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酵母属中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云南省哀牢山常绿阔叶林根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酵母菌Ⅱ-33。该菌株细胞卵圆,出芽时胞壁结构为内分芽型,多端芽殖,不产生子囊孢子和掷孢子;在麦芽汁琼脂上产生红色胡萝卜素,颜色反应阳性,菌落平滑,有光泽,质地软而呈粘液状,不发酵任何糖,能同化麦芽糖、蔗糖、乳糖、棉子糖、松三糖和硝酸钾,能分解尿素;细胞水解物中含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按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酵母菌Ⅱ-33应归入红酵母属(Rhodotorula)中,经与近似种比较,认为是红酵母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云南红酵母(Rhodotorula yunnanensis sp.n.)。  相似文献   

2.
沙门氏菌属的一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鳝鱼的标本中分离出一株沙门氏菌757,经鉴定为一新血清型。其生化特性符合沙门氏菌属的定义。根据该菌株卫矛醇反应阴性,丙二酸钠、乳糖、ONPG反应阳性,将其归属于沙门氏菌亚种IIIb。757菌株的“O”抗原为43123345,“H”第一相抗原为Z32,第二相抗原为e,n,x,z15。抗原式为43:z,52: e n,x,z15。  相似文献   

3.
从蛇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沙门氏菌,编号为S3188,符合沙门氏菌属的生化特性,但具有靛基质阳性的异常反应。该菌株能利用丙二酸钠,不发酵卫矛醇,迅速发酵乳糖,ONPG为阳性,具有双相H抗原,应归属于沙门氏菌IIIb。经抗原分析。该菌株的抗原式确定为53:1,Z13:c,n,(z15)…,是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  相似文献   

4.
《古生物学报》1976,(2):165-174
本文研究了在内蒙古发现的拟粗榧属的一新种,亚洲拟粗榧(Cephalotaxopsis asiatica),和另一些标本的表皮构造。通过亚洲拟粗榧的研究,对小枝的排列及出芽性状等,提出新的认识,并对拟粗榧属的特征和地质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嗜酸丝状放线菌的选择性分离与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的】针对酸性土壤中的嗜酸丝状放线菌,建立有效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并了解其多样性。【方法】用不同的样品预处理方式和分离培养基,并添加不同的抑制剂进行分离;根据放线菌的菌落数和出菌率确定最佳分离方法组合。采用最佳分离方法对从江西采集的17份酸性土壤样品进行分离;根据培养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群,进一步通过对各类群的显微形态观察和pH梯度生长实验确定代表菌株;对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其多样性。【结果】嗜酸丝状放线菌的最佳分离方法为:土壤样品经分散差速离心预处理后,涂布添加了放线菌酮、制霉菌素和萘啶酮酸(各50 mg/L)的GTV培养基。用此方法共分离到放线菌369株,归为10个不同的颜色类群,其中6.6%为严格嗜酸放线菌,72.4%为中度嗜酸放线菌,21.0%为耐酸放线菌。52株嗜酸放线菌代表菌株分布于放线菌目中的12个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诺卡氏菌属(Nocardia)、野野村菌属(Nonomuraea) 、韩国生工属(Kribbella) 、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马杜拉菌属(Actinomadura)、拟无枝菌酸菌属(Amycolatopsis)、指孢囊菌属(Dactylosporangium)、伦茨氏菌属(Lentzea)、游动四孢菌属(Planotetraspora) 和链嗜酸菌属(Streptacidiphilus),其中链霉菌分离菌株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12个不同的进化类群。【结论】所建立的选择性分离方法可用于土壤嗜酸丝状放线菌的高效分离;江西酸性土壤含有丰富多样的嗜酸丝状放线菌种属。  相似文献   

6.
棕色棉与白色棉缩合单宁单体儿茶素动态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棕色棉ANL-1’和白色棉‘泗棉3号’为材料,利用HPLc检测棉纤维发育过程中儿茶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棉种皮中的儿茶素含量高于棉纤维中的,各种儿茶素单体(EGC、C、EC、EGCG、GCG、ECG、cG)的含量在花后30d迅速下降,其中在白色棉纤维中的下降幅度最大;棕色棉和白色棉发育期棉纤维中儿茶素存在很大差异,如棕色棉纤维中有Ec、CG,但在白色棉纤维中却没有发现。初步推断棕色棉与白色棉纤维中缩合单宁结构有较大不同,可能导致棉纤维颜色发生差异。  相似文献   

