损伤,但作用强度不如前者。实验结果提示:(1)神经节苷脂通过减弱6-OHDA 及其代谢产物的损伤效应能够保护交感神经末梢膜,它可能还有促损伤末梢再生性长芽的作用;(2)损伤后神经节苷脂处理得越早,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2.
采用质粒及其酶切片段的指纹分析,配合以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就我院一次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暴发流行中任选的7个菌株进行了分子分析。所有流行株均有相同的生化反应谱,血清学鉴定均属0.Hi型。按Mic结果及质粒指纹分析,可将这七个株分成两组,甲组:5个株耐青霉素(PC>500mg/ml),氨苄青霉素(AP,>500μg/ml),头孢唑啉(Cz,16μg/ml),红霉素(Er,>500μg/ml),氯霉素(Cm,250μg/ml),链霉素(Sm,>500μg/ml),卡那霉素(Km,>500μg/ml)及四环素(Tc,>500μg/ml)8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83.
应用双晶X光荧光光谱仪研究生理性和病理性植物组织中某些元素的分布特征已有报道。本研究工作中采用日本国东芝厂出品的AFV701型双晶X光荧光光谱仪,测定并比较了植物感染病毒前、后的叶片中,不同硫状态相对比例的改变。应用此仪器首先测定各种标准硫化物硫状态的化学位移数值,在确定标准图谱及可分性之后,再测定感染蚕豆萎蔫病毒(BBWV)、黄瓜花叶病毒(CMV)、芜菁花叶病毒(TuMV)的茄、苋色藜、烟草和萝卜等四种寄主植物的显症病叶中不同硫状态的相对比例。发现应用此技术能明显地区别出病态植物与健康植物中硫状态相对比例的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84.
江苏海岸沙生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沙生植被系由沙生植物和一些耐沙植物所组成的隐域植被,具旱生性质;种类组成简单,只24种,隶属18科,21属。此外,在砂质海岸听见的一个向森林演替的群落地段,含有19种木本,21种草本植物,概为新发观的耐沙植物,根据组成植物的生活型分析,作了沙生植被的生活型谱。 海岸沙生植被可分为草本与木本两个基本类型、共6个群落。它们的演替规律作了论述。最后讨论了沙生植被的开发、利用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85.
 本文研究了北京东郊污灌区重金属在作物—土壤中的迁移、分布、积累规律,证实本区蔬菜中汞含量比粮食作物约大3—15倍,比水果约大6—200倍。麦粒、糙米中的Cu、Hg、Cd、Pb、Ni的含量与土壤含量相关性不显著。架豆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只有Zn,Pb达显著水平。白菜土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而白菜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却不显著。说明除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外,有效态含量的多少,是影响本区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主要因素。 本区施污泥的土壤和生长的作物Cd/Zn大部小于1%、盆栽试验证明:施用本区污泥污水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比施污泥灌清水的影响大些,因此,施用含重金属污泥时,最好不要超过5000斤/亩。大田和室内模拟试验证明:重金属从土壤中迁移到植物,由植物带走输出的量极少,其中以带走输出的Hg、Cd,As相对较多,带走输出的Pb、Cr相对的少些。  相似文献   
86.
植被(包括天然植被、人工植被)作为一种可更新资源始终是遥感应用专家们热心研究的课题。植被分类是植被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利用卫星影象进行植被分类,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本文以洞庭湖水域、洲滩植被为对象,试用卫星影象进行植被分类。本文从植被与环境相互依赖关系及在影象上的综合反映出发,提出了影象的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即把影象上色调、形态特征与群落生态学规律结合起来分析,并以此作为植被目视解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洞庭湖水域、洲滩划分成五个景观生态模型,17个基本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7.
观察了6个属的1 2株酵母菌出芽时的胞壁结构、重氮基蓝色B盐颜色反应和尿素酶活性,认为出芽型和颜色反应二者有相关性,可以说明这些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8.
质粒pULB11(RP4::Mucts)通过接合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霍乱弧菌——吴江2(Vibriccholerae——Wu Jiang 2)中去。带有 puLB 11的霍乱弧菌经42℃诱导后能以0.5%的突变率产生营养缺陷型,这些营养缺陷型十分稳定,在10。细胞中还不能测出它们的回复突变体,这与Mu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十分相似。质粒RP4及其抗药性很容易从霍乱弧菌中失去,这说明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由于Mu的插人而不是RP4的整人,所以pULB 11可以作为诱变剂来诱变霍乱弧菌的包括毒素基因在内的各种突变体,这在构建霍乱弧菌活菌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puLB 113(RP4::Mini-Mu)还能诱动霍乱弧菌染色体基因,这也是研究霍乱弧菌遗传学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89.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变迁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元江河谷是云南省最干热地区之一,在海拔800—900米以下的山地上广泛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根据《元江府志》(1714年编纂)、《元江州志》(1826年编纂)、《元江志稿》(1922年编篡)及对现存植被的考察,本文探讨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的变迁。 元江县森林复盖率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十七世纪中期以前,森林复盖率在75%以上,十八、十九世纪时为70%左右,1958年为61.5%,1975年为27.3%,至1982年则为19.3%。研究表明,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个地区分布的主要植被是热带季雨林,甚而热带季节雨林,以后热带稀树灌草丛则迅速发展。植被的历史变化与土壤流失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演变是由以乔木树种为优势演变为以灌木种类为优势,再演变为以多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而最后则成为裸地。本文也讨论了这个地区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紫胶虫最佳生长地的植被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紫胶产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紫胶虫最佳生长地的植被条件、对其中的四种群落类型从植物种类成分、群落结构和群落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丰富的寄主资源和有利于紫胶虫越冬的气候条件指出“暖热性稀树灌草丛”及“河谷季雨林次生林和灌丛”是云南紫胶虫及其主要寄主植物的适生类型。本文在总结紫胶产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意见和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