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摘要 目的:探讨祛毒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西安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红光照射、祛毒汤熏洗、常规治疗)和对照组(58例,红光照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血清生长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更高,创面愈合时间更短,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面渗出评分、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更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更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更高(P<0.05)。结论:祛毒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可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可调节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VP1基因进化关系;阐明HBoV目前具体的变化规律,用PCR的方法扩增了1株HBoV的全基因和9株HBoV的VP1基因,克隆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将HBoV的全基因序列和衣壳序列分别与细小病毒亚科其他14个有代表性的病毒进行遗传分析,构建进化树,对目前所有可得到的HBoV的17个衣壳蛋白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HBoV全基因序列与B19关系较远,但衣壳序列遗传关系较近。以有典型性的猫瘟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衣壳蛋白为参照,分析多个HBoV衣壳序列之间的变异情况,显示HBoV衣壳的二级结构基础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序列之间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高抗原区域和感染活性区域。衣壳病毒变异情况显示HBoV在稳定自身的情况下表现出一定的活跃性以逃避免疫反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感染适应力。  相似文献   
63.
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对内毒素性离体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蝮蛇毒蛋白C激活物(PCA)组分对大鼠内毒素(LPS)性心肌损伤作用的影响。方法取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组、PCA组和PCA LPS组,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在相应时点记录HR、LVSP、LVEDP、LVDP、 dp/dtmax、-dp/dtmax的变化,并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PCA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心功能改变并抑制心肌SOD活性降低和MDA的升高(P<0.01)。结论PCA对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改善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4.
用层析和制备SDS-PAGE法纯化舟山眼镜蛇(Najanajaatra Cantor)毒神经生长因子(NGF),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辛酸-硫酸铵沉淀法初步纯化IgG,蛋白A-Sepharose亲和层析进一步纯化IgG,并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4B偶联,采用亲和层析法对舟山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进行分离纯化。产物经过SDS-PAGE检测呈一条带,并显示了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纯化NGF最大比活性为5.0×104U/mg蛋白,亲和常数为4.35×108L/mol,亲和层析分离NGF得率比传统分离方法得率提高35.2%,该方法为NGF的大量提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5.
以赭曲霉Rn405转化洋地黄毒苷的微生物转化工艺为研究对象,对助溶剂种类、底物浓度、金属离子种类和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确定的最优转化条件为: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 mmol/L Mn2+离子,28℃,180 rpm振荡培养28 h时加入溶解于DMSO的底物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00 mg/L,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化96 h。此时,底物的转化率和11α-羟基洋地黄毒苷元的生成率分别达到了100%和25.4%,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3.1%和14.5%。通过斯氏灌流法和Langendorff灌流法,探讨两个转化产物对蟾蜍和大鼠心肌细胞收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地黄毒苷元对心肌细胞收缩率的影响和底物洋地黄毒苷相当,而11α-羟基洋地黄毒苷元对心肌细胞收缩率的影响比底物洋地黄毒苷和洋地黄毒苷元均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66.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胞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它可以通过抑制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抑制神经的生理作用,目前临床适应症涉及神经内科、整形外科、康复科、泌尿科等多领域。最新研究发现,肉毒毒素作为毒蕈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从而抑制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发现肉毒毒素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引起神经性的血管舒张,从而打开肿瘤神经血管网来改善肿瘤的放射和化学治疗的疗效。现就其在肿瘤治疗及其辅助治疗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p H和温度对A型肉毒毒素结构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将A型肉毒毒素溶解于p H6.6和p H7.8的磷酸盐缓冲液(PB)中,分别采用4℃和35℃两种温度保存30天,在不同时间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及小鼠试验研究其结构及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结果样品1(p H6.6,4℃)的HPLC图谱30天内只呈现Ⅰ峰(复合物),毒力未见明显下降;样品2(p H7.8,4℃)则在溶解的最初便有Ⅱ峰(神经毒素)解离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Ⅱ峰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毒力在30天内未见明显下降;样品3(p H6.6,35℃)最初只呈现Ⅰ峰,在第7天便有Ⅱ峰解离出来,第21天开始Ⅲ峰(轻链)出现并伴随着毒力的大幅下降(最初毒力的50%),30天降低至最初毒力的约40%;样品4(p H7.8,35℃)在第1天便有Ⅰ、Ⅱ、Ⅲ峰出现,伴随着毒力的大幅下降(最初毒力的50%),30天降低至最初毒力的约25%。结论采用酸性条件有利于维持A型肉毒毒素复合体的结构,碱性会破坏复合体各组分间的非共价键。不论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高温度会加速复合体的解离与神经毒素二硫键的断裂,二硫键的断裂导致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68.
朱惠军 《蛇志》2011,23(2):177-178
2000年4月~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蝮蛇咬伤病人654例,均予以抗蝮蛇毒血清(上海赛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结果发生延缓型血清病13例,发生率1.9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有毒蓝藻在形成水华破坏水体环境的同时,也对人畜产生危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水环境中产毒蓝藻进行监测,由于其简单、快速和经济等优点,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1)早期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毒蓝藻诊断中的运用;2)以产毒基因为靶标进行的产毒蓝藻诊断;3)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产毒蓝藻进行检测。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相比,生物芯片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分析自动快速、高通量等许多传统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该技术在蓝藻毒素检测中的运用必将给目前的产毒蓝藻的检测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70.
通过制备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研究获得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方法.通过碳二亚胺法,聚合A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小鼠,用ELISA检测抗体,成功地制备了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免疫小鼠获得高效价免疫血清,且该免疫血清具有中和活性,研究A型肉毒聚合类毒素抗原的作用机制,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保护性抗体,对肉毒毒素中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