7.
繁茂膜海绵中可培养稀有放线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尝试改进分离培养方法从大连海域繁茂膜海绵中筛选稀有放线菌,并对其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根据繁茂膜海绵元素组成配制微量元素溶液,加入到放线菌分离培养基中,同时将部分培养基稀释成寡营养培养基,结合富集培养法,对繁茂膜海绵中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采用16S rDNA的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分析和序列分析,揭示其多样性。【结果】共获得可培养放线菌59株,通过形态、颜色观察,将其归为27个类群。RFLP分析表现为15种不同的图谱类型。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它们分别属于放线菌的10个属,其中布劳氏菌属(Prauseria)和糖单胞菌属(Saccharomonospora)是首次报道从海绵中分离培养。【结论】改进的分离培养基适合于繁茂膜海绵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培养,进一步揭示了该海绵中丰富的稀有放线菌,同样的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其他海绵放线菌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8.
广藿香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广藿香叶片、带节茎、不带节茎及根尖为材料进行离体培养,对影响离体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有利于广藿香外植体出芽,浓度以0.1~0.5mg/L效果较好;不同外植体的出芽能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以叶片和带节茎出芽能力较强,出芽率均达100%;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对出芽也有一定影响,带节茎以形态学下端垂直插入,可以缩短出芽时间及增加单个外植体出芽的数量。无根苗生根以MT+IBA0.2mg/L培养基为好,苗的生长较为健壮。  相似文献   

9.
枳壳外植体离体再生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枳壳实生苗的上胚轴及茎段为材料,在附加有BA和MT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上胚轴出芽率普遍高于茎段,BA为1mg/L时,出芽率最高,BA浓度升高,出芽率随之下降。外植体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对出芽有一定影响,上胚轴切段 形态学下端垂直插入,出芽率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计算机设计新的心理物理实验,研究人类视觉系统的颜色、形状通道和对颜色的识别反应,证实视觉系统的颜色通道和形状通道是独立并行的.对颜色反应还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与心理物理实验基本一致.最后,提出颜色通道与形状通道间信息相互统一的假说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比了28个属、37个种、74株酵母的颜色反应、分解尿素能力以及发酵力的关系,并讨论了这些特性与其它特征(如DNA碱基组成等)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说明了一些无孢子酵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出芽短梗霉聚苹果酸聚合途径中苹果酰辅酶A连接酶基因及其酶学特性。【方法】通过设计兼并引物,采用IPCR技术从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苹果酰辅酶A连接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构建表达载体,通过大肠杆菌异源表达,Ni-NTA柱层析纯化酶蛋白,分析其酶学特性。【结果】获得苹果酰辅酶A连接酶基因序列全长为1498 bp,编码440 aa,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该重组酶最适反应温度为25℃,最适反应pH值为8.0,高浓度底物ATP明显对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单体选择性表明对底物草酸、草酰乙酸、丁酸、丙二酸也具有很好催化活性。【结论】成功从出芽短梗霉CCTCC M2012223中克隆获得聚苹果酸聚合途径的苹果酰辅酶A连接酶基因,为聚苹果酸聚合途径解析及新型可降解材料创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碱菌(Alcaligenes sp)119.能将苯丙酮酸一步转化成L-苯内氨酸。酶反应的最适pH为8 5.该酶在pH8 9之间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37-15℃.金属离子Fe2+、Mn2+等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菌株培养在由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等组成的培养基中,可获得最高转化率L-天冬氨酸为酶反应的最佳氨基供体。当苯丙酮酸浓度为0.2mol/L时,细胞在37℃下反应16小时.可产L-苯内氨酸30.lg/L.其克分丁转化率为92.7%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提纯产物.总收率在69%以上。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纸上层析鉴定.证实是L-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15.
在单性生殖循环水蚤群体中,滞育卵由有性生殖产生.在一系列实验中用到了不同种群和种类的水蚤,通过这些实验来观察:1)有性生殖和滞育卵复苏的遗传和环境控制;2)生活在相同区域中,但有不同生存微环境的近缘种类的有性生殖的光周期反应;3)在群体遗传结构上有性生殖的遗传效应(基因型均值和生活史性状遗传方差).结果发现:1)遗传作用和环境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都对有性生殖和滞育卵的孵化有显著的影响.GE显著的相互作用对环境中观察到的有性生殖来说,有助于维持其较高的遗传方差;2)在相同区域中,不同生存微环境的近缘种类的有性生殖的光周期反应有所不同.这有助于进一步区别近缘的水蚤种类,这也可能是一个水环境中同素异形的物种形成的例子;3)在有性生殖上,生活史性状平均值和遗传方差变化与前代选择造成的均值和遗传方差相反(遗传滑阻),这会造成暂时的适应不良(遗传滑阻和隐藏的遗传变异的表达),应对它补偿滞育的进化优势.  相似文献   

16.
乳菇属真菌与松属植物形成的外生菌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亦存  黄永青 《真菌学报》1996,15(4):278-283
描述了两种乳菇属真菌在湿地松上形成菌根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真菌形成菌根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基本相似,其区别在菌根的颜色及受伤后产生的乳汁颜色,与文献报道的该属真菌形成的菌根的形态特征比较,表明具有乳汁菌丝是本属真菌形成菌根的共同特征,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给出了乳菇属真菌所形成菌根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进行出芽繁殖时,决定未来分裂平面的出芽位点不是随机选取的,而是选择在前一次细胞分裂位置的对侧出芽,即进行双极出芽。目前对解脂耶氏酵母双极出芽的分子调控机制并不清楚。通过观察蛋白定位及过量表达的方法研究了解脂耶氏酵母中囊泡蛋白YlSec15的功能。结果表明:YlSec15在细胞中有明显的极性定位,在细胞的小芽内以及大中芽的芽颈处富集,过量表达YlSec15抑制了菌丝的形成并使得部分细胞的出芽位点选择方式由双极出芽转变为随机出芽,而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过量的YlSec15在细胞中不能进行正常的极性定位。此外,YlSec15可能是通过YlRas2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细胞的菌丝形成及双极出芽。这一发现丰富了解脂耶氏酵母中双极出芽的分子调控机制,也证明了极性生长与囊泡运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除了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障碍之外,还可以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有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皮肤深真皮及皮下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会出芽至浅真皮,并与感觉神经纤维相互伴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到皮肤交感出芽与感觉神经纤维在皮肤分布上的密切关系,本文特就各种周围神经损伤后皮肤交感神经出芽、出芽的来源、促进交感出芽的因素、交感出芽对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希望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及其造成的神经功能异常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乳菇属真菌与松属植物形成的外生菌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两种乳菇属真菌在湿地松上形成菌根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真菌形成菌根在形态学和组织学上基本相似。其区别在于菌根的颜色及受伤后产生的乳汁的颜色。与文献报道的该属真菌形成的菌根的形态特征比较,表明具有乳汁菌丝是本属真菌形成菌根的共同特征。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给出了乳菇属真菌所形成菌根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印度洋表层海水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常亮  王鑫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10,50(9):1218-1225
【目的】为了研究印度洋石油降解菌多样性,并获得新的石油降解菌。【方法】本研究通过印度洋表层海水样品采集、以柴油与原油1:1混合物作为碳源,从中富集、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并通过PCR-DGGE对13个站点富集菌群的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分析,共得到共29个属的51株不同的细菌,它们主要是属于α亚群和γ亚群。其中,Alcanivorax属(占18%),Novosphingobium属(占10%)和Marinobacter(占6%)Thalassospira(占6%)为主要的优势菌。通过生态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nner指数(H)为4.57968,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均匀度指数(E)为0.8664771,表示其分布比较均匀。单菌实验表明,49株具有石油降解能力其中,Sinomonas,Knoellia,Mesoflavibacter等属的细菌为首次发现有降解能力。DGGE分析表明Alcanivorax属的细菌是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的重要石油降解菌。【结论】本研究首次揭示了印度洋表层海水中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并获取了若干在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降解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